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感悟与收获(读论语的一点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感悟与收获(读论语的一点心得体会)《论语》的一字一句,诠释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蹒跚跋涉的历史,沉淀着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阅读该书,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领会其内在的蕴涵,以真实的心境去透析其本真的内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可以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简单快乐的生活。与其说《论语》是一部言行的典范,倒不如说是一把解析与洞悉世事人心的钥匙。书中所蕴含的哲学的思想观念,早已超越了书的内质与范畴,以其质朴宽厚而谦恭的深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以其迷离的形态注视并引领着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时代,让每个人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在《论语》质朴醇厚的文字里,虽然我们找不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凉;寻不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也漂不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
尽管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多得难以计数,但真正能被人们广为传颂,流芳百世的却少之又少。凡是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应该说都是经典。《论语》就是其中之一。有关专家评价说,《论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论语》是一部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散文作品,全书20篇,11000多字,是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整理编撰而成。《论语》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不是一部普通的书,而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当我第二次轻抚着这本薄薄的书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孔子那宽大襟袖的长袍和恬淡从容的神情里,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沉醉感。
中国历史如黄河、长江,既浩浩荡荡,又九曲回肠。在逝去的岁月里,《论语》的命运犹如中国的历史一样,走过了一段艰险而曲折的路程。它如一条幽深广阔的河流,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以一种最为神奇的气质,串联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牵引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在艰难困苦的步履中,塑造着中国人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格魅力,包孕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堪称儒家鼻祖的孔子,首创了平民教育,是一个学识渊博、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在今天看来依然实用的教学理论。尤其是《论语》的开篇就提到“学”,可见学习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它告诉人们,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如果不断的实践,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与醇厚的民族。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要善于思考;如果仅停留在思考上而不进一步加强学习,则会因为疑惑不解而更加危险。他还提倡 “温故而知新”,认为只有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才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赵普所说的这句话,说明《论语》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读《论语》里的每一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的感觉。孔子的至理名言,虽说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但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让人受益一辈子。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用说也很开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在告诫人们,这是一条道德底线,凡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在他人身上。用自己的感知演绎着超越时代的人文情怀。“吾日三省乎吾身”,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每天是不是都从多方面来检查自己的言和行,替别人考虑得是不是够周全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讲给别人听得道理自己是不是首先做到了?以一种叩问与警示的方式来彰显着人,书写着人。
《论语》的语言虽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万千道理,人间正道。在抱怨生活困苦、郁闷寡欢的时候,如果我们想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可以埋怨的了;在缺乏自信、徘徊不前的时候,如果我们想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箴言,就不会有什么可以迷惑、忧愁和畏惧的了;在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的时候,如果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就应该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做该做的事情……那么,我们的行为一定会因受到《论语》的洗礼而重新焕发光彩。
《论语》的内容除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和社交外,其深厚的廉政建设思想在当今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利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宁可过艰苦的生活,也不发不义之财。要有淡泊名利的心态,才能杜绝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告诫人们,要与正直、诚实、有学问的人交朋友,不要和那些善于逢迎、搞两面派的人相交。近年来,许多落马贪官所写的忏悔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除了“利令智昏”外,还有就是所谓的交友不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果执政者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做到公正无私,下面的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
与其说《论语》是一部言行的典范,倒不如说是一把解析与洞悉世事人心的钥匙。书中所蕴含的哲学的思想观念,早已超越了书的内质与范畴,以其质朴宽厚而谦恭的深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以其迷离的形态注视并引领着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时代,让每个人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在《论语》质朴醇厚的文字里,虽然我们找不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凉;寻不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也漂不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幽思。但置身其中,我们能在灵魂与骨骼的声响中,体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通达与豪迈;能读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执着与坚贞;能读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崇高与睿智。
《论语》的一字一句,诠释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蹒跚跋涉的历史,沉淀着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阅读该书,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领会其内在的蕴涵,以真实的心境去透析其本真的内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可以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简单快乐的生活。
爱上《论语》,是因为书中蕴含了太多的哲理,时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掩卷思索,意动神怡,仿佛从朦胧柔和的灯火里,窥视到了那个淡然优雅,忐忑而又愁闷的神情。从悠长的时间隧道里,追寻到了千年来质朴悠长的文字气息。就像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会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千年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