河南名吃(河南烩面)
河南名吃(河南烩面)不必赋予烩面多少高义,就是汤鲜、味美,方便、实惠,像不像河南人一样实在,我不敢说,但河南人遍布世界各地,河南人多的地方一般会有烩面馆。没有烩面馆,时间久了,河南人一般也会想吃一碗烩面。 郑州名吃老蔡记蒸饺、葛记焖饼日渐式微,唯独烩面经久不衰且有壮大之势,这里面有多种原因,但烩面能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恐怕是最主要的。一度烩面也关乎河南形象,说南方人见河南烩面碗大如盆,面宽似带,如何能下得口,吃相又该如何狼犺[láng kàng]。但河南人依然故我,烩面就是对脾胃,能解酒意,能驱饥寒,能壮腰板。当初乔赢红高梁叫板麦当劳,如果不是过于冒进,结果尚未可知。后来烩面也有了如方便面、挂面一样的产品,但销路似乎不太理想,缺了加工,少了熬制,味道总是欠些火候。也曾有加各种名贵材料的天价烩面,似乎也不叫好。偷工减料、花里胡哨蒙不了顾客,何况很多人喜欢那油膩腻的环境和乱轰轰的感觉。上班后在郑州工作,郑州是
引言:近日偶翻过往闲文,睹及高中同学旧作数篇,中有《酒话》《河南烩面》等论饮馔之佳作。徐同学大笔如椽,纵论今古、汪洋恣肆、意味盎然,如其将酒客按酒量、酒品、酒风分为九等,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精雕细琢、惟妙惟肖,细节刻画令人忍俊不禁、哑然哂笑,于诙谐中寓至理,在不觉间劝向善。今逐篇推出,以飨同好。
河南烩面烩面,荤素汤菜饭,样样俱全,作为河南的特色名吃,正像说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一样,在其名前冠以河南,称为“河南烩面”应该没什么争议。但其源起何时、谁为正宗,谁家味道更地道,恐怕就莫衷一是了。
我最早接触烩面,是20世纪90年代初上杞县高中时。高中在县城西关,西关是回民聚居区,烩面馆没名没号,位于街衢东南角,一口大锅从早到晚冒着腾腾热气,羊肉汤在锅里翻滚,半条街都是香的。那时烩面没有三鲜、粉条、豆腐丝什么的,只有两片面、几片肉,主要是喝汤,再放些芫荽、葱花,喷香。虽说一元一碗,但对穷学生来说已属奢侈品,馋狠了才怀揣两个馍去要一碗。面下好时一定要让师傅在汤锅里撇小半勺带羊油的汤,吃起来更香。面端上来,再舀一汤匙用羊油烫过的辣椒,并不急吃面,而是掰一个馍放到碗里,先吃馍再吃面,吃到一半时,加一勺汤,再泡一个馍,最后吃得精光,才算解了馋。吃一顿,能回味好长时间。
后来上班后,又专门去吃,还是那个做法,还是那个味道,兴许是“时位之移人”,再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到如今,那烩面馆变成了酒楼,烩面里内容也多了,但已同其他地方烩面差不许多了。
上班后在郑州工作,郑州是烩面之城。先是老乡亲饭店改合记烩面一枝独秀,继之萧记分庭抗礼,后来惠丰源跟进,三家方兴未艾,裕丰源又异军突起。招待外地客人不吃一次烩面似乎未尽地主之谊,论名气多选其中一家。但对老郑州人来说,各种“源”“苑”“祥”“记”名号,好像还有一家帖老太的,大大小小烩面馆不计其数,虽大同却有小异,各有独门秘笈,互不服气。谁家汤好,谁家面筋道,顾客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出了郑州,能叫上名号的还有尉氏烩面、长垣侯氏烩面、巩义米河烩面、方城烩面、叶县烩面、原阳烩面、浚县烩面,恐怕也都各有师承,除方城承认由郑州演变而来外,没有哪个承认郑州宗主地位,但叶县、方城烩面是炝了锅的。
吃烩面的次数多了,便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竟没有方家,也没有定论。度娘告知,烩面最早可能有4000年历史,没有依据,无可征信。确切一点说,是1300年左右汉魏时期,那时叫汤饼,估计应是面条起源。宋代叫插肉面、大奥面,说是烩面也都嫌牵强。再说就到了近现代,有说20世纪50年代的,更多说是40年代。而且与抗战沾了边,说是长垣人赵荣光在郑州一家菜馆主厨,嗜面如命,无面不欢,躲日本空袭进了地道,给面里加了盐和碱,做成面片,又抹了油,经久耐放,随吃随煮,非常方便,几经演变成了烩面。赵荣光确有其人,但郑州烩面由他发明,似乎也不好说,好在没人太较真、争什么知识产权。
历史创造常在不经意间,正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民间智慧是无穷的,烩面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作者至今尚无定论。一碗烩面,好吃就是了,有多长历史、有多少文化,应该无关紧要。
郑州名吃老蔡记蒸饺、葛记焖饼日渐式微,唯独烩面经久不衰且有壮大之势,这里面有多种原因,但烩面能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恐怕是最主要的。一度烩面也关乎河南形象,说南方人见河南烩面碗大如盆,面宽似带,如何能下得口,吃相又该如何狼犺[láng kàng]。但河南人依然故我,烩面就是对脾胃,能解酒意,能驱饥寒,能壮腰板。当初乔赢红高梁叫板麦当劳,如果不是过于冒进,结果尚未可知。后来烩面也有了如方便面、挂面一样的产品,但销路似乎不太理想,缺了加工,少了熬制,味道总是欠些火候。也曾有加各种名贵材料的天价烩面,似乎也不叫好。偷工减料、花里胡哨蒙不了顾客,何况很多人喜欢那油膩腻的环境和乱轰轰的感觉。
不必赋予烩面多少高义,就是汤鲜、味美,方便、实惠,像不像河南人一样实在,我不敢说,但河南人遍布世界各地,河南人多的地方一般会有烩面馆。没有烩面馆,时间久了,河南人一般也会想吃一碗烩面。
作者简介
江流,原名徐基良,男,汉族,1972年11月出生于河南杞县,现供职于河南省纪委。爱读书,有时心得偶尔形诸文字,并散见于一些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