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要紧急处理吗(心力衰竭可做到治和防两不误)
心力衰竭要紧急处理吗(心力衰竭可做到治和防两不误)心衰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过程,病因可为先天不足或病后失调、久病、各种失血、过劳、思虑太过造成气血阴阳的亏虚,最终心失所养,发病关键是心阳气虚。心的阳气充足,才能维持全身血液正常运行和心脏的正常搏动;心阳气失调,气血运行出现障碍,长年累月得不到纠正,由轻渐重,最终导致心悸怔忡,血脉淤阻,水道不利,少尿水肿。鲁卫星主任表示,中医学中原本没有“心力衰竭”这个病名,而是分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不同情况;部分左心衰夜咳和咯血、右心衰淤血性肝硬化和胸、腹腔积液,又分属中医的“咳嗽”、“血证”、“积聚”、“悬饮”、“鼓胀”等情况。以上这上症状的共同点是以“悸—喘—水肿”为主,诊断依据有心悸、气急、不能平卧、咳嗽、咯痰、颜面唇甲发绀、四肢寒冷、水肿、尿少或无尿、精神萎靡,烦躁汗出、下肢水肿等,现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这些症状与西医的“心力衰竭”基本吻合。出诊地点:东城中医医院 “心力衰竭”这个词,
——专访东城中医医院心脑血管科专家鲁卫星
鲁卫星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衰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擅长采用中医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颤,心肌炎,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术后以及胸痹心痛、心悸、失眠、不寐、喘憋、水肿、乏力、头晕、卒中、偏瘫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出诊地点:东城中医医院
“心力衰竭”这个词,听上去很凶险,实际上也确实很凶险,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东城中医医院心脑血管专家鲁卫星主任表示,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综合征。换个通俗的说法,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血液中心,作用是把有营养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再把全身各处利用过的血运回来。如果心脏病了,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而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的最终阶段,也就是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心衰主要问题在于气虚血淤、阳虚水泛
鲁卫星主任表示,中医学中原本没有“心力衰竭”这个病名,而是分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不同情况;部分左心衰夜咳和咯血、右心衰淤血性肝硬化和胸、腹腔积液,又分属中医的“咳嗽”、“血证”、“积聚”、“悬饮”、“鼓胀”等情况。以上这上症状的共同点是以“悸—喘—水肿”为主,诊断依据有心悸、气急、不能平卧、咳嗽、咯痰、颜面唇甲发绀、四肢寒冷、水肿、尿少或无尿、精神萎靡,烦躁汗出、下肢水肿等,现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这些症状与西医的“心力衰竭”基本吻合。
心衰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过程,病因可为先天不足或病后失调、久病、各种失血、过劳、思虑太过造成气血阴阳的亏虚,最终心失所养,发病关键是心阳气虚。心的阳气充足,才能维持全身血液正常运行和心脏的正常搏动;心阳气失调,气血运行出现障碍,长年累月得不到纠正,由轻渐重,最终导致心悸怔忡,血脉淤阻,水道不利,少尿水肿。
此外,心与肺同处胸中,正常的气血运行维持着肺主呼吸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引起肺失肃降,肺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就会发作胸闷、喘息、气促等症状。因此在心衰的疾病过程中“血、气、水”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迫使疾病加重。
中医认为,心衰主要问题在于气虚血淤、阳虚水泛,其中气虚、阳虚是本,血淤、水泛是标。也有由阳虚发展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可能。治疗是应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主,同时应当兼顾个体差异,根据症状的不同辨证论治。
预防心衰需多管齐下
鲁卫星主任提示,减少心衰的发生,首先要预防冠心病。高脂饮食是引起“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症的重要因素,要尽量避免;在生活方式上,饮食方面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比如带鱼、蛋黄以及动物内脏和肥肉等;心情方面要愉快而不过分激动,争强好胜、容易生气等都会导致心脏病的高发。每周进行两三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对于防止冠心病大有裨益。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鲁主任强调,心衰患者一定要控制饮水量,过量饮茶喝咖啡,对心衰都有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心衰主要是心脏的泵血有问题,而喝水过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衰患者进行运动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重症心衰患者,开始先在床边坐一下,然后扶着床沿走几步,再走到屋子门口,直至慢慢进行户外运动。
对于一些先天不足、长期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过度疲劳、情绪过激等因素耗伤正气,导致气虚的状况,中医也有相应的办法防治。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包括自汗盗汗;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头昏目眩;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血行不畅导致血淤,脉象表现为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在心衰患者身上可表现为低垂部位水肿、胸水腹水。
以上这些都可用益气的草药纠正心衰患者的气虚血淤症状,最常用的有人参、黄芪、党参、红参等,气阴两虚者可适量应用西洋参。黄芪既可健脾益气补中升阳,又能利尿消肿,还能固表止汗,标本兼治,为治疗心衰气虚水肿的要药。黄芪炮制有生、炙、炒之分,生者利水消肿力强,蜜炙者补气润肺效佳,炒者健脾和胃功倍。气虚患者自行调护的方法也很多,黄芪、党参可以泡水代茶饮,艾灸滋补强壮要穴足三里、把具有补气作用的山药、大枣等食材加入到日常餐饮当中都能达到益气的目的。
应对心衰应防治结合
西医治疗心衰,首先是防治病因,再利用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心衰的诱发因素,而中医的“治未病”也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西药毒、副反应严重的患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慢性顽固性心衰、西药常规治疗无效者、长期依赖强心药物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衰可以提高疗效。
首先,“血不利则为水”,对于不同原因形成的水肿,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气阴两虚、心血不足证,针对心悸气短、手足心热、心中懊恼烦乱等症状,应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葶苈子、车前子、猪苓、茯苓、泽泻等泻肺利水,止咳平喘。党参麦冬均可泡水代茶饮,亦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对于咳嗽气喘、腰酸肢冷、全身水肿的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心衰患者,则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代表方剂有真武汤,除了用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增加附子温补肾阳,生姜温中止咳。
其次,中医有“阳虚则寒”,“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说法。这句话是说阳虚带给人体首先的不适是寒冷,寒冷会使气机郁滞、运行不畅,引起局部的胀满或者疼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导致血液循行不畅、甚则淤结停滞,在外表现为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淤点,淤斑等症,同时还伴有疼痛、刺痛等。淤血阻塞脉管,水则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形成水肿。这样的情况给予温性的药物温补阳气,气得温而行,血得温而活,水得温而化,从而纠正心衰四肢寒冷、局部疼痛、水肿的症状。
治疗心衰则常用温通心阳的草药,有桂枝、薤白等,经典的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常用的活血化淤的草药有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地龙、生蒲黄、五灵脂、生山楂、三七粉等。其中生山楂泡水代茶饮既可去油解腻,又能行气散淤,如果不是糖尿病病友,偶尔吃冰糖葫芦也是不错的选择。心衰心阳不振,心脉痹阻证型有心前区闷痛、刺痛者常用草药有赤芍、延胡索、郁金、当归等。气虚、血淤、气滞互为因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心衰气滞血淤者常用川芎、丹参、香附、檀香等。
鲁主任特别指出,心衰患者终日疾病所困,失去劳动能力,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心悸、气急、不能平卧,晚上也不能很好休息,常伴失眠,故需要佐以珍珠母、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助眠的草药提高睡眠质量。睡前热水泡脚、足底按摩也能安神助眠。心衰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疾病的进展,吃药有时会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作主张。日常生活中心衰患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水,避免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担;规律作息,避免风寒;放松心情,避免情绪过激。
北京晨报记者 杨可 祝凤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