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诗词平仄(学习诗词创作不可不知)
怎么学习诗词平仄(学习诗词创作不可不知)“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平上去入的四声音韵研究来自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沈约在《答甄公论》中,曾经提到过四声与五声的区别:唐代封演《闻见记》记载《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声类》的五声可能是宫商角徵羽。到了隋朝出现了《切韵》,这部韵书是中国诗词韵书的滥觞,后来的唐韵、广韵、集韵、平水韵都是以切韵为基础一脉传承而来的。而切韵采用的是四声,即平上去入。
前言偶然间在后台发现头条有个功能,搜索热词任务,老街属于文化领域,点选了一个问题看看什么意思。发现选了以后,就要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而且还限时48小时完成。点选以后,就开始倒计时了。
而我选的这个问题是:平仄怎么分?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写过一次了。 这次写得简单一点。前面两段写平仄产生的背景,读者可以直接看后面两段。
一、四声与五声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翻译佛经,魏晋时期据说中国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律的书。
据说中国最早韵书是三国时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了。
唐代封演《闻见记》记载《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声类》的五声可能是宫商角徵羽。
到了隋朝出现了《切韵》,这部韵书是中国诗词韵书的滥觞,后来的唐韵、广韵、集韵、平水韵都是以切韵为基础一脉传承而来的。
而切韵采用的是四声,即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的四声音韵研究来自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沈约在《答甄公论》中,曾经提到过四声与五声的区别:
“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
沈约是谁呢?
二、竟陵八友与永明体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经历了南朝宋、齐、梁三朝,是南朝梁开国功臣,谥号为隐。因此他也被称为沈隐侯。
在南齐的永明年间,有一帮文人集合于齐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其中有八位卓越的文学人物,史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记载: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并游焉,号曰'八友'。
高祖是后来篡位的梁朝开国皇帝武帝萧衍,其他七个人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沈约、谢眺这些诗人等人研究声韵,以四声区分文字,用来规范作诗:
“以氣類相推,文用宮商,平上去入為四聲,世呼为永明体。”
永明体诗人把字分为平、上(读作[shǎng])、去、入四声,依据四声创作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这种诗体的作品就是后来唐朝格律诗的雏形。
四声的理论竟然冲破的南北割据的阻碍,连分江而治的北朝文人也受到影响。北魏文学家常景(?~550)就专门写过《四声赞》:
“魏秘书常景为《四声赞》曰:“龙图写象,鸟迹ゼ光。辞溢流徵,气靡清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浮景玉苑,妙响金锵。”
因为作诗要注意四声的协调,因此永明体诗人又提炼出了作诗的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
四声完全被后人作诗采纳,八病则有选择的被后人采纳,格律诗的规则也是在四声八病的基础上,有所取舍而成。
三、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平仄呢? 《广韵》解释:平,正也。《增韵》:平,坦也。《說文》解释:平, 平舒也。
顾名思义,平,就是平坦,不倾斜 ;仄,是平的反义词,就是不平的意思,倾斜就是仄。
《说文》中还解释“仄”:本字,通作側。
唐朝诗人把仄称之为“ 侧“。唐朝元和 (806-820年)左右的诗人王睿 ,有书《炙毂子》记录:
互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是讦调也。。
上四字指前面四个字”八月九月“,八【入声黠】、月【入声月】、九【上声有】。这四个字都是仄声。
唐人说的调体就是拗体的意思,其中“种”应该是平声结果用了侧(仄),所以是拗体(五连仄),下句用“无”对句双救拗是标准的方法。
四、平仄怎么分上面说过,齐梁时期有了四声,后人又把四声分成了两类:平和仄。
1、平
在四声中,平就是平。相当于我们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如妈、麻。
2、仄
上、去、入三声都是“不平” ,我们称为仄或者侧。
例如上声:马,即今天的三声;去声:骂,类似于今天的四声;
麻烦的是入声,例如熟,法,阔等字今天分别进入了今天普通话的2声、3声、4声。今天的入声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但是南方或者西北的一些方言里还有入声。
3、诗词谱中的标识
在诗词谱中的平仄,用汉字表示的话有三种:平、仄、中;中,表示可平可仄的意思。
用符号表示就是:○”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都可以用“中”来表示。
例如在《钦定词谱》中,刘禹锡的词《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恨情。⊙●●○△ ●○○●△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
词谱中的“△”表示,此处要押平声韵,例如《纥那曲》中的“青、情、声”。如果是▲,表示押仄声韵,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就是押仄声韵。
用文字表示平仄就是 :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恨情。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中平中中仄,平仄仄平平(韵)。
熟悉格律的朋友看到这首《纥那曲》会发现,这首词其实就是以后近体五言绝句,也是一种格律诗。诗谱的平仄,当然也是如此标志。
结束语
平仄,使我们学习旧体诗词创作的基础知识,不知平仄做不了格律诗,也填不了词。
甚至连基本的古体诗(非格律诗)也做不了。因为古体诗的韵脚对于平仄也是有要求的。例如:
松下问童子,先生入山无,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体绝句中,第2句和第4句的韵脚,平仄一定是一致的,像上面这首:诗,2、4句韵脚平仄相反,就可以判断这个“诗人”是旧体诗的门外汉。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50|相逢只有梦魂间,韩疁词之妙处为什么在一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