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千年古刹百年书院(有个闻名遐迩的康成书院)

千年古刹百年书院(有个闻名遐迩的康成书院)明朝著名学者顾炎武游览崂山时 曾凭吊了康成书院旧址 写下了《不其山》一诗:荒山书院有人耕 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 可能容得郑康成?然而 由于“时谷籴县乏 玄罢谢诸生 时琰与公孙方等不得已与师挥泪而别”。粮食匮乏 门徒太多 难以为继 郑玄只得“挥涕而散” 离开不其山。不其山(今铁骑山) 因原始部落“不族”和“其族”而得名 不其山以西曾有汉代名城不其城。选择在这片绿海中治学 郑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伟刚教授分析说:“郑玄来不其山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不其山周边区域的经学研究非常厉害 有研究《谷梁春秋》的房凤 研究《诗经》的皋虞人王吉等人 还有有着经学世家美誉的不其侯伏湛等;二是这里比较清静 公元185年童恢当不其县令 此地‘耕织种收 皆有条章 一境清净 牢狱连年无囚 比县流人归化 徒居二万余户’;三是据称不其侯伏完为郑玄旧识 是伏完邀请他来的”。而在郑玄之前 不其山曾有两所书院 两位

千年古刹百年书院(有个闻名遐迩的康成书院)(1)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不其山下 一位花甲老者带领着数百名高徒门生 站在可乐山上 吟诵经典 演习周礼。书堂前的青草也受其教化 幻化成束书之带。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齐鲁大地动荡不安。

一心想继续著述大业的郑玄为了寻找一处幽静之地四处奔波 最终他选定了风景秀丽的不其山下。

不其山(今铁骑山) 因原始部落“不族”和“其族”而得名 不其山以西曾有汉代名城不其城。选择在这片绿海中治学 郑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伟刚教授分析说:“郑玄来不其山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不其山周边区域的经学研究非常厉害 有研究《谷梁春秋》的房凤 研究《诗经》的皋虞人王吉等人 还有有着经学世家美誉的不其侯伏湛等;二是这里比较清静 公元185年童恢当不其县令 此地‘耕织种收 皆有条章 一境清净 牢狱连年无囚 比县流人归化 徒居二万余户’;三是据称不其侯伏完为郑玄旧识 是伏完邀请他来的”。而在郑玄之前 不其山曾有两所书院 两位大儒授徒 一个是逄萌 一个是王扶。

浓郁的氛围吸引了郑玄的驻足 三间茅草屋 培育了上千名的弟子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康成书院。

“郑玄尝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 黄巾乱乃避 遣生徒 崔琰、王经诸贤于此挥涕而散”(《三齐记》)。崔琰(163年~216年) 东汉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德州武城县)人 他离开郑玄后曾先后被袁绍和曹操征辟 历史上著名的代人捉刀的故事 主角便是崔琰与曹操。王经是冀州清河人 冀州名士。

然而 由于“时谷籴县乏 玄罢谢诸生 时琰与公孙方等不得已与师挥泪而别”。粮食匮乏 门徒太多 难以为继 郑玄只得“挥涕而散” 离开不其山。

明朝著名学者顾炎武游览崂山时 曾凭吊了康成书院旧址 写下了《不其山》一诗:荒山书院有人耕 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 可能容得郑康成?

离开不其山后 郑玄等得到北海相孔融的优待 孔融还在高密为郑玄立乡 名为郑公乡 立门为通德门 即便如此 这位淡泊名利的经学大儒 专心从事注经工作 不就官职。后来郑玄客居徐州 得到刘备的敬重 在兵革满地、不遑宁处的环境中 还坚持注释《孝经》。

196年 回高密的途中 郑玄路遇黄巾数万人 令人称奇的是 这些起义军“见玄皆拜 相约不敢入县境” 可见郑玄的声望之隆。

只是 郑玄最终还是被盛名所累。据《后汉书》记载 大将军袁绍邀请郑玄赴宴 郑玄不敢不从 被袁绍“延生上座” 席间 袁绍故意刁难 结果郑玄侃侃而谈 众人皆服。据《殷芸小说》称 此时 袁绍曾试图让郑玄醉酒出丑 故意灌郑玄三百余杯 结果他“温克之容 终日无怠” 袁绍彻底为其折服。

为此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 并表奏他为左中郎将 而玄皆不就。不久 公车又征郑玄为大司农 特给他派遣安车一乘 “所过长吏送迎” 然而郑玄还是称病还家。几次三番 袁绍仍不罢休 不顾郑玄七十四岁高龄 派他的儿子袁谭强迫郑玄随军 此时的郑玄身患重病 已经禁不起折腾 尽管如此 他仍在病榻上注解了《周易》九卷。建安五年(200年)6月 郑玄去世。葬礼上 千余人为郑玄送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