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深入实施三大战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我国目前是世界人才资源大国,科技人员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顶尖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创新驱动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深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开展攻坚战。如何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把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与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等,都需要新体制、新机制,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与此同时,三大战略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一些真正的体制机制突破,才能把三大战略继续向前推进。教育是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增加教育的公平性,如何在教育中贯彻创新文化、科学家精神、求知探索的精神,都是我们希望在培养下一代年轻人的过程中关切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后有哪些深意?田杰棠:科教兴国战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人才强国战略是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深入实施三大战略)(1)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道 解说(4 )

本报记者 刘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有何深意?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0月19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田杰棠。

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实施三大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后有哪些深意?

田杰棠:科教兴国战略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来了,人才强国战略是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实施三大战略,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从国内发展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万多美元,应该更加强调创新链条前端的科技投入、更加强调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提升教育质量,不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开展基础研究。从国际形势来看,现在国际上技术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某些发达国家挑起对华科技遏制和竞争博弈,使得当前这个阶段对三大战略的需求比原来更加迫切。

与此同时,三大战略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一些真正的体制机制突破,才能把三大战略继续向前推进。教育是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增加教育的公平性,如何在教育中贯彻创新文化、科学家精神、求知探索的精神,都是我们希望在培养下一代年轻人的过程中关切的问题。

我国目前是世界人才资源大国,科技人员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顶尖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创新驱动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深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开展攻坚战。如何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把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与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等,都需要新体制、新机制,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

三大战略还要融合实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三个论断实际上是内在相关的。前端有科技,后端才有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三大战略共同推进、互相支撑,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

创新驱动发展要形成以科技为基础支撑的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有哪些?

田杰棠: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整体战略,从前端的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工程化,再到产业化、规模化等,是一个创新链条闭环循环起来的过程,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开放性。

第一个着力点是要提升科技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现有的各个系统的科技力量、科技人才集中起来,开展科技攻关、寻求科技突破,共同攻克一批对国家需求最迫切、面向科技前沿的核心技术。还要加强基础研究,通过鼓励自由探索、鼓励原始性的创新来厚植科技基础和底座。

第二个着力点是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和市场的力量结合起来,因为很多核心技术属于产业技术,前端的科技成果出来以后还要加强转化,需要在应用中去发展。这样的话,整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循环效应,真正能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实现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这都是能发挥创新驱动整体效能比较关键的部分。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开放创新。尽管创新的全球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受到了某些国家的阻挠,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被人为地“脱钩”、分割,但是从科技创新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以数字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本质上更需要世界各国之间开展全球合作、共同推进。我们应该在创新方面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加强同友好国家的科技合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那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推进哪些领域的改革?

田杰棠:我们提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从人才角度来讲,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更多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以及高技能人才。首先是要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个启迪思维、培育科学精神、植入创新文化的过程。

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评价和激励体系非常重要。不要被一些称号、“帽子”所左右,现在的人才“帽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不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要破四唯,尤其是不要唯论文、唯数量,而是让科技人才能够用更长期坐冷板凳的精神来取得真正的原创性、重大突破性成果,可能这样的成果他一辈子有一两个就很好,对国家的贡献也很大。此外,科技项目经费的使用也要减少对人才活力的束缚。

我们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就要对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形成吸引力和包容性。“十四五”规划就提出探索技术移民制度,能够让更多全球的包括华裔人才、外籍人才都能够来到中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国目前建设了很多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要争取让更多的国际科技组织来华注册,或者在中国境内设立更多的国际科技组织分支机构,这对全世界的科技人才是有吸引力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全球创新型企业家来中国创业、来中国办企业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