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相见苏东坡(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人生若如初相见苏东坡(浮生如梦为欢几何)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话说在宋哲宗元祐时期,因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她罢行新法,起用旧派,苏轼受到了特殊的恩遇,被召还朝,担任重要职位。但官场风云变幻,政敌林立,苏轼再度因“乌台诗案”而受牵连,几经波折,仕途受阻,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也深受打击。他曾作诗一首: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在心形俱悴之下,产生隐退之心。人生苦短,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在此境遇之下,苏轼曾作词一首《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
编者按:《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欢迎关注“书友文心”,共同交流。
在宁静的月夜里,当我们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时,很容易陷入沉思,任思绪飘飞,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对月咏叹,因心境不同,所要表达的意蕴也不同,故而也烘托出文人不同的情怀。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有人借此抒发相思与离别之情,有人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有人寄托济世报国之志,有人借以倾诉旷达洒脱之胸襟,更有人借以抒发对宇宙及社会人生的思考。
这不,在一清幽的夜色之下,我们的东坡居士,抬头望月,月光皎洁如银,越发映照得整个夜色干净澄澈,此情此景,词人思及自身,产生了“不如做个闲人,一云一酒一张琴”的心思,何其达观豪放。然而,在这达观的背后,却更多地隐含着词人因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建功无望而心生退隐之心的苦闷消极情绪。
何以让曾经也疾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产生如此消极退隐之心?
话说在宋哲宗元祐时期,因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她罢行新法,起用旧派,苏轼受到了特殊的恩遇,被召还朝,担任重要职位。但官场风云变幻,政敌林立,苏轼再度因“乌台诗案”而受牵连,几经波折,仕途受阻,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也深受打击。他曾作诗一首: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在心形俱悴之下,产生隐退之心。
人生苦短,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在此境遇之下,苏轼曾作词一首《行香子·述怀》。
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月夜清幽,月色清冷,一切都显得干净澄澈,而苏轼因为政治纷争困扰,心情郁闷难解,虽然也是望月,但此时他却没有了“把酒问青天”的豪气,更没有了“起舞弄清影”的雅兴,词人却思及人生遭际,生发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良辰美景,把酒对月,本该是惬意人生,须尽情享受。人们眼中的功名利禄在历经苦难的词人看来,此时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罢了。人生苦短,不过像是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如梦境中所经历般短暂。
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更是常借物咏怀,词的上片,词人借用"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个典故,来表达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人生虚无思想,颇有玄学思辨之趣。
词的下片,慨叹之词溢于言表:纵使词人有满腹的才学,却苦于不被重用,报国无门,才能无处施展,郁郁寡欢之际,词人只能寻求自我解脱之法。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虽历经艰难,事事不如意,却仍不改其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他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寻求自我解脱之法,官场不畅,倒不如远离世事纷扰的官场,在现实之中寻找快乐,忘掉世间的纷纷扰扰。何时能真正做到归隐田园,不再为功名利禄所扰,不再为国事操劳,只要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山玩水,吟风弄月,人生足矣。与其浪费生命去追逐虚华名利,倒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
人其实就是一矛盾综合体,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建功无望,入仕之时亦生退隐之心,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在这首词中,词人虽表达了人生无常,渴望归隐田园的消极避世思想,但“几时归去”一句,又可看出,词人更多传达的是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苦闷无奈消极之情。但身为一豁达之人,“且陶陶,乐尽天真”一句,却又消解了消极颓废之调,给人一种开朗明快之感。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在世,哪能是一世坦途,唯有梦醒时刻,怆然一笑,随时,随势,随缘!
(声明:以书为友,以文沁心,读书写文,记录所思所感。欢迎关注“书友文心”,共同交流!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