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早期退化发现不了怎么办(膝盖退化卡卡不舒服的三个自救方法)
膝关节早期退化发现不了怎么办(膝盖退化卡卡不舒服的三个自救方法)相关衔接尤其膝盖软骨的磨损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不止会让膝盖提前退化,更有许多人膝盖疼痛的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未经许可请勿下载传播,此转载已获得SunGuts许可源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8UT5Gnpg8&t=30s在激烈运动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膝盖受伤。因为只要膝盖一报销,没有好好休息处理的话,问问常常就会不停的复发。
▲版权属SunGuts
《膝盖退化卡住的三个自救手法》,YouTube
未经许可请勿下载传播,此转载已获得SunGuts许可
源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8UT5Gnpg8&t=30s
图文解说在激烈运动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膝盖受伤。因为只要膝盖一报销,没有好好休息处理的话,问问常常就会不停的复发。
尤其膝盖软骨的磨损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不止会让膝盖提前退化,更有许多人膝盖疼痛的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关衔接
什么是退行性膝关节炎?这个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
因此接下来教大家三个非常非常实用的方法。让你在膝盖受伤(非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者恢复期。!急性损伤后应寻求医生帮助排除肌肉、韧带、半月板等损伤的可能!)之后可以快速的减轻疼痛。或是真的有膝盖退化而觉得膝盖卡卡不舒服的人,都可以试试这些方法。让增加膝盖关节的活动范围,并且减轻疼痛感。有类似问题的人,不妨照着做看看。
相关衔接
受伤部位变天就疼,是风湿吧?
1、髌骨减压术
第一个方法叫做髌骨减压术。
适用于膝盖前侧常常不舒服的人。
方法就是将膝盖伸直之后,
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去抓住髌骨(膝盖骨),也就是膝盖上面那块独立的骨头。
接着用两只手的手指按住骨头,
右上、右下、左上、左上四个角,像是画面这个样子,反复带点速率的推到底五下。
要是有问题的话,就会感觉到有点酸痛感。
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膝盖放松。膝盖要是出力的话,髌骨是会推不动的。因为大腿的肌腱是直接连接在髌骨上面。
这样四个角都做完之后在2站起来走看看,感觉有没有比较好一点。如果比较好一点的话,就可以每天反复做。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因为髌骨在弯膝盖的时候是顺着髌骨沟活动的。有些人受伤后,会让髌骨沟周围产生肿胀或是沾黏。因此只要像这样子把髌骨沟周围的障碍物清开之后,自然在走路膝盖前侧压力感就会减少很多。
2、动态关节松动术自我治疗
第二个方法是“Mulligan method”其中的一项技巧。
适用于那些难以将膝盖全蹲或是蹲下去感觉不太舒服的人。
通常就像我这样子,将患侧的脚踩在椅子上。如果是左脚的话,就用左手去摸转折处(膝盖开始弯的地方)。
会发现膝盖外侧,有一个膝关节之间的缝隙。然后像我这样把两只手的食指,卡在那个缝隙间。
再来要用两根食指给予一个往膝盖内部的力量,并且同时让膝盖慢慢弯到最底。过程中要保持手指往内的力量。这样反复做个五次。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将位置有点跑掉的膝盖软骨,重新往内侧推。让蹲下去的时候不至于卡到那块骨头。自然就比较舒服点。
如果有效的话,反复做五次之后会发现蹲下去的感觉明显改善很多。那就代表非常适合这个方法,建议可以每天都做,知道可以完全正常的蹲下去。
3、麦肯基技巧
第三个方法是Mckenzie method其中一项技巧。
适用于那些难以将膝盖完全伸直的人。
要是有问题的话,会发现两只腿一起伸直的时候,是有一直脚会保持微微弯曲的。那就代表那只脚有问题。
这个方法要找一张小凳子。并且让患侧腿放松的放在上面。接着再找一次刚找的髌骨位置。
并且在髌骨的上缘用两只手,
交替的方式往下深压。
压到膝盖周围有点酸痛感,并且在这里停留五秒之后,反复做个五次。
这个方法同样也是活动开膝关节之间的沾粘,因此过程中会比较酸痛,甚至会有点刺痛。
但要是反复做的过程中越来越舒服,或是做完后隔天膝盖比较轻松的话,都代表非常适合这样的方法。建议可以每天都反复做。
特别注意的是,不是压力越大越好,如果真的压得太大力,导致受伤的话,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修复。因此压到可以忍受的酸痛感就好。
以上的三个方法,就可以让大家自己试试看的简单手法。都不太会受伤、蛮安全的方法。但要是做完后反而更痛,或是做了几次之后都不见明显的改善的话,建议还是去接受检查,或是直接去做徒手的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物理治疗门诊)。有的时候可能是问题没有找对,常常都只是旁边的肌肉,或是韧带等等软组织的问题而已。甚至会遇到不少膝盖痛的患者,疼痛的问题其实是脊椎骨造成的。因此去咨询下物理治疗师或者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医生。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物理治疗门诊),帮找出问题的根源,才是最建议的方法哟!
注 意
◆文中各处提到的训练方法、运动方法、预防锻炼等以及锻炼数量、时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切不可按部就班或者为了追求效果高强度的锻炼。应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最好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此文是在现有循证医学及我当前对此有限的认识中所修改,后期可能会有更新,尽请关注公众号。
本文图片及文字内容源于“SunGuts”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疼痛管理”同步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