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本科生答辩ppt(从答辩PPT认识清华特奖)
清华本科生答辩ppt(从答辩PPT认识清华特奖)他说:创始人的成长必须跟得上企业的成长。“最后,我想重申我的梦想,我想让太阳能材料更高效、更轻薄、更便宜,让更多的科技手段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业振兴祖国。”八度阳光刘一锋 热能系在刘一锋上初中的时候,家乡受到汶川地震的波及,经常电力中断。当时住在帐篷里,他就想,我们能不能使用太阳能来供电救灾。制造出一种兼具晶硅电池的高效、低价,以及薄膜电池的轻薄、便携的双重优势的太阳能电池,是他一直的梦想。
精益求精,砥砺前行
张晓声精仪系
做光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造国家所需最精密的仪器,成为一名纯粹而优秀的“工科男”。
他说:轻言放弃不是我的风格。
八度阳光
刘一锋 热能系
在刘一锋上初中的时候,家乡受到汶川地震的波及,经常电力中断。当时住在帐篷里,他就想,我们能不能使用太阳能来供电救灾。制造出一种兼具晶硅电池的高效、低价,以及薄膜电池的轻薄、便携的双重优势的太阳能电池,是他一直的梦想。
“最后,我想重申我的梦想,我想让太阳能材料更高效、更轻薄、更便宜,让更多的科技手段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业振兴祖国。”
他说:创始人的成长必须跟得上企业的成长。
关注底层,心系民生
许弘智社科学院
从留守儿童到土地流转,许弘智关心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他曾多次参与实践活动,亲身走进社会底层,将社会观察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他说:我们要有担当,直面中国的真问题,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关注底层声音。
数学之路
李阳垟数学系
“无论是凌晨一点半的星空,还是堆在书桌边的一叠草稿,这些都是我在数学之路上行走留下的足迹。”
他说:我希望能够帮助人类在认识真理的道途上跨出不可磨灭的一步。
抬头看到空中的白鸽
陈立杰交叉信息学院
关于学术界尚未解答的Open Problem,
MIT有三位博士同学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探究了近一年,进展甚微。
我心想:我一个小本科生真有能力挑战这样的问题吗?
但是,我被这个问题深深的吸引了。
整整3个星期,我每天都苦苦思索,废寝忘食,但却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有一天,我在波士顿的街上漫步时,我抬头看到天空中飞过的白鸽,
突然灵感乍现,借鉴1995年一篇论文中的思想,一举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
他说:我只愿我微小的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绽放出属于我的, 最独特的智慧之光。
兴趣、理想与责任
王立元生命学院
王立元参与多个研究课题,其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获得学校挑战杯特等奖(独立作者)。
王立元曾参与央视《对话》节目录制,参与中美大学生对话讨论,把中国青年的力量传递给全世界。
他说:科学也是对公众的责任。
新能源电池
郭锐汽车系
郭锐的科研起点来源于课题组电池的意外损坏,敏锐的科研嗅觉让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之后便是坚持不懈的投入。
他说:我的理想是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未来。
战斗、奉献、自省
乔畅自动化系跳绳是他梦想的地点,看似简单的运动,训练起来实为不易,曾在一周之内跳断了三根绳子,可以跳出“四摇”的高难度动作。他也是学校跳绳队队长和跳绳协会的会长,努力传播跳绳文化。
乔畅还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的职务,带领自动化系从青黄不接的困境走出,获得了院系历史上第一个马杯大满贯。
在学习与科研方面,乔畅同样成绩斐然。
他说:做一个能战斗、懂奉献的优秀清华人。
工科女
张祎蕊机械系
张祎蕊的科研梦起步于摩擦学专家温诗铸院士的一次讲座,而筑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求索。路途上的阻碍从未使张祎蕊放弃,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终于在一天凌晨,她首次实现摩擦发光定量调控,“那天晨曦初露的清华园是最美的风景。”
科研之外,张祎蕊还热爱书法
她说:科研路漫漫,但我这只小舟绝不会迷失方向。
投入
张泽文材料学院偶然的机会,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阿童木被敌人抽走能量、倒地不起的场景让他突发奇想,从此对于电池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学科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说:拼命做好每一件事。
学子 记者 战士
刘哲铭新闻学院
学子、记者、战士,三种角色在他的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与体现。
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未来在国防。
怀人文理想
侯崛人文学院
侯崛不仅深入各个学科进行学术探索,还熟悉多种语言:日语(N2)、法语、古希腊语和初级古希伯来语。
他有着丰富的海外研修经历。在哈佛参加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年会、在康奈尔大学FUTH暑期研究生会议进行报告、被耶鲁大学CHINA HANDS杂志评选“25位25岁以下影响中美关系的杰出青年”……他的足迹遍布世界41个国家和地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说:百年清华,人文日新;读书治学,其路漫漫。
情系两岸
张元电子系生长于台湾省台北市的张元随父母来到北京。2013年他在全国港澳台联考清华录取考生中取得第1名,入学后的成绩单也十分耀眼。
在科研之外他还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学术社工文体实践全面发展。而作为台湾学生,他情系两岸,努力促进两岸交流理解,有所担当。
他说:我努力促进两岸的理解和交流,在祖国体现台湾学生的担当。
越努力,越幸福
高一凡环境学院
高一凡生于世界环境日,从小立志为祖国环境事业做贡献,科研之路中勤加探索,八个月坚持从事同一项目,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他同样是一个乐于奉献,热心社工的人。
他说:我将继续为祖国碧水蓝天而奋斗。
开拓创新
李逸良航院
怀着对力学的热爱和对“钱学森之问”的追求,李逸良选择了钱班。他勇于创新开拓,推动了课程免修制度,获得了校长的大力肯定。
注重专业能力的同时,李逸良锤炼思想,追求进步,是航3党支部第一批入党的同志。
他说:用自己的探索与实践,去回答钱学森之问。
最终现场评委老师投票选出的2016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十人获奖名单如下:
张晓声(精仪系)、刘一锋(热能系)、许弘智(社科学院)、李阳垟(数学系)、陈立杰(交叉信息学院)、乔畅(自动化系)、张祎蕊(机械系)、刘哲铭(新闻学院)、张元(电子系)、李逸良(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