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的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对今后农村发展的两点思考)
关于农村的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对今后农村发展的两点思考)(3)、土地流转遭遇许多现实瓶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缺乏基础条件。土地三权分置,有偿自愿流转,被认为是农业规模化的良方。这种办法,在城乡结合部,城市郊区或许可行。哪里农民就业机会多,年终还可从村经济合作社分到一笔不菲的钱,农民对土地依賴少,流转阻力较少。还有地广人稀的地方,例如彊南地区,人均有15亩地,凭流转收入即可度曰,流转也不困难。但这两类地区,在全国占比很小。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半山区,农民流转意愿不強,土地流转步履艰难。以我们村为例,人均水田0.4亩,以每亩流转费500元计,人均流转费只不过区区200元,一年饭碗就沒了。这点钱够头不够脚,农民即便拋荒,失去这点钱,影响也有限。全村只有撂荒的,没有流转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农民土地全流转了,他们的就业怎么办?"拿租金还可为老板打工",这种话,真是痴人说梦。农业机械化后农工十减八成,而且只是时令节点上有几个用工,九成下岗的
中国农村今后向何处去?继续分田单干,还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在持续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空心村″、"空窠户″不断加剧,最后不得不"合村并居",直至消灭农耕文明意义上的农村;还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城镇化人口向农村回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面是我的两点思考。
一、农业集体化必将取代"分田单干",亿万农民必将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
(1)、分田单干有违共产党人的"初心"。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何曾怕断头"打下的江山,为的是消灭剝削阶级,消灭阶级剝削,铲除私有制,让天下劳苦大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而不是相反。"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农业合作化是毛主席亲自倡导和身体力行、坚决维护的农村根本制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人提出用"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渡过国家的暂时困难,曾受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和坚决反对。事实证明,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50——100年。农业合作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2)、分田单干束缚生产力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分田单干分到的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无法依靠分到的土地开展林、牧、副、漁生产,不能依靠分到的一亩三分地发家致富,只能永远停留在温饱水平。"一年跨越温饱线,四十年进不了富裕门″是最真实的写照。受土地资源限制,农民积极性无处发挥,勤劳致富无用武之地,主观能动作用弱化,农村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分田单干的现状不打破,农民无法突破"温饱"魔咒,生产力得不到解放。
(3)、土地流转遭遇许多现实瓶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缺乏基础条件。土地三权分置,有偿自愿流转,被认为是农业规模化的良方。这种办法,在城乡结合部,城市郊区或许可行。哪里农民就业机会多,年终还可从村经济合作社分到一笔不菲的钱,农民对土地依賴少,流转阻力较少。还有地广人稀的地方,例如彊南地区,人均有15亩地,凭流转收入即可度曰,流转也不困难。但这两类地区,在全国占比很小。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半山区,农民流转意愿不強,土地流转步履艰难。以我们村为例,人均水田0.4亩,以每亩流转费500元计,人均流转费只不过区区200元,一年饭碗就沒了。这点钱够头不够脚,农民即便拋荒,失去这点钱,影响也有限。全村只有撂荒的,没有流转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农民土地全流转了,他们的就业怎么办?"拿租金还可为老板打工",这种话,真是痴人说梦。农业机械化后农工十减八成,而且只是时令节点上有几个用工,九成下岗的农民拿什么过日子?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很大,情况纷扰复杂。农民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实现全国全复盖的可能微乎其微。即便全国一刀切,全部流转了,亿万农民就业无法解决,可能会出现得不偿失的严重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让亿万农民一户不落、一个不落地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走新时代农业集体道化道路,是唯一正确选择。
二、"城镇化"到了极限,人口必将向农村回流,农村兴旺发达可期。
据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比照美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该达到百分之八十。到时候,将近有12亿人住在城市,只有2亿多人住在农村。这么多人住在城市,就业能不能保证?公共服务设施能不能适应?"聚集效应"是不是人越多,"效应"就越大?这些问题,专家、教授可以慢慢去研究。我们时下可感知的是,我国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用工由人工智能逐步代替。象建筑业的某些繁重劳工都被人工智能代替。农民工、城镇化的农民就业空间越來越受到挤压。如果科技现代化节省三分之一用工,全国而言就不是个小数。裁减下來的人员到哪里去?过去再就业有句特定语,叫做"服务业",或者"第三产业"。智能化大潮洗地,"服务业"能幸免吗?
老祖宗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城镇化"推进到极限,水滿自流,一定会出现"回流潮"。有见地的农民朋友,不妨未雨稠缪,先置些桑麻,打造好自己的产业,迎接哪一天的刭來。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