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他将平淡生活过成诗)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他将平淡生活过成诗)李渔塑像在其改编的《明珠.记煎茶》中,李渔刻画的主人公王仙客遣其妾侨装打扮,化妆成煎茶的待女,混入前去祭扫皇陵的宫女之中,打探其未婚妻的消息。整场戏中,茶充当了主人公与其未婚妻情感缠绵纠葛的媒介,煎茶与吃茶则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兰溪李渔文化公园文坛巨匠牌坊林语堂曾言:“李笠翁的著作中,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此番评论十分中肯。而对于茶文化,李渔亦有着格外的偏好与眷顾。
如果说曹雪芹是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登峰造极的举世巨匠,那与其祖父曹寅有着忘年之交的李渔则当之无愧为中国古典戏剧集大成的一代宗师。
李渔塑像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曾设戏班,巡演于全国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演出与创作经验。
李渔一生笔耕不辍,所著颇丰。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连城璧》、《十二楼》等经典传世,其所编著《笠翁对韵》更成为经典声律启蒙读本被广为传诵。
兰溪李渔文化公园文坛巨匠牌坊
林语堂曾言:“李笠翁的著作中,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此番评论十分中肯。
而对于茶文化,李渔亦有着格外的偏好与眷顾。
在其改编的《明珠.记煎茶》中,李渔刻画的主人公王仙客遣其妾侨装打扮,化妆成煎茶的待女,混入前去祭扫皇陵的宫女之中,打探其未婚妻的消息。整场戏中,茶充当了主人公与其未婚妻情感缠绵纠葛的媒介,煎茶与吃茶则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李渔塑像
在小说《十二楼.夺锦楼》中,第一回题目即为“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描写的是鱼行老板钱小江与其妻边氏虽为夫妻,且生有两个标致可人的女儿,但夫妻二人却感情不和,视对方似仇敌。
钱小江欲将女儿许配于人,却独断专行,自做主张;而其妻则欲招赘女婿,亦不与丈夫通气,自行其是。于是两人各自瞒天过海,将两个女儿分别吃了四家的茶。而据当时的婚俗,“吃茶”即为嫁女,要收聘礼的,于是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二女四嫁的人间闹剧便从“吃茶”引发开来。
笠翁十种曲 配图
李渔之所以常将茶事做为展开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皆源于其对于茶文化自身细致深入的研究。
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对于品茶经验多有记述。在其卷四“居室部”中专门撰有“茶具”一节,对茶具的选择和茶的贮藏做了细致全面的讲述。
他认为泡茶器具中最妙者当数阳羡紫砂壶,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嗜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的实用功效,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闲情偶寄
此外,李渔对于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亦作过仔细的研究,很有一番见解:
“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李渔画像
李渔在饮茶与茶器方面,讲求艺术与实用的统一。他关于茶的论述,对后人了解当时饮茶文化与社会风俗,有着很大的借鉴与启发作用,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亦有着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