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何睡觉容易胸腔闷气(总感觉气不够用)

为何睡觉容易胸腔闷气(总感觉气不够用)在这以后我以这种方法治疗了好几例患者。6月初,患者专程前来,我问她吃了药咋样。她回答道:“我6副药吃完就好了。你看,现在一点事没有啦!”刘女士,55岁,陕西蒲城人。自述哮喘3年,遍求中西医无效。2010年5月初,托亲戚到我家求治。其人形体偏瘦,精神如常,述说病情经过细致入微、滔滔不绝,我耐着性子听了后说:“你只觉短气,怎么就成哮喘了呢?你只让人家教授给你平喘药,难怪无效。”摸其脉弦,观其苔薄,然后让我的实习学生记下这个病案。其实这就是短气病。《金匮要略》设专篇讲述“胸痹心痛短气病”,这几个病是并列的,有鉴别诊断意义。张仲景用了两个方剂,但在临床上一下子定不了是以上焦肺气失于敷布,还是中焦气机不利、痰饮微停,乃中上二焦同治。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合方。处方:茯苓20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橘皮12克,枳实12克,生姜12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对于“亚健康”状态,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有这样一种状态,平时工作、生活如常,就是觉得气不够用,总觉得房间憋闷,要开窗通风才觉得舒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看看中医名家王三虎教授是如何理解,又如何辨治的吧。

为何睡觉容易胸腔闷气(总感觉气不够用)(1)


短气病的病机是肺气不宣,微饮停留。短气病的病位主要在胸中。短气病的特点是“亚健康状态”,是轻微的病症。看似平常人,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但经常自觉呼吸短促,气不够用,总觉房间憋闷,喜欢开窗透风。我对短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为何睡觉容易胸腔闷气(总感觉气不够用)(2)

我认为,短气病的病因有二:一是发汗不彻,《伤寒论》第48条说得很明确:“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梁华龙通过对文献研究认为,汗出不彻、肺气闭郁,故而出现了短气。二是饮水偏多,《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短气病从虚实来分,多是实证。临床分为发汗不彻、肺失宣发,肺气闭塞、微饮停留,微饮停留、气机不畅,中阳不足、微饮不化,先天阳微、气化不利五型论治,并强调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最早诊治的这个病例我就亲临其境。

刘女士,55岁,陕西蒲城人。自述哮喘3年,遍求中西医无效。2010年5月初,托亲戚到我家求治。其人形体偏瘦,精神如常,述说病情经过细致入微、滔滔不绝,我耐着性子听了后说:“你只觉短气,怎么就成哮喘了呢?你只让人家教授给你平喘药,难怪无效。”摸其脉弦,观其苔薄,然后让我的实习学生记下这个病案。其实这就是短气病。

《金匮要略》设专篇讲述“胸痹心痛短气病”,这几个病是并列的,有鉴别诊断意义。张仲景用了两个方剂,但在临床上一下子定不了是以上焦肺气失于敷布,还是中焦气机不利、痰饮微停,乃中上二焦同治。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合方

处方:茯苓20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橘皮12克,枳实12克,生姜12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6月初,患者专程前来,我问她吃了药咋样。她回答道:“我6副药吃完就好了。你看,现在一点事没有啦!”

在这以后我以这种方法治疗了好几例患者。

黎先生,男,53岁,广西柳州人,2014年5月17日初诊。自述二十余年来反复发作性短气不足以息,胸闷异常,神疲乏力,必须躺下休息一天才如平常。初时两月发一次,而后愈发频繁,至今年5天发作一次。曾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均未见有何异常。服炙甘草汤、生脉散等不见效,大剂量的“四逆汤”有副反应,继而又服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无效验。最后找到我。

据症诊为短气病。证属肺气闭郁,稍有微饮,以上中二焦同治为法,方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

处方:茯苓30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橘红15克,炒枳实15克,生姜15克。5剂,水冲服,每日1剂。

第二次患者来诉仍有发作一次,但症状减轻,当时正在看电视,坚持看完节目,不必躺下休息,约2小时后稍缓解。遂原方加旋覆花12克,茜草12克,苏木12克,龙血竭6克。

第三次来时加水蛭9克。

至第六次诊诉已8日未发。再连续服药月余,至今未见复发。


本文选自《经方人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三虎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