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男主角名叫拉斯(Lars),是个典型的宅男,孤僻而木讷。 这部电影曾获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第65届金球奖电影类喜剧片最佳男主角提名,豆瓣4万人评分7.6分。 这样一个故事,关于孤独,关于爱。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

电影是一间造梦厂,里面承载着五光十色的梦。

《之恋(Lars and the Real Girl)》就是这样一个梦,虽然有着惊世骇俗的情节,却带着薄荷糖清冽的香甜。

这部电影曾获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第65届金球奖电影类喜剧片最佳男主角提名,豆瓣4万人评分7.6分。

这样一个故事,关于孤独,关于爱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2)

每颗心都渴望被触碰

男主角名叫拉斯(Lars),是个典型的宅男,孤僻而木讷

这样的弟弟让哥哥格斯(Gus)和大嫂都操碎了心,为了能让拉斯和他们共进晚餐,大嫂只能蹲守在车库才能逮到回家的拉斯。

这一切直到拉斯宣布他交了一个女朋友达到了高潮。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3)

(左)比安卡,(右)拉斯

哥哥看到拉斯旁边那个女孩——“比安卡”,拉斯说她叫比安卡——内心是崩溃的。原本他告诉自己弟弟只是孤僻了一些,没想到这么魔幻的剧情会发生在弟弟身上。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4)

面对真人娃娃,哥哥格斯一脸惊讶

无风不起尘埃,无祸不起事端。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在拉斯在拉斯出生的时候,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哀悸的阴云从此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拉斯的父亲整日买醉逃避丧妻的苦痛,同时抚养两个孩子也令他不堪重负,于是他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与孩子们交流,也就少了一些锥心的痛。

这样糟糕的抚养环境,令拉斯从小就没有过被“镜映”的体验。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5)

镜映(Mirroring)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它对我们心灵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每个人最初的镜映体验来自于父母和婴儿之间的互动。当一个可爱的婴儿大哭大笑或者手舞足蹈时,父母也会以同样的表情和回应它,此刻婴儿的感受就是一种镜映体验

“我”被这个世界看见了。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6)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我们每个人都有“镜映需要(need of mirroring)”,这种心灵养分产生与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系交流中,滋养了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但拉斯不一样。他的孩童期里,只有封闭自己的父亲和被吓坏的哥哥,无论他的心怎么呼喊,回应他的都是一片寂静无声

哥哥格斯本应该是拉斯的同盟,但他在青春期逃离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家,抛下了拉斯一人。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7)

而在多年后,哥哥又带着大嫂回来,拉斯住进了家中的车库。母亲的死亡,父亲的怨恨,哥哥的抛弃,都变成一道道深深印在拉斯心头的刻痕

它们在这个冬日悄无声息的轰然爆发。

于是他幻想出了女孩“比安卡”。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8)

以爱之名的重生

心理医生对拉斯的的诊断是“妄想症(Delusion)”,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嫂子凯琳的怀孕

拉斯母亲的死亡,让拉斯潜意识里一直认为怀孕是一件会带来死亡和痛苦的事情。那些幼年被抛弃、被孤立的梦魇又重新蔓延出来,巨大的恐惧令他的心灵无处安放。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9)

比安卡是拉斯幻想中的“自我”,对拉斯来说,他无法和别人谈论自己真实的感受,只能透过比安卡的“存在”来诉说他真实的内心。只有在这种疏离的状态中才能让他保有安全感,维持他内心的稳定。

拉斯在比安卡身上编织了许多他向往的品质。

这个幻想中的女孩,出身逆境却克服了困难,她勇敢、正直、善良、坚强,拥有各种他渴望的美好品质。

拉斯为她唱《L.O.V.E》,为她读《堂吉诃德》,带他到父母墓前哀悼。而这一切体验,都是拉斯从前所缺失的,而通过比安卡的存在,这些体验得以重新温暖了拉斯的内心。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0)

因为妄想症并不是精神分裂,心理医生最后给出的建议是“把比安卡当做一个真人去相处”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成人童话,就在于这之后的情节发展。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实里,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心理医生会被投诉、哥哥会把拉斯送进精神病院、邻居会对拉斯指指点点甚至谩骂。总之,大概率不会有人接受拉斯的“疯狂行为”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1)

小镇上的心理医生

所幸,这是电影中,这是梦境中的温暖故事

大嫂是一个温暖善良的人,她也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但她的选择是用善意去帮助和包容其他人,而不是一味的躲避或者变成那个“恶人”。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2)

拉斯的大嫂

一开始,小镇上的居民也无法接受这个“荒唐”的计划,神父此时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这种时候耶稣会怎么做呢?(What would Jesus do?)”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3)

从此之后,比安卡俨然成为了小镇中的“风云人物”。拉斯带她出席多人派对聚会,在此之前他坐下和哥哥一家吃饭都做不到;比安卡获得了商场的兼职机会,教会甚至还给比安卡安排了周四的义工;玛戈和几位闺蜜团给比安卡换了新造型;哥哥一家每天给比安卡洗澡、换衣、工作接送。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4)

哥哥一直内疚于当年抛弃拉斯的过往,这次也终于敞开心扉,向拉斯道歉,兄弟俩的关系得到了修补和和解。

在小镇居民的善意中,拉斯筑起的心墙逐渐消融。他逐渐学会了和现实产生联结,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邻居,这些鲜活存在的人事终于进入到了他的心房中。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5)

当拉斯准备好重新拥抱世界后,比安卡的“死亡”就顺理成章了。

拉斯幻想出了比安卡的到来,也幻想了她的“死亡”。在电影的结尾,比安卡重病,拉斯抱着她走入冬日的湖中,哭的撕心裂肺。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6)

如何才能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电影中的拉斯是幸运的。

他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恐惧”人士,却被周围温暖的人们治愈。但现实生活并不是童话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7)

现代社会,“社恐”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常见的词汇。

总有那么几个朋友,在邀请他们参加聚会时,总能找到理由拒绝,也许是加班,也许是有约,也许是旅游,目的就是拒绝邀约。如果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他们也总能在人声嘈杂的聚会场合,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但“社恐”们也都是善良的、为人很好的人,只是害怕社交。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做的一个行为就是:回避。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8)

心理学家Vrticka等人研究发现,在回避维度上得分越高的人,他们对社会性的正性情绪刺激的愉快度评价越低。而另有研究也表明,在社交场合中,采用回避策略的人更加缺乏积极体验(Cohen & Shave,2004),并且更倾向于认为日常社交是无趣和乏味的。

也就是说,对社交恐惧的人,本身就不容易在与人的互动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

这种大脑机制,大多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你也是一个“社恐”人士,不用自我攻击和自我贬低,这并不是你的错,但你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

就像电影中的拉斯一样,不用做到八面玲珑,但可以让自己在和所爱之人的拥抱中体验到更多鲜活的情绪,这本身就是幸福人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19)

文章的最后,附上三个心理学锦囊,助你走出自我封闭的围墙:

1. 暴露反向疗法:

对“社恐”来说,与人交往活动中产生的巨大焦虑,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之一。这种焦虑来自于恐惧。

恐惧这样一种古老的情绪,主要源于对未知的害怕。但未知一旦变为已知,黑暗中的幽灵显形为一个衣架,恐惧也就会荡然无存了。

一个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曾经用这个方法治愈了一个非生理性口吃来访者。来访者担心口吃会让自己在公共场合出糗,一旦开口,他脑海中想着的就是:“不要口吃不要口吃”,结果越担心越容易口吃。

这位心理咨询师建议反其道而行之,让这位来访者再开口脑海中就不断回想“我要口吃我要口吃”,结果反而不口吃了。

老话常说,怕什么来什么。只有不怕了,改变才会发生。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20)

2. 语言疗法:

害怕社交恐惧的人,通常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所以也更容易害怕出糗、害怕让他人失望,他们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好”,却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好”。

一切的改变,先从停止自我攻击开始。

减少自责和那些“应该”的话语,用“这就挺好的”替代“完美”,不说“好怕又失败”而说“让练习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21)

3. 换位疗法:

虽然尽量避免和他人产生交集,但“社恐”其实非常在意外部的评价。

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是“走在大街上,总觉得大家都在看我”。

这种担心其实是一种幻觉,换位思考一下,当你走在大街上,你能回想到刚刚迎面而过的路人穿着什么衣服、做着什么动作吗?让你焦虑的,其实只是心中的紧张不安。

毁三观的剧情(看似毁三观的情节)(22)

“社恐”并不是一种病,回避行为在许多时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但当你想要走出内心的城堡,期待尝试更丰富的生活时,慢慢打开自己,接受改变,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帮助到你。

你永远可以选择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是徐徐,@白熊谈心社,在这里分享一个心理人眼中的世界,期待和你相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