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易复发(乳腺癌越年轻越容易复发)

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易复发(乳腺癌越年轻越容易复发)一般来说,LuminalA型乳腺癌进展相对较慢,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而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相对较快,而且预后较差。图源:视觉中国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一项纳入962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2],乳腺癌患者被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年轻组LuminalA型乳腺癌占比较老年组低,而三阴性乳腺癌占比较老年组高。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乳腺癌是“老年病”,与年轻人相较而言,年龄大的人更容易得乳腺癌,而且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复发风险也越高。

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近年来,年轻乳腺癌患者(一般指小于35、40岁的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相较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复发风险也更高[1]。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0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在一项纳入962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2],乳腺癌患者被分为两组进行对比。

研究发现,年轻组LuminalA型乳腺癌占比较老年组低,而三阴性乳腺癌占比较老年组高。

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易复发(乳腺癌越年轻越容易复发)(1)

图源:视觉中国

一般来说,LuminalA型乳腺癌进展相对较慢,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而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相对较快,而且预后较差。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年轻乳腺癌预后较差,可能与其分子分型特点相关。

02

有研究指出[1]-[3],与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较低,而HER-2、Ki-67表达率相对较高。

一般情况下,ER、PR阳性表达,说明肿瘤细胞对雌孕激素敏感,肿瘤恶性程度低,转移发生晚,内分泌治疗有效,复发率较低。

而HER-2、Ki-67则反映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力,HER-2、Ki-67的高表达,往往提示肿瘤细胞具有高增殖和高侵袭能力,肿瘤发展快速,发生复发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03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旺盛,可合成分泌较多内源性雌激素,促进肿瘤细胞快速生长[1]。

04

年轻乳腺癌患者正值生育年龄,在雌孕激素的刺激下,可能使乳腺癌恶性程度增高,并促进其转移[1]。

05

青年女性的乳房腺体致密,不易触及肿块,这让患者和医生放松了警惕,漏诊、误诊率较高,延误了早期的诊断与治疗[1]。

06

很多年轻女性认为乳腺癌是“老年病”,自己还年轻,不会得乳腺癌,健康意识相对较薄弱,因此忽略了很多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也没有足够警惕,未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延误了治疗时机,影响了预后。

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易复发(乳腺癌越年轻越容易复发)(2)

图源:视觉中国

综上所述,年轻乳腺癌患者要提高警惕,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预后,延长生存期。为此,可以这样做:

01

健康生活,避免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02

加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查自筛的意识,年轻乳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年轻乳腺癌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认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关注乳腺癌的筛查与预防:

有至少2位一级或二级女性亲属曾患乳腺癌;

有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

有至少1位符合以下其中1个条件的一级亲属乳腺癌患者:

发病年龄≤45岁;

发病年龄在45~50岁之间,同时有至少1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患有2个原发性乳腺癌,同时首次发病年龄≤50岁;

发病年龄不限,同时有至少2个一级亲属患有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男性乳腺癌;

自身携带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一级亲属中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乳腺及卵巢综合征、Cowden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

曾患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曾接受胸部放疗。

03

如果发现乳房肿块,要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年轻乳腺癌的防治,请参考文章:

郝春芳医生 | 年轻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

04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并及时治疗,延长生存期。

近年来,年轻人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也是在提醒年轻人,不要仗着年轻就把健康问题不放在心上,一味透支健康,防癌要从年轻做起。

乳腺癌在什么情况下易复发(乳腺癌越年轻越容易复发)(3)

END

往期回顾

患友互助群 | 让我们共同前进!

术后6年未复发,在关键点上,我做对了3件事

80%的发生率,40%的致死率,这个并发症,癌症患者应如何预防?

参考文献:

[1]艾勇彪 张丹峰 李文仿 等. 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的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 26(23):3764-3767.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8.23.015.

[2]罗懿忠 张安秦 赵丽梅 等. 年轻女性乳腺癌163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J]. 广东医学 2015(4):554-556.

[3]吴晖 欧阳取长 曾亮.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14):1104-110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