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长三角发展前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常州长三角发展前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目标,常州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施工图”,全力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和省内全域”的六个一体化,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常州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特色之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精确定位差异发展 展现“常州作为”中集苏航(常州)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学斌表示:“海铁可以克服恶劣天气和节假日交通拥堵,海铁以后想开成天天班,由量变到质变,进一步降本增效。”在更快更好对接大上海的进程中,交通一体化是“先行军”。在常州长江港录安洲码头,每周内贸到上海的支线有20个班次,外贸到上海的为40个班次,其中直达洋山港的14个班次中外贸业务量超过一半。目前,常州长江港正在积极拓展宁波航线。围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常州积极整合长江港、常州国际机场、内河奔牛港和常州综合保税区的资源,由常州高新区加快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实现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身处其中的常州积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大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在一体化中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一体化发展之路。
8月27号上午,常州火车站新货场一片繁忙,常州到上海芦潮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在进行紧张装运。集装箱内装满常州企业生产的光伏组件、机械设备、智能传感设备等产品,六个小时后它们将到达上海芦潮港,并从上海洋山港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有将运往欧洲的一箱光伏组件,来自江苏赛拉福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该企业的光伏产品90%出口国外。
“原来通过传统的公路运输到上海洋山。现在通过海铁联运后,可以每个单箱降低成本将近1000元,避免了洋山港预提费和落箱费,预计今年全年可以为企业降本100万元左右。”江苏赛拉福光伏系统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赵宏良介绍说。
在原有的路运和船运基础上,今年常州再增接轨洋山港的外贸海铁联运。这条直通班列3月份试运行、5月起正式投运,目前每周三班。截止7月底开出了3364车,运送货物8.75万吨,已成为常州及周边40多家企业的新选择,30多个大类的常州产品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中集苏航(常州)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学斌表示:“海铁可以克服恶劣天气和节假日交通拥堵,海铁以后想开成天天班,由量变到质变,进一步降本增效。”
在更快更好对接大上海的进程中,交通一体化是“先行军”。在常州长江港录安洲码头,每周内贸到上海的支线有20个班次,外贸到上海的为40个班次,其中直达洋山港的14个班次中外贸业务量超过一半。目前,常州长江港正在积极拓展宁波航线。
围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常州积极整合长江港、常州国际机场、内河奔牛港和常州综合保税区的资源,由常州高新区加快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实现功能叠加、多式联运和集聚发展,打造高能级的枢纽经济。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精确定位差异发展 展现“常州作为”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目标,常州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施工图”,全力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和省内全域”的六个一体化,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常州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特色之路。
在上海生活工作了10多年的孙海金,去年年初落户新北区三晶信息技术孵化器,创办了安道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猫眼和锁联动后可以实现原本锁不具备的远程功能,比方家门口有人来了你正好不在家,你微信可以远程察看下门口情况。”安道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海金介绍说。
在孵化器的帮助下,孙海金研制的智能猫眼系统成功申报龙城英才计划,产品已经为各大锁厂配套。而之所以从上海来到江苏常州创业,孙海金有他的考虑:“充分发挥长三角不同城市的地缘优势,把研发和售后仓储放在常州,主要考虑到常州这两年对创新支持的力度非常好,政策也很有优势。另外我们把品牌的运营以及市场运作设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生产地方主要在南京和杭州,有些大工厂的生产制造能力很强,规模化成本也低。”
在三晶孵化器内的500多家企业中,像安道科技这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越来越多。他们充分发挥江苏和常州在产业链、创新链中的优势,积极布局长三角、集聚长三角的优势资源,实现裂变式发展。
找准定位,差异发展,才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扬常州之长,使优势更强。德国宝马格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奉贤投资建厂,进入中国市场,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在上海的发展空间日益受限。去年,该公司决定投资2亿元在常州高新区建设新厂区,将设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转移到江苏。新工厂的面积是上海工厂的三倍,产能也提高了两倍。
宝马格(中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功成表示:“我们只考虑长三角一带,综合评定各方面条件成本,供应链资源等因素最终选择常州。我们现在的钢结构零部件供应商基本在常州江阴一带,常州有六七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它整个工程配套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
在产业一体化中,常州立足制造业雄厚基础,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以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为定位,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光伏、轨道交通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今年上半年常州工业增加值增幅名列苏南第一,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5家,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24位。全市已经涌现出200多个行业领跑和隐形冠军,在工业和信息化强市中位列第一方阵。未来常州会积极抢抓江苏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促进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充分流动,深化合作分工,优势互补,力争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展现“常州作为”。
中科院副研究员孙伟认为:“关键找准在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里,长三角的创新协同体建设中,常州承担的是哪个环节,布一子而活全局。只有常州把自身发展好,才能真正把上海到苏州无锡的发展能级,通过常州再往南京方向传递。常州位于中部的崛起就非常重要,在这里常州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围绕特色产业集群,把产业链补全补强。”
CBS新闻中心记者:吴文静 殷宏
CBS融媒中心编辑:蒋庆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