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小才和大才的区别(鱼与熊掌怎么选)
庄子小才和大才的区别(鱼与熊掌怎么选)直译便是假国一个叫林回的人因为战乱不得不逃亡,临走的时候千金璧玉一个没拿,而是背着婴儿头也不回地逃跑。后来有人对此议论,放弃金银而选择婴儿是为了钱财吗?显然婴儿价值不高;担心拖累?婴儿反而更加拖累;众人对此不解。后来林回回答说“千金与我是利所联,婴儿与我天性使然”。因利益结合的难以持久,只要遭遇忧患灾祸自然彼此抛弃各奔东西,而因天性结合的,在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候便会彼此收容,两者天壤之别。林回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直译便是楚王派人找到了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子,说楚王愿举国相托希望庄子出世辅佐。而庄子头也不回一边钓鱼一边讽刺来使,说楚国有一只死了三千年的神龟,楚王在其死后将其装在盒
我们时常感叹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经历的人生不过沧海一粟,谈何大小。为何如此,无过于我们一生的选择是屈指可数的,无论此刻我们身处何地,都是我们选择来到此地,而所有选择的总和就是我们的人生,即便是身不由己怨天尤人,但这一切都源自于自己的选择,也都是我们内心想法于外界的显现。不同的选择便有了千姿百态的结局,可是很多人都在抱怨结局不是自己想要的,却往往忽略了结局的关键——那微不足道的选择。而庄子的人生旅途中,也曾有过一些重大的选择: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直译便是楚王派人找到了在濮水边垂钓的庄子,说楚王愿举国相托希望庄子出世辅佐。而庄子头也不回一边钓鱼一边讽刺来使,说楚国有一只死了三千年的神龟,楚王在其死后将其装在盒子并精心装饰还特意奉在宗庙。随后问来使这只神鬼到底是想死后显贵呢还是宁愿大摇大摆地在泥水中爬行呢?两位使者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希望活在泥水中大摇大摆地爬。庄子如愿说自己也宁愿做那只在泥水摇尾爬行的乌龟,以此打发了二位使者。
这种飞黄腾达的机会是很多人朝思暮想的,然而庄子却毅然的选择继续做一个市井小民,这是为何?因为庄子清楚自己想要的莫过于“逍遥”,而他的选择才能如愿。有人对此并不理解,认为庄子叫世人打破常规,去除高低贵贱之别,而此刻选择的时候厚此薄彼岂不自相矛盾。其实此处是对庄子的误会,庄子让我们“先破后立”,打破世俗的固有观念,跳出他人的迷惑,而后观照内心重新树立自己的安身之道,随后的选择才能更加准确的符合自己的意愿。
庄子还在《山木》一篇说起林回逃亡故事:
林回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直译便是假国一个叫林回的人因为战乱不得不逃亡,临走的时候千金璧玉一个没拿,而是背着婴儿头也不回地逃跑。后来有人对此议论,放弃金银而选择婴儿是为了钱财吗?显然婴儿价值不高;担心拖累?婴儿反而更加拖累;众人对此不解。后来林回回答说“千金与我是利所联,婴儿与我天性使然”。因利益结合的难以持久,只要遭遇忧患灾祸自然彼此抛弃各奔东西,而因天性结合的,在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候便会彼此收容,两者天壤之别。
此话对亲情与利益的差别的褒贬显而易见,然而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成为利益与亲情的真实写照时,选择利益的人却不在少数。当年刘备在面对荆州之败的时候仓皇而逃,面对曹操的穷追不舍,刘备抛妻弃子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忘怀。个中是非对错仁者见仁,但选择不可否认的成了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相比对错,无愧于心才更重要。
人们常讲“三观”,似又对其熟视无睹,而人生旅途是否如意皆因三观而起。而价值观更是我们旅途中的指南针,它让我们在繁华的红尘中不至于迷茫,它让我们清晰地到达我们所选择的每一个景点。庄子弃官、林回舍玉虽形有异,但却都是跟随内心不染尘埃的选择。正是因为他们心中那一尘不染的价值观,而任何靠近的尘埃都会被其断然拒之,如此便能安于所选,乐于所处。既是心安的选择又何来鱼和熊掌之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