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我试着给出我心中的答案。郑钧曾经说过:“以类型来评论音乐,就像种族歧视一样。”这样的“鄙视链”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张杰的“不待见”以及跟风黑,几乎是一种政治正确。就好像臧鸿飞的那句:“搞音乐的有个鄙视链,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一个音乐圈鄙视链就把所有人框到里头了,张杰的音乐一下子就比他们矮半头。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1)

在《乐队的夏天》的第二轮“改编赛”之前有一段比较有趣的画面。

节目组为乐队们的1vs1淘汰赛限定改编作品选择范围,只能选择固定的几位音乐人。这几位音乐人中有一位是张杰。

盘尼西林主唱在看到张杰名字之后明确表示“不会唱张杰的作品”。刺猬乐队的子健说自己“只有洗澡时候才听张杰”(而乐队鼓手石璐曾说过子健不爱洗澡,这算是一个京式幽默)。▼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2)

常常关注摇滚乐的朋友也应该知道,《乐队的夏天》里的“专业乐迷”丁太升老师,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张杰。有些无良媒体更是迎合着很多独立音乐爱好者的“小众喜好”而以黑张杰为乐。

对于张杰的“不待见”以及跟风黑,几乎是一种政治正确。

就好像臧鸿飞的那句:“搞音乐的有个鄙视链,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

一个音乐圈鄙视链就把所有人框到里头了,张杰的音乐一下子就比他们矮半头。

郑钧曾经说过:“以类型来评论音乐,就像种族歧视一样。”这样的“鄙视链”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3)

我试着给出我心中的答案。

为什么有些乐手不喜欢张杰呢?

我觉着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于实力的不认可,二是对商业价值的妒忌。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4)

●首先说“对于实力的不认可”

张杰这一代歌手算得上是比较幸运的一代。在台湾的音乐人统治华语乐坛的市场之时,“唱功”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歌手的维度。

因此我们可以听到那个时候唱功并不高超甚至有点“捉襟见肘”的李宗盛和罗大佑成为了“天王”。他们的音乐或写实或深刻,以作品服人。

而张杰走红于内地唱片市场崩坏后的“选秀歌手”时代。在综艺节目中,选手的个人魅力一定会远大于音乐作品,这时唱功成了重要的维度。

到了《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时代,高音又一度成为唱功中的最重要的元素。张杰参加过了两季《我是歌手》并顺利的走到了最后,他的唱功是毋庸置疑的,这让他又一次赶上个人发展的红利。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5)

▲张杰在《我是歌手》舞台上

但是,张杰虽然有着个人的嗓音优势并占了“天时”,他的音乐审美却没办法被认同。

就刺猬乐队而言,从他的网易云个人主页上可以看得出来,一如他们所说的他们是一支“玩情绪的乐队”,平时在网易云主页喜欢听得音乐人也是Joy Division、New Order这些后朋乐队,或者Spacemen 3、Psychic Ills带些迷幻风格的乐队。

这些风格交汇,就成了“刺猬乐队”。

很多摇滚乐队也是一样,都是在对自己的喜好的音乐寻根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适合并热爱的音乐风格。

比如如今在国内现场比较吃得开的痛仰乐队在乐队自传《我们还会一起漫步》中就曾经聊到过他们的一些看法:

最初他们追寻过通过“长发、滚搂儿、军靴”这些造型,以及“歌词中的激烈反抗性”来标榜摇滚乐的力量。

可是最后在了解更多“新金属”的朋友和听到更多摇滚乐之后,他们反而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外表造型上都不再在意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了。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6)

▲早期的痛仰乐队

于是有了即使在《乐队的夏天》中他们的《我愿意》被乐评人评论“松散”但仍旧能收获大量拥簇支持,这就是乐队的“个人风格的魅力”。

而张杰的早期代表作品,大多都是受众比较大的情歌(如:《明天过后》、《最美的太阳》),或者商业邀约作品(如:《逆战》、《勿忘心安》),一些张杰可能倾注自己想法的小众作品,他们也许根本没听过。

张杰的音乐作品一直在以市场为导向,这可能令很多音乐人“嗤之以鼻”,因而招致了不认可。

●接着说“对商业价值的妒忌”

这个讲起来很容易,因为赶上选秀时代并背靠当年如日中天的天娱传媒,张杰借着平台的影响力迅速累计人气,使他一度被称为“华语乐坛内地一哥”。

作为一个由专业娱乐公司打造出来的“艺人”,他除了发专辑、开演唱会,还会参加商演、录制综艺节目等。

对很多独立乐队或者在小厂牌之下签约的乐队们来说,张杰仅一项演唱会收入就让他们难以望其项背。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7)

▲2017年张杰的个人全球巡演票房收入破亿元(数据来源:新研室)

若比商业价值,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音乐圈”的乐手们看到背靠湖南广电这个大平台的来自“娱乐圈”的张杰,音乐“品质粗糙”却能收获如此大的成功,自然会有更多的“不忿”,这也加剧了歧视的产生。

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可以认可张杰有些作品可能的确缺少音乐态度。

但是我看到的还有,大把摇滚乐队或者独立音乐人,一直强调作品的“音乐态度”却疏于乐理的学习、唱功的进步以及乐队技能的精进。让自己越发难以出圈,却反而去抱怨中国的音乐市场不行。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8)

▲被称作“现场之王”的舌头乐队,被老崔邀请登上电视节目,但是因为现场反响一般最终在视频版中被减掉了。

岂止音乐圈瞧不上娱乐圈,“音乐圈”走向主流同样不容易。

“音乐圈”对“娱乐圈”的不该有偏见

2019年6月15日,台湾独立乐团傻子与白痴的首张专辑发行,在业内收获了颇多好评。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9)

▲傻子与白痴乐团首张专辑《夜长梦少》

就在一年前,想要发行专辑却只能靠粉丝众筹。

而乐队今年能实现梦想,却是因为内地娱乐公司哇唧唧哇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乐队主唱以个人身份参与到《明日之子》中并拿下了冠军,公司在比赛结束后给了蔡维泽足够多的自由度,他没有趁着热度走穴,而是之后回归到乐团将专辑做好。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10)

▲傻子与白痴主唱蔡维泽

蔡维泽和傻子与白痴,赢得了娱乐市场的尊重,也赢得了音乐圈的尊重。

同样还有,如今的台湾顶级乐团五月天(即使有些大陆摇滚乐粉丝并不喜欢)。最早在台湾小有人气的他们,进入大陆时的第一场演出是从北京的“无名高地”LiveHouse开始的。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11)

▲五月天在北京“无人高地”LiveHouse

显而易见,不是乐队跨进了“娱乐圈”就没态度了,兼顾两个圈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这也是《乐队的夏天》成功的播出之后,很多的音乐从业者十分开心的原因。

尤其是如今这个“流量时代”,给乐手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出圈”,将音乐圈的人推向娱乐圈更大的市场,就能让更多乐队能吃饱饭。

三十一支乐队中包括了新裤子、面孔、痛仰这些“老乐队”,证明他们也认可不该对娱乐市场有偏见。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12)

▲参加过香港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出的吉他手三哥,带着他的面孔乐队参与到了节目中

站在娱乐市场的角度,如我们所知的Click#15的杨策曾经被邀请参加过华晨宇的乐团。马斯卡的乐团至今组建还不到半年,他的几位外籍乐队成员都谈不上知名,却总令其他乐队成员对于他们的技术赞叹连连。

我们那些真正“玩音乐”的朋友们可能有着自己的态度,但是在乐器演奏上的造诣却在慢慢的落后。

很多主流歌手的乐队成员,可能早就比乐团们乐器玩得好了。

再扩大些范围,韩国的《超级乐队》少年们已经在向我们敲警钟了,他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天才少年。

▲韩国综艺《超级乐队》在国内也同样引起了不少反响

华语乐坛的音乐从业者们也是时候放下些对主流的偏见了。

如今的华语音乐市场,需要“音乐圈”不断“出圈”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就短视频而言,给了音乐人机会,也让越来越多音乐人越发浮躁。前有套用4536251的《离人愁》作者不通乐理,后有花粥买beat做《出山》,市场好起来了,投机者也多了起来,音乐市场却一些有“真枪实弹”的音乐人。

得益于这几年大家对于正版音乐的认识,2018年中国的音乐市场已经跻身全世界唱片市场第7名,而且还在大步向前迈进。同时腾讯音乐集团作为一家流媒体音乐公司做到的全球的率先盈利,中国的音乐市场可以说形式一片大好。

如今爱奇艺的《乐队的夏天》即将结束,优酷的乐队综合也在积极筹备中,可以预见,音乐市场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试想一下,若是乐队们能积极补齐自己的短板,主流音乐人们也多多注意去加强自己的音乐上的更多探索。

最好的市场遇到最优秀的音乐人,华语乐坛将会迎来多么繁荣的景象?

显然,音乐圈放下成见,才能迎来好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音乐家评价张杰(张杰遭乐手歧视)(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