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方言精华(合肥方言词起)
合肥方言精华(合肥方言词起)5、(因某行动而使事物)呈某种形状、态势,使食物产生某种特性:~鲜、~酥、~阵(夏天傍晚蚊子开始成群飞舞、嗡嗡叫,似啸聚列阵攻击人类)。4、支取、取出先前存储在某处的存款、财物:~工资、~银行钱。1、产生、凸起、显现。如:~皴、~包、~疙瘩。2、以挖掘方式收获长在地下的农作物:~花生、~山芋。3、摊派,通“提”。如:“村里头修谱,一个人头上~20块钱。”
作者:阚宝林
起
【起】,读若ci的第三声。可作动词、形容词。
作动词时,主要有以下8种意义:
1、产生、凸起、显现。如:~皴、~包、~疙瘩。
2、以挖掘方式收获长在地下的农作物:~花生、~山芋。
3、摊派,通“提”。如:“村里头修谱,一个人头上~20块钱。”
4、支取、取出先前存储在某处的存款、财物:~工资、~银行钱。
5、(因某行动而使事物)呈某种形状、态势,使食物产生某种特性:~鲜、~酥、~阵(夏天傍晚蚊子开始成群飞舞、嗡嗡叫,似啸聚列阵攻击人类)。
6、掀开。如:“挖沟之前,要把石板~走。”
7、向上拎起、拔起:~鱼(网)、~钉子。
8、启动、开始:~头、~锅(揭开锅盖,取出锅内蒸、煠制的食品)、~菜(开始上菜)、~肩(扁担上肩、准备挑运)。
作形容词时,指油炸食品酥脆、发面食品膨大松软。
囊
方言里有一字,其音读若“郎”,意思是物体有“中部下垂、向下弯曲”状。然而究竟是何字?经考证,似为“囊”字。
该词源于旧时建房的技术。传统建筑,按古法要对屋脊与房顶瓦坡面进行控制。其方法是用三股线麻绳,一头定在大脊上,一头置于屋檐;先将绳拉紧,再放长一成左右,产生一个自然垂度(凹坡度),称“囊势”,亦称“出囊”。一般正房出“囊”一成一(十分之一),其它房瓦面出“囊”半成六以内。后人们将这种下垂的过程和结果称作“囊”。
其本字应为“ ”(绞丝旁加一“囊”字)。《集韵》:“ ,乃浪切,音囊,宽缓也。”后人只用“囊”字,应该是出于简化。该字,可作动词、形容词。
作动词时,读第二声。如:“把绳子拉紧,不然中间阆~下来之。”
方言里有“亸囊”一词,音读若“得浪”,俗作“耷拉”。此处“亸”字有“垂下”义,唐岑参《送郭乂杂言》里有“朝歌城边柳亸地 邯郸道上花扑人”句。这里,“亸囊”有很强的语义色彩。
如:“他给领导剋之(被狠狠批评),头一天都~之。”
此处,“囊”作形容词,读第四声。
二O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