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山乡青春闪耀扶贫路(用青春唱响扶贫之歌)
润山乡青春闪耀扶贫路(用青春唱响扶贫之歌)2019年年初 在他的带领下 轿子山村小组12户苗族群众搬至新居 这意味着全村贫困群众123间危房全面清零 所有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刚来的时候 村里还没有路灯 夜里去较为偏远的几个村小组 要步行10多公里的泥土路 只能借着微明的月光或是手电筒摸索着来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他和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 充分发挥跑、要、干精神 积极召集村里能人、在外工作人士召开座谈会、协调企业捐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村内7公里多泥泞不堪的泥土路硬化成水泥路、装上新路灯 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为3个用水困难的村小组重新铺设饮水管道 保障747名群众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每当入户看见苗族小朋友在做作业 他总会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并教他们说普通话。日子久了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来家里 家长也经常找他拉家常、讲困难 他总是真诚倾听 耐心解释 认真做好笔记 随即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困难。看见残疾群众的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从一名特岗教师到驻村扶贫干部 他一次次冲在基层扶贫一线 不断用青春谱写初心之行。2013年 作为刚从学校毕业的一名90后 李泽平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农村教育的号召 到文山州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 把四年青春和汗水洒在了祖国的边疆;2017年 刚考到马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他 又主动向单位提出驻村扶贫申请 来到马龙区月望乡深沟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继续扎根基层两年 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深入群众找准扶贫方向
他是苗族小朋友心中的“小李老师” 村民口中的“小李书记”。
每当入户看见苗族小朋友在做作业 他总会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并教他们说普通话。日子久了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来家里 家长也经常找他拉家常、讲困难 他总是真诚倾听 耐心解释 认真做好笔记 随即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困难。看见残疾群众的轮椅坏了 他便主动找到残联协调轮椅送过去;遇到留守老人家中电线、电灯坏了、没米吃了 他二话不说立马帮助他们修电线、装灯泡 到民政协调大米送到老人手中。
三个月的时间 他踏遍了村里每个角落 把村内基本情况摸了个遍。这个苗族村共有农业人口642户2466人 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768人 贫困发生率高达30.3%。并且村内大多数道路是泥泞不堪的泥土路、很多贫困群众依然住着危房、三个村小组季节性缺水严重、农户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这些现实情况并没有吓退李泽平推动民生改善的信念 他白天学习各项扶贫政策 晚上和工作队的战友们拉着村干部走村串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后 他和工作队员以及村三委班子定出了强化基础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抓实就业扶贫、推动特色产业“四措并举”共推进的工作目标。
凝心聚力抓好基础建设
刚来的时候 村里还没有路灯 夜里去较为偏远的几个村小组 要步行10多公里的泥土路 只能借着微明的月光或是手电筒摸索着来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他和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 充分发挥跑、要、干精神 积极召集村里能人、在外工作人士召开座谈会、协调企业捐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村内7公里多泥泞不堪的泥土路硬化成水泥路、装上新路灯 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为3个用水困难的村小组重新铺设饮水管道 保障747名群众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2019年年初 在他的带领下 轿子山村小组12户苗族群众搬至新居 这意味着全村贫困群众123间危房全面清零 所有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强化治理提升人居环境
以前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生活习惯不好、村内外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 为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他与村三委从改变苗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入手 以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扫除为主要内容 帮助贫困群众逐渐养成爱卫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此外 还与村三委多方征求意见 将殡葬改革、森林马龙、人居环境提升、扫黑除恶、计划生育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进村规民约并认真进行修订 同时聘请村庄保洁员12名 实现9个村民小组人员、机制全覆盖;投资10万元 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栽种翠柏、杨梅树、苹果树、鲜花 绿化乡村道路5千米 绿化村庄3个;建成卫生养殖小区1个。这一系列的举措 让青山环抱的深沟村愈发美丽 现在村里空气清新 道路干净整洁 出行便利。一棵棵农林果树环绕房前屋后 村内草木葱茏 风景优美。
多管齐下稳抓就业扶贫
轿子山村原本有10多个年轻人不愿外出务工 为了鼓励他们外出务工 李泽平先是和这些年轻人互加微信交朋友 不断地给他们推送用工信息 耐心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并组织村内亲戚、朋友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在他的努力下 这些年轻人均已外出务工 现在外出务工人员每月工资平均都在3000元以上。此外 他还积极协调劳保部门开展民族手工刺绣培训73人次 帮助因不能出远门 要照顾老人孩子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务工的条件。现在 村内已经有很多人加入到民族手工刺绣的行业中来 为贫困妇女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结合优势推动特色产业
深沟村民风淳朴 苗族同胞不仅有吹芦笙、踩花山等民族习俗 也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繁育出优良鸡品种——深沟鸡。深沟鸡品种独特、肉质鲜美、香味浓郁、独具风味 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单位的协调下 经与企业沟通 确定由马龙金发等大型餐饮企业采取“承包单位 企业 村党总支 基地 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模式 发展特色深沟鸡林下养殖、肉鸡养殖场、温氏养殖等项目 发放鸡苗引导群众养殖深沟鸡 15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村集体增收45万余元。现在 深沟村基本形成了以深沟鸡产业为龙头 生猪、肉鸡、烤烟、万寿菊等产业齐头并进 种养一体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 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为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泽平还将继续坚持在扶贫一线 推动更多民生问题得到改善 助力深沟村早日脱贫致富。
(作者:马月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