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总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按常规至少需要2年才能建成,但是火神山10天平地而起,雷神山12天建成交付。全面动员,打赢资源调度战中国速度十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9月8日,我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讲话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其中专门提到‘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是对全体参建人员的巨大鼓舞和激励,让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深有感触,“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中建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具备了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的硬核实力;另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强大支援,是我们能够决战决胜、在两所医院建设中创造‘中国速度’的坚实支撑和重要保障。”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我们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建立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的强大科技实力、储备的丰富医疗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

疫情发生后,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紧急动员,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展现出令世界惊叹的强大国力。

20日,4位征战过武汉战疫第一线、受到国家表彰的抗疫英雄代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缘自坚实国力”的深刻内涵。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

中国速度十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

“9月8日,我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讲话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其中专门提到‘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是对全体参建人员的巨大鼓舞和激励,让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深有感触,“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中建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具备了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的硬核实力;另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强大支援,是我们能够决战决胜、在两所医院建设中创造‘中国速度’的坚实支撑和重要保障。”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1)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健。

全面动员,打赢资源调度战

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总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按常规至少需要2年才能建成,但是火神山10天平地而起,雷神山12天建成交付。

建设期间,正值疫情最严峻时期和春节假期,工人休假、工厂停工、武汉离汉通道关闭,给人员组织、物资采购、设备调配带来极大困难。

接到命令,中建集团党组第一时间向全系统发出动员令,调集一切力量和资源推动项目即刻开工。2500余家分包供应商积极响应,短短几天,4万余名建设者火速集结,2500多套机械设备、4900余个箱式房、400余万米电线电缆、20余万平方米防渗膜迅速到位;设计院1天内拿出设计方案,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石油石化企业免费提供柴油和润滑油,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支持保障下,医院建设汇聚了多行业合力,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物资生产、交通运输等基础实力,彰显了中建集团的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统筹指挥,决胜科技突击战

大兵团作战,统筹协调非常关键。“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中建三局50多年积淀的管理优势和科技优势,代表了中国建造多年来快速发展达到的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与时间赛跑,中建三局制定了“小时制”作战地图,倒排工期计划,实现数百家分包单位、上千道工序、几万名建设者的无缝对接、协同作业,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无缝衔接、同步推进。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2)

1月24日,大型机械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施工。图片来源:新华社

两所医院不但工期紧,而且是功能齐全、系统复杂的专业传染病医院,标准非常严苛。“鱼骨”状布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5G及云平台技术实现智慧医疗、UPS电源提供应急供电、负压系统为气流“导航”、“三层防护衣”做到“滴水不漏”……

为满足功能需求,我国多年来快速发展锻炼出的一批批专业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设全过程,中建三局还充分应用装配式建造、BIM智能化建造等数十项先进技术,确保了项目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经专家鉴定,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彰显了以中建集团为代表的各行业各类企业和4万余名建设者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使命、非常担当,是伟大抗疫精神的一个缩影。陈文健说:“学书记重要讲话,历经抗疫大战大考,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党的领导和强大的祖国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我们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服务湖北和武汉疫后重振再立新功。”

黄陂武湖街青龙社区

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德欣

全员上阵 3天完成9895人核酸检测

“3天要完成全民检测,我们深知任务重、责任大,但我们没有退缩。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党员、志愿者全部主动上阵。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黄陂武湖街青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德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断感慨,全民核酸检测既是一场安全保卫战,更是一场人力组织战。

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坚实国力的体现。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3)

黄陂武湖街青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德欣。 记者彭年 摄

提前谋划踩点

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

5月11日,武汉市下发紧急通知,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

黄陂区武湖街青龙社区辖8个商业小区、3个自然湾和1个还建小区。“范围大、人口杂,全民核酸检测工作需提前谋划和科学组织。”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德欣根据实际情况将社区分为5大片区。5月17日至19日,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在青龙社区各大片区迅速铺开。

“请大家保持1米以上距离,老人和需要上网课的孩子优先。”17日早上6时,2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社区工作人员张薇拿着小喇叭引导群众有序排队。现场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得益于工作人员提前踩点,检测点选择在空旷场所,同时布置好警戒标志。“这样既可以确保采样人员安全及减少被采样人员聚集风险,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防护用品消耗。”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4)

全民核酸检测,市民排队登记、依次进行核酸采样。记者胡冬冬 摄

不漏一人

上门给行动不便者做核酸检测

“青龙社区有上百家企业,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增大风险也增加,对于群众来说无异于一颗不定时炸弹。”孙德欣第一时间和各企业负责人联系,需做核酸检测的员工按照就近原则在社区检测点核检,3天时间帮助辖区内企业完成核酸检测近200人。

为了方便上班族,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协商延长检测时间。“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8点,中午就在检测点吃盒饭。”张薇说。

19日,3天集中核酸检测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为了保证核酸检测全面覆盖,孙德欣对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再次摸排、电话核实,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医护人员,组成流动小分队,逐一入户检测。

5月17日至19日,青龙社区共完成9895名群众的核酸检测,实现核酸检测常住人口全覆盖。“国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是我们战疫的坚强后盾,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工作做到最细致,让大家能够放心。”孙德欣说这句话时,带着满满的自豪。

东航武汉公司运行控制部总经理朱本林

除夕出征,最多一天18个航班运送医疗队

“只要有需要,我们义不容辞。”从除夕夜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赴武汉,到4月18日从武汉送防疫人员回西宁,在长达86天的战疫过程中,东航武汉公司防控办常务副主任、运行控制部总经理朱本林,始终坚守在一线,细致保障每一个航班的起降,也见证了武汉从危难时刻到取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回望这些日子,朱本林认为正是中国体制机制的强大,“综合国力实现了这次逆转”。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5)

东航武汉公司运行控制部总经理朱本林。记者詹松 摄

7小时,首支援汉医疗队出发

再过几天,朱本林就要调任上海总部履职。“过去那些天,这里就是我的主战场。”朱本林还记得,1月23日凌晨2时50分他在睡梦中接到电话“武汉封城了”,他立刻赶往公司运控中心大厅,迅速指挥梳理所有驻外航空器、机组以及当日航班计划,又赶往应急室准备会议与各方协调。“我们坚决执行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航班取消后,飞机和机组就在原地待命以备应急救援。”

1月24日0:01,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第一个援汉医疗包机就从上海起飞赶往武汉。而前一天晚饭后,朱本林才得到这个通知:“需要驰援武汉,医疗人员集合需要7个小时,你们先做好准备。”他立即安排人员申请航班计划,迅速调配最强、服务最好的机组执行航班,整个协调只用了半个小时。

“我们机组晚上8点多就上了飞机,等待医务人员到来,那天飞机满满地装了140人和5吨多的物资。”朱本林说,医务人员的闻令而动,民航单位的快速应急,这都是综合国力和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最多一天

18趟航班运送2000多名医护人员

“从1月24日开始到最后一班医疗包机运输完成,所有任务都是临时性的,很多都是头天晚上通知第二天就飞,只有我们国家才具备这种协调能力。”朱本林说,让他记忆尤深的是2月9日,东航从6个地方飞了18架次航班,运送2140名医护和110吨物资进入武汉。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6)

2月13日,救治医疗队飞抵武汉。

2月12日后,朱本林就明显感觉情况好转,运输的物资和人员都少了。

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现在的武汉又恢复活力。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朱本林心情激动,“这是我第一次进人民大会堂,总结的抗疫精神让我们为之一振,讲话的每一个字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表彰大会上,朱本林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现在的中国不同以往,它已经具有一种不可逆转的气势和动力。“我们现在还在给国外运送医疗物资和人员,帮助海外人员回国,我们依旧主动请战,有什么任务交给我们来保障,只要有需要,义不容辞。”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

国力支撑 让我们在前线更加坚定

“不计成本、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力在支撑着。”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曾被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在朋友圈中盛赞,将他与苏北人民医院ICU主任郑瑞强、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绪言并称为抗疫一线危重症救治战场的“三个火枪手”。

一周时间,3人联手制定的危重症患者ICU救治流程七易其稿,被第六版国家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方案所采纳,为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提供指南。

胡明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在前线专心战疫,本是职责所在,拼尽全力的同时,他为给予一线人员信心的国家而自豪,“能极其纯粹地去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幸福”。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7)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

疫情前后,科室设备翻了倍

1月3日,胡明所在的科室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肺科医院是最早的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ICU里收治的几乎是全市病情最重、最复杂的新冠患者。

胡明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肺科医院只有一台ECMO设备,而自1月3日到1月23日“封城”,5台ECMO设备被紧急调入,每台价格均高达200万元。

最顶级的床旁血滤设备,从疫情前的3台增至9台。进入战时状态后,平均每10个病床可配有11台呼吸机,“多余的一台是候补,方便随时顶上去”。床旁血气分析仪以及其他各类重症救治设备的需求,都从起初的紧张状态得以快速解决。

胡明感慨,开科5年来积累的固定资产投入在疫情期间直接翻了一倍,“可以说按照原来的规模再建了个ICU”。

他说,最好的医疗设备和最强的医疗队伍赶来支援武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的背后,是坚实的国力。

武汉战疫36小时(武汉战疫决胜背后是强大国力)(8)

胡明与外地专家医治患者。

决不放弃,6名医护服务1名患者

疫情早期,科室几乎所有的气管插管、纤支镜操作都是由胡明和科室医生沈斌华完成。为了保护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选择将危险留给自己。胡明告诉记者,“我们能在前方心无旁骛地救人,是因为国家给了我们底气”。

胡明回忆,科室收治的第一位重症患者于1月3日入院,在得知治疗费用可能十分高昂,患者家属表示会找亲友借钱。而几天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免的政策出台,医院将此前家属缴纳的费用全部退还,家属特意找到胡明,“感谢你们,感谢国家!”

胡明说,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不计成本地开展救治,是对生命的尊重,而这也得以有效控制住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也让一线医生备受鼓舞,“我们收获到的是成就感”。

他举例,一名七旬女性患者共花费280万元治疗费用,是该院治疗费用最高的患者。

针对使用ECMO设备的患者,人员配比达到6:1,即六名医护专门服务于一名患者,“这也是不计代价的另一种体现”。

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归来,胡明收获的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他说,荣誉是给予所有一线同事的肯定和认可,历经疫情,他对英雄人民与伟大国家有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守护人民健康,我们会继续坚守,筑起牢固的防线”。

来源:长江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