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读到这里时我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造成自己无法继续下去的根本不是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理解能力差强人意,而是对方表达方式或是逻辑出了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很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有时却是困难重重。作者平时听演讲的机会很多,偶尔会遇到“很难坚持听到最后”的演讲。即使是自己特意找时间去听的演讲,而且还是非常想要听人做的演讲,演讲的主题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可是就是听不进去。究其原因,是演讲人说话的逻辑让人无法理解。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无论是工作时看一份文件还是开会时听发言,抑或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看一本书,都是先从接受人表达的方法从而了解他们所说阐述的内容。

文|挹洗俏月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1)

今天我们学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的最后八个方法。在学习了昨天的九个方法之后,作者在总结这些经验和方法时使用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使读者在不同的场景中切换。

让我们看看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方法让职场谈话更加深入人心。

十、利用便签条准备好说话的顺序

作者平时听演讲的机会很多,偶尔会遇到“很难坚持听到最后”的演讲。即使是自己特意找时间去听的演讲,而且还是非常想要听人做的演讲,演讲的主题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可是就是听不进去。

究其原因,是演讲人说话的逻辑让人无法理解。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无论是工作时看一份文件还是开会时听发言,抑或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看一本书,都是先从接受人表达的方法从而了解他们所说阐述的内容。

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很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有时却是困难重重。

读到这里时我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造成自己无法继续下去的根本不是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理解能力差强人意,而是对方表达方式或是逻辑出了问题。

说话的人现在讲的到底是结论?还是支持结论的论据?论据又有几个?论据是客观事实还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说话人的没有给听众交代清楚每句话在整体中的定位及每句话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自己也是一片混乱,一会儿说说这一会儿说说那。听这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谈话,是一精神上的压力。

作者在意识到这种情况时,会事先“把谈话的梗概整理好”。

所以他推荐大家使用的工具是“便签条”。便签条的好处在于粘贴和移动都很方便。而且,还能根据便签条的颜色和尺寸大小对内容进行分组。

然后把自己要说的内容一条一条写下来,按照结论---论据---补充说明的顺序,从上到下进行排列。

若是想在此基础之上添加诸如“在论据上加点儿点缀”之类的具体点子,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并贴城作为论据使用的便签条的旁边。

把这些便签条贴在一张A4纸上,无须再加任何修饰,就能在谈话时放在手边作为参考。

能够让自己说的话明白易懂的大前提在于,事先要在大脑里整理好要谈的内容的顺序。

千万不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提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

十一、根据对方的反应而灵活调整谈话的深度

在假定对方没有听懂的前提下,一边勤于确认对方理解了多少,一边继续接下来的谈话。

明明对方在很热心地跟自己谈话,自己却怎么也跟不上对方谈话的节奏。

虽然不知怎么处理,却也无法将这个困惑告诉对方。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不懂装懂,应该坦率地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

作为说话的一方又该注意些什么呢?那就是要勤于关注对方在倾听时的反应。

对方有没有听得心不在焉?

对方有没有感觉不太认同的地方?

对方有没有露出看起来摸不着头脑的表情?

像“听不懂”“不知道”这样的话,说不定对方很难自己说出口。

因此,如果说话的一方感觉到了就主动问一问。

“对不起啊。我的说明是不是有些听起来不太好懂啊?”

“有一点儿比较难理解对吧。从哪个地方开始觉得比较难懂呢?”

关键点在于,自己先开口,主动检讨“自己说得不太好”

一定要在心里告诫自己“对方有可能没听明白”,要带着这个假设的前提去观察谈话中对方的反应。

通过对方的反应确认对方谈话内容理解了多少,再由此来调整接下来要谈诉内容的难易程度。

如果对方露出听得有些发蒙的表情,那就把话说得更简单明了,谈一些更容易听懂的内容。(这时若谈一些发人深思话题,反而会因为说得比较复杂而起到反面的效果)

相反,如果对方开始边听边做笔记,表现出对谈话很感兴趣的样子,那么就试着谈得更深入一些。

根据对方的反应而灵活地变换谈话的深度,这种做法很酷吧。

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要让观众听得明白、看得懂。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2)

十二、 医生是打比方的高手

在作者采访多位医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擅长说明的高手,尤其是非常善于打比方。因为他们在日常的诊疗中,不断实践如何不使用难懂的医学术语,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话向患者做讲解的缘故。

一方面。不过多地使用外来语的片假名及专业术语。

另一方面。注重如何让自己说的话被观众理解。

最重要的在于要把“听众是什么样的受众”这一点放在心上。

听众至上=对谈话对象的尊重

学会使用打比方的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来阐述比较深奥的话题。

十三、 完全进入角色来进行讲述

讲故事的时候,用故事中的出场景人物的口吻和神态来进行表述。

作者曾经做过一期有关癌症病人抗癌经历的节目。他发现嘉宾的谈话方法非常值得模仿。

这个方法就是在讲故事时,完全进入角色,以角色的口吻来讲述。

作者也建议在跟上司或下属讲述某些事情的时候,比如被人批评、被人夸奖,或是让自己感觉到吃惊的事儿,对于其中重要场景的描述,一边交代出场人物,一边不妨试着用出场人物的口吻和神态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

十四、夸赞他人以及被他人夸赞

夸赞他人时,不在本人面前说更有效果。被人夸赞时,要好好地接受。

当我们被告对方的言行举止感动时,该如何去夸奖对方,才能把这份心情有效地传达出去。

作者建议的是“不跟对方直接说”的方法。

赶在对方把话说完,正好要离开时,试着大声地“自言自语”地说:“刚才听的真是很有意思啊!”(当然一定要是你真心这样认为的时候。)

或者在对方不在场的情况下,试着向其他人转达对自己刚才听到的谈话的“好的评价”。

自主自语式的赞扬,或是向其他人传递出的好的评价在日后传到说话者本人的耳朵里,都会比直接向对方表白更具有“真心话”效应。

如果被别人夸赞,又该采取什么样适当的态度呢?

作者说,在被人夸奖时,记得首先要说的是“谢谢”。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再添上一句,比如:“谢谢你。能被时尚的XX女士(先生)这样说,我真是好高兴。”

接下来再聊一些诸如在哪儿买的这样的信息,谈话变能更深入地发展下去。

跟“善于应对来自他人的赞美”的人在一起谈话,会感到心情舒畅。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3)

十五、提出意见时用“美中不足”

要把不好开口的话既漂亮地传达给对方,又不伤害对方的情绪。要是做到了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擅长交流的成年人了吧。

不想惹对方生气。不过,该说的不说出来又不行。

在这种时候,有一个能派上用场的有魔力的词语---“美中不足”。

“佐藤先生,您刚才做的演讲,语速稍微有点儿快。不过整体来说很不错。内容非常有意思。”

“佐藤先生,您刚才做的演讲非常好。内容很有意思!要说美中不足就是语速稍微有点儿快。”

这两种说法仅仅在于是否用了“美中不足”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完全一样的。不过,你在听到这两种说法后得到的感受很不一样吧?

在谈话中加入“美中不足”一词,包含了“您非常棒,只是这一点有点儿小遗憾”的信息,向对方表达出尊重之意。

即使谈话中带有指出对方的问题,督促其改善的微妙意味,谈话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对对方尊重之上。

“因是你我才说....”

“正是因为对你寄予期望,所以容我说几句.....”

“虽说很难开口,不过这事儿很重要,我可以跟你说吗?”

上述这些表述中所包含的,全部都是“你对我来说很重要”这样一个信息。

所以,听你说话的一方,情绪既不会受到伤害,还能做好接受指点和被指出不足之处的心理准备。因为是做足了准备再来听别人的意见,大概就不会像那样觉得痛苦吧。

十六、 向内心烦恼的人提问题时用“消极”的口吻

看起来显得毫无精神的朋友、最近刚刚调动工作看起来一团糟的后辈、忙着照顾家里的老人或病人的同事、脸色暗沉的新员工。

跟上述人打招呼时,你是用下面这些话吗?

“怎么样?习惯了吗?”

“最近都顺利吗?”

“一切都好吗?”

假设对方有难以向周围吐露的烦恼,被你刚才的方式一问,如果他用“不太顺利”或是“身体不太好”来回答,既好像是在驳回你的问题,又有些说不出口。假如是上司或长辈来问这亲的问题,那么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不妨试着将刚才提问的用跟对方的情绪同一步调的“消极”的口吻来问一问看:

“怎么样?还没习惯吗?”

“最近一忙起来就有很多事儿都不顺手吧?”

“怕是累极了就会感到疲惫了吧?”

这样提问的话,对方也会比较容易顺着问题回答出“是啊,事实上.....”心里话。对方会觉得你在靠近他,是关心他而问的问题,他也就能慢慢敞开心扉来谈话。

用“否定句”跟情绪低落的人打招呼。你也有可能成为能帮助他人解决烦恼的善于倾听的人。

如何表达让他人更好的理解你(温暖的氛围之磨炼表达能力)(4)

十七、 在谈话中救人于困境的“我也这样过”

一边向对方表示尊重,一边又能向对方提出意见的有魔力的词汇---“美中不足”。

作者说在一个为自己举办的宴会上,因为过于紧张导致腹痛,在稳定情绪再次回到宴会桌上时,又因不知用什么表情回复在座各位,再一次紧张起来。

就在此时,一位女士说“肚子饿时吃东西太快肚子痛,这是常有的事儿,我也曾经有过呢。”

作者说她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地把难堪的状况一带而过,帮了大忙。

之后,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也会说:“我也有过这样的事儿呢。”

对那些陷入窘境的人,试着说一声:”没事儿,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以上是今天的学习内容,明天见!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