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还能修复胰岛细胞)
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还能修复胰岛细胞)随着2017年,部分DPP-4抑制剂类药品通过国家药品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开始,这类药品慢慢被广大糖友知道、熟悉,市场占有率也慢慢有所提升,目前是国内口服降糖药增长最快的品类,参考国外的发展轨迹,谭药师预测,未来列汀类降糖药将会慢慢取代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称为口服降糖药的新“一哥”。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不会增加患者的体重,药物耐受性高,肠胃道反应较少,这些特点,让DPP-4抑制剂比二甲双胍和a-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都更具优势,但是目前,二甲双胍和a-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依旧是主流的一线降糖药,究其原因,是因为DPP-4抑制剂进入国内市场较晚,费用偏贵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大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升高,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是根据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来动态调整的,血糖高,胰岛素分泌就增多,血糖低,胰岛素则分泌较少,那胰腺如何判断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高还是低呢?这个信息传递
本文是精选自《选对药,用对药,让降糖效果更好》专栏,在这个专栏里谭药师用多期视频给大家科普了目前临床上主流的降糖药的降糖原理,用药指导,希望看完专栏的糖友能对主流糖尿病治疗药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初步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熟知各类药品的降糖特点和副作用,希望对各位糖友在控糖之路上,有所指导和帮助。
本篇科普文章讲的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是专栏内反响最好,用户交流较多的一篇,谭药师提取了部分精华内容,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说起这几年最火的降血糖药品,非DPP-4抑制剂类莫属,这一类降血糖药物因为其安全高效,副作用少被广泛应用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一线,被世界医学界称为“降糖新秀”,这一类降血糖药物究竟多么“牛”,今天谭药师带大家一探究竟。
目前在国内上市有,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利格列汀(欧唐宁)、阿格列汀(尼欣那),还有很多跟二甲双胍的复合制剂,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它们的名字中都含有“格列汀”,所以被大家简称为格列汀类降糖药或列汀类降糖药。
DPP-4抑制剂是怎么实现降血糖的呢?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大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升高,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是根据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来动态调整的,血糖高,胰岛素分泌就增多,血糖低,胰岛素则分泌较少,那胰腺如何判断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高还是低呢?这个信息传递的介质是一种叫做GLP-1的物质,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小肠内,在肝脏、胰腺、胸腺等器官也有少量的分泌,GLP-1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1~2分钟就会被DPP-4酶分解
说到这里,该我们的主角DPP-4抑制剂出场了,就跟它的名字一样,DPP-4抑制剂可以阻止DPP-4酶分解GLP-1,让更多的GLP-1发挥效应,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DPP-4抑制剂被很多人划分到了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中。
DPP-4抑制剂类降血糖的最大优势就是,降血糖是随着人体内血糖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单独用药的情况下,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比较小,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还有一个额外的功效,就是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障碍,这一点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大多数口服降糖药不具备的功效
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不会增加患者的体重,药物耐受性高,肠胃道反应较少,这些特点,让DPP-4抑制剂比二甲双胍和a-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都更具优势,但是目前,二甲双胍和a-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依旧是主流的一线降糖药,究其原因,是因为DPP-4抑制剂进入国内市场较晚,费用偏贵
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的未来趋势随着2017年,部分DPP-4抑制剂类药品通过国家药品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开始,这类药品慢慢被广大糖友知道、熟悉,市场占有率也慢慢有所提升,目前是国内口服降糖药增长最快的品类,参考国外的发展轨迹,谭药师预测,未来列汀类降糖药将会慢慢取代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称为口服降糖药的新“一哥”。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在接下来的5年,大多数DPP-4抑制剂类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都会到期,将迎来大批量的国产仿制药品,届时DPP-4抑制剂类药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价,让更多糖友能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