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怪物来敲门睡前故事(没想到当怪物来敲门看似治愈)
当怪物来敲门睡前故事(没想到当怪物来敲门看似治愈)和外婆相处并不愉快,学校里还要忍受同学的欺凌爸爸离开了他们去了美国组建了新的家庭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故事其实在刺破童话的外壳,揭示残酷又现实的成长法则少年康纳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妈妈得了癌症在化疗,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但却一直向他隐瞒实情
在这个《异星觉醒》被一对对情侣霸厅的日子,作为单身狗的我识趣的转向了并没有多少人问津的《当怪物来敲门》
之前在看预告片的时候心想这大概是一部像是斯皮尔伯格的《圆梦巨人》这样的儿童冒险奇幻片
但看完之后却发现,这部获得西班牙戈雅奖9项大奖,3项提名的影片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少儿风”
影片有着许多隐喻,也有这许多可以解读的角度,我只想说说最残酷冰冷的那一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故事其实在刺破童话的外壳,揭示残酷又现实的成长法则
少年康纳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
妈妈得了癌症在化疗,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但却一直向他隐瞒实情
爸爸离开了他们去了美国组建了新的家庭
和外婆相处并不愉快,学校里还要忍受同学的欺凌
他在晚上总是重复同一个梦,在梦里他失去了最爱的母亲
就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连姆尼森配音的树精怪兽出现了
树精每晚12:07分准时出现在康纳门前,既不帮康纳解决问题,也不伤害他
只是叨叨叨叨非要给小康纳讲故事
而这三个浓浓童话风的故事,却结结实实的讲了三个“反童话”的成人道理
第一个故事讲了一个典型的邪恶女巫加王子复仇的故事
但讲到结局是才发现,女巫既有邪恶的欲望,但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王子成为了受人爱戴的国王,但也是手刃自己女友的杀人犯
放在传统的童话中,这样的暗黑设定大概会三观尽毁吧
可是这却是最为现实的第一条成人法则: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纯粹的好人,也不会有纯粹的坏人,很多人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着两面性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个守旧粗鲁的药剂师和一个牧师之间的恩怨
牧师布道反对药剂师的旧医学,并且拒绝将能治愈一切的紫杉树给他
但他的女儿生病之后,尝试了一切手段都没有用
只得来求助药剂师,为了女儿可以放弃一切,包括信仰
药剂师十动然拒
信仰是半个治疗方式,信仰都没有了,我也没办法
而这里也就出来了第二个有些无奈的成人法则:
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相信,而即使你有了强大的信念,故事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第三个故事就更让人无奈了
康纳受够了同学的无视,可是当他奋起反抗,找寻自己的存在感的时候才发现
隐形人被人看到了之后,也会是一样的孤独
没错,这三个故事中都透露着一股子悲观丧气的负能量
全然不像梦想燃情的治愈系味道
而等到树精讲完了这三个故事,逼迫小康纳讲出他的噩梦的时候
他终于讲出了那个“大逆不道”的真相
他希望他的妈妈快点死,因为他再也无法承受害怕生命中至亲之人消失的痛苦
其实,整部影片也只是借这样一种魔幻的表现方式给出了一个成人化的道理
接受现实吧,到了放手的时候,你就只能放手
虽然听上去这并不像是一个完美的治愈系言辞,但却真真切切的是唯一的出路,不是么?
太多的童话给了人们虚无缥缈的幻象,人们期待这、期待那、期待着太多无法实现的东西
可成长就是将这些幻象和理想主义的外壳一一击破,接受那个朴素又真切现实的过程
如何实现这个残酷的过程呢?办法只有一个
既然不能改变客观的事情,那就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道理谁都懂,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康纳在树精这个分身的帮助之下找到了让自己得到平静的心境,也完成了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
这么一个充满寓言意味的故事并不是传统童话中那样的温情
那些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童话,在影片中被撕开了善和美的面具
善和美都是包装,“真”才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样子
接受也罢,不接受也好,他都不会为你改变一丝一毫
这就是这个成人世界必须要面对的法则
影片的结尾,小康纳接受了这不能改变的一切
既然生命无法挽留,何不在分离的时候好好的告别?
放手吧,时间会治愈一切
虽然这部成人童话并不容易完全理解,但就算只是冲着那充满想象力的影响风格
也绝对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