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男孩长大后没出息(长大后没出息的男孩)
什么男孩长大后没出息(长大后没出息的男孩)小叶对老公这个“妈宝男”绝望了,一气之下提出了离婚。小叶用自己的工资买了条心仪的裙子,婆婆得知后不依不饶,骂小叶败家。老公一点主也做不了,任由自己的妈对小叶出言不逊。每次洗衣服的时候,婆婆都坚决不让自己儿子动手,说这些活儿不是男人该干的,转头一股脑把衣服都丢给儿媳妇洗;要么就是婆婆自己动手,边洗还边埋怨:“娶个媳妇回来也不知道能干啥用。”而小叶的老公,也就此默认家务活跟他无关了。小叶忍了一阵,直到更大的战争爆发。
前不久闺蜜小叶离婚了,说起离婚原因,男方的妈妈要负很大责任。
小叶结婚后,婆婆一直和他们小夫妻俩住在一起。
婆婆怕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把儿子的工资卡攥在手里,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
对此,小两口敢怒不敢言。
每次洗衣服的时候,婆婆都坚决不让自己儿子动手,说这些活儿不是男人该干的,转头一股脑把衣服都丢给儿媳妇洗;要么就是婆婆自己动手,边洗还边埋怨:“娶个媳妇回来也不知道能干啥用。”
而小叶的老公,也就此默认家务活跟他无关了。
小叶忍了一阵,直到更大的战争爆发。
小叶用自己的工资买了条心仪的裙子,婆婆得知后不依不饶,骂小叶败家。老公一点主也做不了,任由自己的妈对小叶出言不逊。
小叶对老公这个“妈宝男”绝望了,一气之下提出了离婚。
这时,小叶的婆婆又开始骂儿子“没出息”“降不住媳妇”。
老太太似乎意识不到,这个没主见、没自我、无法强大的懦弱儿子,正是她一手造就的。
控制欲太强,
孩子掩藏自己的声音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一个“问题少年”家明。
家明爸爸是一家企业的管理层,从小家境不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可以出人头地。
强大的希冀催生出家明爸爸严格的控制欲:
儿子买了宠物,一回家,就被他丢掉;
儿子想骑自行车去远一点的地方,话还没说完,他就坚决反对;
儿子想当流浪歌手、背包客,想学画画,他都说不行,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十几年来,家明爸爸日复一日拼命让孩子读书,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可结果,却把儿子变成了仇人。
家明一心只想“自由”,最后高中都没有念,整天窝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甚至还会时不时自残。
家明的爸爸本意是保护孩子,让他少走弯路。
可是,这样的“爱”,却成了一种“害”——他把理想的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看不见孩子的真实存在,转而控制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孩子的世界塞满了父母的意志,能量都被迫用于和父母对抗,怎么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呢?
反观奥运冠军刘国梁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从小就被培养打高尔夫。
大女儿赢赢小小年纪就夺得高尔夫青少年赛事冠军,二女儿一一却对高尔夫球毫无兴趣。
对此,刘国梁并不强求,并坦言道:“不喜欢,就不练。”
刘国梁没有强迫女儿们一定要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他相信女儿即使不打高尔夫,也一定能在其他领域发光。
果不其然,二女儿不仅在乒乓球上表现出色,还参加了《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
正是刘国梁懂得尊重,懂得放手,将选择的权力留给孩子,孩子们才能在各自的天空下,绽放光彩。
过度溺爱,
孩子丧失独立能力
真人秀节目《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妈妈,曾气炸万千网友。
朱雨辰开学去中戏报道那天,他本想自己整理床铺,但刚要往上爬,朱妈妈就赶过来:“儿子,你等会儿,妈妈来,妈妈来。”
担心朱雨辰睡眠会受到干扰,朱妈妈铺完床又挨个问朱雨辰的室友们是否打呼噜。
当朱妈妈发现宿舍窗户外长满爬山虎时,又担心爬山虎会有虫子,第一反应竟是用滚烫的开水把爬山虎统统给烫死。
节目中朱妈妈说,为了给儿子降火,她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4点起来熬梨汁,哪怕儿子抗议,也会逼着儿子喝光。
不仅如此,为了让儿子随时吃上可口的饭菜,朱妈妈把自己变成了“移动厨房”,儿子走到哪儿自己便跟到哪儿,甚至进了剧组也如此。
朱妈妈还表示,自己对儿子的每段感情都知道,并且都会干扰。
面对镜头,朱妈妈坦言,自己是用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的。
但朱妈妈这份拿整个生命去付出的爱意,几乎毁了儿子。
如今的朱雨辰,人到中年,事业仍不温不火,每段感情都因母亲的介入无疾而终,身边连个知冷热的朋友都没有。
这样的人生,想想就已觉得沉重和悲哀。
尹建莉老师说: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一切都给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我们对孩子强烈的占有欲,是我们自己离不开孩子。
孩子长大远去的过程,本该是父母放手与退出的过程;倘若父母不懂得体退出,毁灭的不仅是孩子未来的生活,更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与自由。
总是否定孩子,
关上了“出息”的大门
有个网友分享,自己总是被父母说没出息:
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没有多做,被父母说没出息;
跟妈妈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被说“就知道吃,没出息”;
在B站上学习,被说“就知道看电脑,没出息”;
自己写小说,被嫌弃:“就你,也能写小说?”
在父母的眼里,他一无是处,完全是一个“没出息”的孩子。
时间一长,这位网友也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即便自己后来考上了好大学,有了好的工作,还是会觉得每件事不做到最好,就对不起别人。自我怀疑成为了他一生甩不掉的阴影。
父母长期否定孩子,就像是一颗颗钉子,言语消散如同钉子拔出,但留在心上的伤痛,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愈合。
英国知名心理学家曾说:“一个经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潜能仅能被开发到20%-30%;如果能得到来自于家庭的肯定,那么他的潜能将会被开发到70%-80%。”
达尔文在7岁时,对动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搜集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昆虫尸体,在自己家里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上学后,达尔文也经常利用课间去采集植物。
有一次,达尔文受到校长的训斥,并被当众警告:“如果还玩这些玩艺儿,就把你赶出学校。”
回到家里,达尔文跟父亲说了这事。
父亲没有批评他不务正业,只是说:“不要在学校采集标本。”
后来,父亲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达尔文做化学实验,并鼓励他:“你要善于并敢于想象,只有大胆想象,你才能有所发现。”
在父亲这样开明的肯定和鼓励下,达尔文最终写出了影响人类的巨著——《进化论》。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天生没出息的孩子。总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激励他们前行的“生命之火”逐渐被熄灭,而被信任包围的孩子,才更能够激发自身的潜力。
点燃孩子的“生命之光”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许多年前,美国一个乡村的院子里,一个男孩开心地对着月亮跳啊跳。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各位家长,如果是您,会怎么回应孩子呢?
是让他赶紧好好学习去,别不切实际?
还是毫不留情地嘲笑他整天做梦,打破他美好的梦想?
故事里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
“好啊,但一定不要忘记回家。”
多年以后,电视上播放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就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阿姆斯特朗。
越是想成就孩子,越要努力点燃孩子的“生命之光”,而不是侵占孩子的生命,打击孩子的信心。
平凡的父母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那就是不用自己有限的视野,去限制孩子无限的人生。
尹建莉父母学堂:教育学者尹建莉创始,1000万家长信赖。0-18岁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里都有解决方案。关注即赠【限时免费育儿咨询】专业服务。
作者简介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