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师范生好过吗(清北等名校的高材生当教师)
教资师范生好过吗(清北等名校的高材生当教师)以语文为例,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大学课程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专业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等。二是教育技能课程: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方法、师德养成与班级管理、微格教学和其他教师基本技能和语言艺术课程等。 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生都是学霸,肯定比普通师范生教的也好啊,其实不然,前者主要是学术和技术上的深入学习,后者才是课程基础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完全属于不同的领域。 老师这个职业在大学生看来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和现如今企业996甚至是007的工作制大不相同,上班时间既有弹性,而且也十分自由,他们除了有正常节假日之外还有寒暑假,更重要的是,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表示教师的工资将会赶上公务员,这也就说明老师的工资将会有所提升,简直就是学生心目当中梦想的工作。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纷纷
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步步维艰,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激增,社会岗位缺口较大,而比起不稳定的企业岗位,毕业生们更倾向于“有保障”的“铁饭碗”职业,
相比于公务员岗位的竞争度而言,教师这个行业作为铁饭碗之一,门槛低,只要学历达标,拥有教师资格证就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受到高度欢迎。
一、为什么教师岗位这么受欢迎
公立学校是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立学校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也就是俗称的“铁饭碗”,只要工作合格就能干到退休。
老师这个职业在大学生看来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和现如今企业996甚至是007的工作制大不相同,上班时间既有弹性,而且也十分自由,他们除了有正常节假日之外还有寒暑假,更重要的是,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表示教师的工资将会赶上公务员,这也就说明老师的工资将会有所提升,简直就是学生心目当中梦想的工作。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纷纷涌向老师这个行业,其中也不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种名校毕业生,比如深圳中学发布的2021年教师名单,基本都是清华、北大和国外名校的博士,这样的景象也实在不令人感到惊讶。
二、名校毕业生就一定教得更好吗
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生都是学霸,肯定比普通师范生教的也好啊,其实不然,前者主要是学术和技术上的深入学习,后者才是课程基础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完全属于不同的领域。
以语文为例,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大学课程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专业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大学写作等。二是教育技能课程: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方法、师德养成与班级管理、微格教学和其他教师基本技能和语言艺术课程等。
而非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大学课程,后半部分的教育技能学习课程是没有的,而恰恰这些能力却是作为教师必备的基础能力,没有这些能力,名校生就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拿着当年自己学习时的心得或者是短期的教师进修经验去教学,
这恐怕不一定能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预想,比如北大韦神,他的专业研究水平相当高了,但他自己也坦言课讲得不好,很多学生听不懂,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因材施教对口安排才是教师岗位最好的选择
基础教育的知识点并没有多深,普通大学的学历足以应对,难就难在如何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孩子们听得懂学得会,所以教师的教学管理技能就比较重要。老师想提高成绩,关键点在于让学生愿意学你教的科目,更多的工作可能在于把握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历程,进行管理和疏导。
学生时期逻辑思维还比较差,脑袋经常转不过弯来,他们需要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嚼着喂才行,此时更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和慢节奏,有时候,老师的学术水平低一点,甚至自己刚搞明白再去给学生讲,反倒更容易讲清楚。
而诸如清北等高材生,思维的跳跃性都比较强,很多基础课程和问题一看就知道结果,很难掰开揉碎去一点一点的教学生理解和解题过程,可能更适合于带奥赛等尖子学生,还是以韦神为例,让韦神去教初中数学,尤其给一些反应慢的孩子上课,肯定没有一个数学师范生教的好,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只是学术强,不会“传道受业解惑”,那么即便是“学富五车”,也没有办法传授于他人,教学水平还是堪忧的。而教师行业知识水平除了过硬外,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都得优秀,师范专业专门培养教师,而名校生不一定“会教学”,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来看淮安楚州中学的“名校优生”聘用教师名单,其中的“电影”、“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这些专业的名校生,教什么呢,语文?数学?物理?相信都不太合适,笔者也不太相信他们就比一般的师范毕业生教得好。
四、结语:不要再拿聘用名校毕业生做老师当噱头
中小学基础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中小学的教研与大学的学术研究不可同日而语,能不能成长为好老师,重要的是在教学工作中是否遵循了基础教育的规律,而不是看学历有多高,出自于哪所世界名校。
基础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业,能够长期坚守、全心投入,才能成长为好老师。反之,如果是冲着编制、收入等利益而“下嫁”,或者为就业而就业,恐怕结果只能是相看两厌。
少拿名校高材生教师这个噱头来提升学校知名度,让该教书的来教书,让该搞科研的来搞科研,这是应该值得重视和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