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为何不重用(郭子仪到底比李光弼高明在哪里)
郭子仪为何不重用(郭子仪到底比李光弼高明在哪里)二、军事能力李光弼影视形象郭子仪在平叛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也积累了很大的力量,不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如鱼朝恩、仆固怀恩等,也让朝廷猜忌不已,几次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但是郭子仪毫无怨言,继续忧国忧民,并想方设法的和鱼朝恩等保持良好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皇帝和鱼朝恩等人的认同,天下安危系于其身二十多年,成为了三朝元老,八十多岁才去世,做到了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可见是处理政治关系的高明之处。唐朝军队而李光弼则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始终不能很好的处置同皇帝和宦官程元振等人的关系,在程远振等人的谗言之下,引起了皇帝的猜忌,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光弼在前线作战,唐代宗多次派宦官慰问李光弼的母亲,并将其母亲接到了长安,看似恩宠无比实际上是对李光弼的极不信任。吐蕃进犯长安后,唐代宗召集天下兵马,李光弼竟然因为同程远振的关系不奉诏勤王,引起了部下田神功等人的鄙视,最终李光弼郁闷而死,才五十七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唐朝能够续命150年,他们两个人居功至伟,后世将其并称为“郭李”。而且两个人有很多相似和共同的地方,都出自朔方军,比如都是王忠嗣的部下,都做过天下兵马副元帅,应该说两人的各个方面都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高下。但是由于双方能力上的差距,一个活到八十五岁善终,一个五十七岁抑郁而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两个人截然不同的结果?今天小编就从政治、军事、驭下、气度胸襟四个方面的能力上,给大家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一、政治能力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个政治能力都非常强,安禄山叛乱以后,河北二十四州大部分望风而降,很快洛阳陷落,危及长安,唐朝天下处于严重危险之中。在这个形势之下,郭子仪和李光弼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地站在唐朝这一边,即使唐玄宗入蜀也没有半点异心。尤其唐肃宗灵武继位以后,郭子仪、李光弼率领朔方五万大军奔赴灵武,奠定了唐肃宗的政治军事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唐朝士气。这个时候很多人是有二心的,如陌刀名将李嗣业接到唐肃宗征兵诏书以后,就想着缓慢行军观看形势,相比郭李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二者相比的话,郭子仪的政治能力无疑更高一筹。
郭子仪影视形象
郭子仪在平叛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也积累了很大的力量,不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如鱼朝恩、仆固怀恩等,也让朝廷猜忌不已,几次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但是郭子仪毫无怨言,继续忧国忧民,并想方设法的和鱼朝恩等保持良好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皇帝和鱼朝恩等人的认同,天下安危系于其身二十多年,成为了三朝元老,八十多岁才去世,做到了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可见是处理政治关系的高明之处。
唐朝军队
而李光弼则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始终不能很好的处置同皇帝和宦官程元振等人的关系,在程远振等人的谗言之下,引起了皇帝的猜忌,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光弼在前线作战,唐代宗多次派宦官慰问李光弼的母亲,并将其母亲接到了长安,看似恩宠无比实际上是对李光弼的极不信任。吐蕃进犯长安后,唐代宗召集天下兵马,李光弼竟然因为同程远振的关系不奉诏勤王,引起了部下田神功等人的鄙视,最终李光弼郁闷而死,才五十七岁!可见,李光弼的政治能力同郭子仪相比,还差距不小。
李光弼影视形象
二、军事能力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武将出身,长期供职于边疆,都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李光弼、仆固怀恩、浑释之等人,在云中一战就坑杀了叛军七千骑兵,取得了唐朝对叛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接着又同李光弼在嘉山大败史思明,斩首四万人!唐肃宗灵武继位以后,郭子仪很同回纥骑兵共同平定河曲同罗等叛胡,斩首数万人!安禄山死后,唐朝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领十五万大军在香积寺一战中大败崔乾佑,斩首六万人,收复长安。随后率兵收复洛阳。
唐朝军队
郭子仪班师长安,唐肃宗亲在到灞上迎接,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可见郭子仪军事上的巨大成功,其可以指挥大规模的作战,很好的运用手下将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帅才。李光弼则不同,其长项是临阵指挥,他治军严整,临危不乱,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对军阵、兵种配合、攻守方法、后勤保障等非常的熟悉,可以做到应用自如的地步。李光弼的太原保卫战,以一万多老孺病残,成功了抵制住了史思明的数万大军,还发明了地道战,最终在郭子仪的配合下大败史思明!河阳保卫战中,李光弼智擒李日越,俘获一千匹战马等也证明了李光弼的无与伦比的军事指挥才能!
唐朝攻城器械
郭子仪等九路节度使围攻安庆绪残部时溃败时,只有李光弼的军队保持了完整。朝廷以此次溃败为借口,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将平定叛乱的大旗交给了李光弼。李光弼到任之后,取得了河阳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史思明乘胜南下的企图,但是在几次收复洛阳失败以后,李光弼被解除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改为河南副元帅。可以看出,李光弼是一个将才,只适合指挥具体的战争,很难像郭子仪那样指挥大兵团作战,但是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远在郭子仪之上。军事能力上,郭子仪和李光弼一个善于将将,一个善于将兵,不分伯仲。
马群
三、驭下能力
郭子仪同李光弼的驭下方式孑然不同,郭子仪是恩威并重,以恩为主。郭子仪平时对手下非常宽厚,给予手下很大的自由,很多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如果确实具有军事才能,郭子仪不遗余力的向朝廷保举,让其独当一面!像仆固怀恩、浑释之、李怀光等,都是他的老部下,最后都成为节度使一级的高官,就连李光弼本人,也是郭子仪向朝廷保举的!因此,部下对郭子仪都非常的尊敬,即使李怀光做了节度使这样的高官,在郭子仪面前也普通奴仆一样奔走做事!仆固怀恩叛乱后,唐代宗非常担忧,问从朔方逃回京师的李抱真计策,李抱真说:“此不足忧也。朔方将士思郭子仪,如子弟之思父兄。
仆固怀恩画像
怀恩欺其众云‘郭子仪已为鱼朝恩所杀’,众信之,故为其用耳。陛下诚以子仪领朔方,彼皆不召而来耳。”于是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手下都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很快郭子仪就平定了仆固怀恩叛乱。李光弼驭下主要靠严,用严格的军法治理手下,手下稍微不从命,必然斩首示众。部下郝廷玉评价说:“太尉善御军(李光弼),赏罚当功过。每校旗之日,军士小不如令,必斩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驰突,有心破胆裂者!”但是对部下的提携方面不如郭子仪,待人非常苛刻,远没有郭子仪宽厚,所以部下对李光弼是怕,不是像对郭子仪那样敬重!当李光弼在徐州奉诏不敢入朝时,部将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李光弼因而很不得志,感到耻辱惭愧,忧郁成疾而死。对比起来,郭子仪驭下能力更高一筹!
四、气度和胸襟
这一方面从郭李之间的一个故事就可以很好的比较出来。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担任牙门都将,但不能和睦相处,虽然同桌吃饭,却互相瞪眼,不肯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为节度使,李光弼非常担心郭子仪会利用节度使的权力报复他,所以就产生了离开朔方的想法,但又害怕郭子仪对他的家人下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一段时间,朝廷下诏命郭子仪率兵东伐叛军,李光弼感觉郭子仪可能要趁机对他动手了,于是进入官衙进见了郭子仪,哀求说道:“我情愿一死,但肯求你赦免我的妻儿子女。”郭子仪即刻走下堂来,抱着李光弼上堂,流着泪说道:“当今国家遭逢乱事,连皇上避难去了。没有你的协助,我怎么能够出兵打仗呢?现在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于是互相扶持对拜,共谋破贼大计。当朝廷让郭子仪保举人才率军东出河东、河北时,郭子仪毫不犹豫的保举了李光弼。从此李光弼正式成为一方大员!
唐朝骑兵
综上可以看出郭子仪的能力的确在李光弼之上,这也是为什么郭子仪可以善终,而李光弼抑郁而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