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方言怎么说(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华州方言碎语)
华州方言怎么说(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华州方言碎语)谪谪,懩懩,都是经常吊在嘴上的方言,然而,久闻其名,未见其形,突然一谋面,真觉得有些怪怪的。其实见得多了,也就多见不怪了。一听到有人唱戏,我心里就懩懩,马上就想唱一板。懩懩,yǎng yǎng,《正韵》:懩,心所欲也,心里想去表现。方言多把懩字重迭为懩懩,指想干某种事,可以说成手懩懩,嘴懩懩,脚懩懩:看人家打篮球,我就手懩懩;听人焉唱歌我就嘴懩懩;别人踢足球,我就脚懩懩。渭河华州段 华州农摄谪,zhé,方言音zéi,谪在古汉语中又指奇异,异常等。《左传》:“庚午之日,日始有谪”,这里的谪就指异常,反常。谪在方言中就指异常,反常:庄琼夜来一进门,我心里就有些谪,这人今天来没好事,果不其然,叫我给他投一票。不过,方言常说“谪谪的”,而且表达的是心里感觉怪怪的,心里感觉不正常:他给我称了二斤桃,我心里就谪谪的,用秤一訾,不到二斤。谪谪,是异常的现象反映到脑子里,自己已经感觉到这种现象。而有一种现
渭南方言碎语(三)
作者:吴清西
谪谪 懩懩
有一天到了饭时,娃不吃早饭,说自己不饿,我就觉得谪谪的,我一问,他说倝(gàn)早吃了水湓羊肉了,现在不饿。
渭河华州段 华州农摄
谪,zhé,方言音zéi,谪在古汉语中又指奇异,异常等。《左传》:“庚午之日,日始有谪”,这里的谪就指异常,反常。谪在方言中就指异常,反常:庄琼夜来一进门,我心里就有些谪,这人今天来没好事,果不其然,叫我给他投一票。不过,方言常说“谪谪的”,而且表达的是心里感觉怪怪的,心里感觉不正常:他给我称了二斤桃,我心里就谪谪的,用秤一訾,不到二斤。
谪谪,是异常的现象反映到脑子里,自己已经感觉到这种现象。而有一种现象,自己感知到后,往往引起共鸣,引起欲望,这就是心里懩懩。
一听到有人唱戏,我心里就懩懩,马上就想唱一板。懩懩,yǎng yǎng,《正韵》:懩,心所欲也,心里想去表现。方言多把懩字重迭为懩懩,指想干某种事,可以说成手懩懩,嘴懩懩,脚懩懩:看人家打篮球,我就手懩懩;听人焉唱歌我就嘴懩懩;别人踢足球,我就脚懩懩。
谪谪,懩懩,都是经常吊在嘴上的方言,然而,久闻其名,未见其形,突然一谋面,真觉得有些怪怪的。其实见得多了,也就多见不怪了。
闲话 讂话 譀话
人们闲下来的时候,有的三三两两在一搭,说说闲话,心平气和;有的三五成群,爱说些讂话,是是非非;有的十数八人幸到一起,谝谝譀传,不亦乐乎。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说讂话,怎么是是非非呢?那就得从讂话说起。
讂话,方言音hàn huà,《唐韵》:火县切,古音为hàn,方言从古音。《说文》:讂,流言也。《诗经》:“流言以对,冠擐式内”。朱憙集传:“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所以,讂话就是流言,流言就是没有根据的话,就是捕风捉影的话,甚至是谣言。说讂话的人在人前不说,往往在人后贬败别人,污蔑别人,挑拨离间,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讂话也是是非话,说讂话,就是说别人的是非话。几个人在一块说讂话,自然是是非非:你俩可说谁的讂话哩?小心人焉知道了,撕烂你的嘴。
讂话,也叫讂言讂语:为集体干些事,少不了村上人讂言讂语,身正不怕影子邪,你放心地干。
讂话,我们既不要说,也不要听。没事了,我们在一起可以说说闲话。闲话,就是无关紧要的话,自己家庭的琐事,乡邻之间的趣事,儿孙的好事,自己的不顺心事,听到的开心事,都可以闲聊,即不说别人短长,也不贬损别人,与是非之事不沾边,这就是闲话。闲话,与正事无关的话,与是非之事无关的话:我跟你嬷嬷(má má)说闲话哩,你有啥事你先说。
讂话,是说些有关别人是是非非的话,说些有恶意而捕风捉影的话。闲话是无关紧要的话,是说些真实而鸡毛蒜皮的事,当面也敢说,背后也敢说。所以,平时没事了,几个人到一块,说说闲话,联络一下感情,千万不要说讂话,省得惹事生非。当然,年龄相仿的人,十数八人凑到一搭,海阔天空,胡吹冒䜍(liáo),图的是高兴,图的是热闹,这就叫谝譀传。
谝譀传,pián hàn chuán。《说文》:谝,便巧言也,即口才好,能说会道,而且说得生动:王大谝就是能谝,谝嗑了一黄晌,人就爱听焉谝。引申为说大话,吹嘘:你胡谝哩,老汉九十多了,还能长出一口新牙。《说文》:譀,诞也,《广韵》:譀,夸诞也。说大话,说虚妄的话,说夸张的话,就叫譀:说正事,嫑诞譀的了。
譀传,指虚妄的,夸张的信息:你从谁嘴里听的者屑譀传,可给我䜕(mǎi)哩?谝譀传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胡说一些虚妄的信息:特郎普说 注射消毒剂能杀死新冠病毒,我看这讼货净谝譀传。第二种意思,夸大虚妄的信息,或有意夸张某种信息,只是图个热闹,图个高兴:陕西人和山西人谝譀传,山西人谝,山西有个木头塔,离天只有一尺八。陕西人谝,陕西有个钟古楼,半截插到天里头。
谝譀传也叫吹牛,也叫胡吹冒䜍:我拿华山五峰抓子呢!你没有我厉害,我在黄河里炖鱼吃。谝譀传的人,极尽吹嘘之能事,只图个痛快。
谝譀传也叫谝干传,谝没棱干传:你几个谝的外没棱干传,谁信哩。
谝譀传,说讂话,说闲话,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真实意思完全含在所相应的文字里,不能凭臆想,以音找字,搞“拉郎配”,这样,既糟蹋了方言,又糟蹋了表音表义的汉字。
祪 子
在渭南,老人去世后,在殡葬前一天黄,请上几口乐人吹吹打打,和孝子们一起把五服以内的先祖神灵迎进逝者家中(称之为引魂),与逝者一起祭祀。第二天,乐人们又吹吹打打,和孝子们送逝者入土。渭南人把迎送先祖神灵的乐人叫“祪子”。
祪,guǐ,《说文解字》:祔、祪,祖也。祔、祪,都是先祖神主,也叫先祖神灵。《释诂》:曰:“祔谓新庙,祪谓毁庙。”《疏》:“毁庙之主曰祪”。祔是还进行祭祀的先祖神灵,多指先父先母神灵,碰到婚丧大事,逢年过节,就要供奉先父先母神灵,即为祔。因此把祔引申为祔祀,祔祀就是祭祀神灵,供奉先父先母就是祔祀。祪是已不祔祀(祭祀)的老先祖神灵、老先人神灵。一般有事不祔祀,只有当家族死了人,才祔祀老先人的神灵。如果要祔祀老先人神灵(祪),就得把老先人神灵(祪)迎引回来。迎引老先人神灵,这是大事,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这种仪式就是乐人以奏乐的形式带领孝子们来迎引先祖神灵(祪),这种引迎的仪式,方言叫引魂,就是引老先人神灵回来要祔祀,引魂就是引祪。方言把引祪(引魂)的乐人,就叫祪子,所以,祪子是专为人办丧事的乐人。
老父或老母去逝了,谓先父先母,就是祔,设灵堂祔祀。同时要把五服以内的先祖神灵(祪)也要迎引回来,与先父或先母一起祔祀,这就要请祪子去迎引神灵。给先父先母过三年,即三年大祭,也要把五服内的先祖神灵迎引回来,祪子当然少不了。丧事是少不了祪子的,少了祪子,仪式就不隆重。
祪子用的乐器,主要是唢呐、小鼓、铙钹。祪子以口为单位:四口祪子,八口祪子,十二口祪子。祪子不仅仅是吹吹打打,也唱戏。
八口祪子就可以唱戏。引过魂后,祪子带着孝子接簁笿——死者的主要亲亲用簁笿抬上祭品,来祭奠死者。簁笿,是婚丧大事用来抬祭品或其他礼品的器具。簁,shī,《说文》:簁箅,竹器也,《集韵》:箅,小笼也。簁指圆形似篓的竹器。笿,luò,《说文》:笿,杯笿也。徐锴曰:“犹今人言箩”,相当于今天的笸篮,所以,簁笿指圆形竹器。后来,簁笿又演变出方形木器,有的地方就用木器替代了圆形竹器。拿临渭区来说,渭河以南,人们抬的簁笿是圆形笸篮,渭河北,人们抬的簁笿是方形木质的器具。祪子们吹吹打打领着孝子一趟又一趟把亲亲们抬的簁笿接完后,就可以唱戏了。
唱戏不要舞台,摆上几条长凳子,参与的人依次而坐,鼓乐齐鸣,放声唱和。这种坐台子戏,方言叫喧喤,跟现在在公园,广场上唱秦腔戏娱乐的形式一样。喧,《玉篇》:大语也,即大声。《诗经》:“钟鼓喤喤”。《传》:喤,和也,指大而和谐的乐声。因此,人们伴随着和谐乐声,坐而大声唱和,这就叫喧喤。喧喤一直唱到三更半夜,第二天,灵柩下葬后,在坟前接着又唱,直唱到坟茔筑好而作罢。丧葬喧喤,可不是白唱,往往是由逝者结了婚的女子、侄女、孙女点戏,祪子唱完一段戏,点戏者是要付报酬的。
在渭南,丧事是祪子来喧喤,而老人过寿,娃过二十天(也有过满月的),娶媳妇,新居乔迁等也喧喤,那就另有其人了。喧喤是渭南民间唱戏娱乐的一种方式,是重要的民间文化之一。
喧喤不能写成喧荒,簁笿不能写成食摞,祪子也不能写成龟兹。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其音为qiū cí,又称为丘兹、丘慈。祪子也不能写成鬼子。鬼子是我国古代骂人的话,陆游就有“欺人鬼子漫纵横”的诗句。近代后,我们中国人把外国侵略者叫鬼子,把西方人叫洋鬼子。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憎误和蔑称,和先祖神灵没有丝毫关系。
人死了,请上几口祪子,晚上接完簁笿,再来一场喧喤,隆重的举行葬礼,这是我们重要的丧葬习俗,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笤筡 䈰筡
四千多年前,一个叫少康的人发明了扫帚,扫帚,就是今天打扫卫生的工具,我们渭南方言叫笤筡和䈰筡。
笤筡,笤,tiáo 《篇海》:笤帚也。筡,chū,《说文解字》:折竹笢也,把辟成的竹皮折断成段。《扬子·方言》:折竹谓之筡,折断的细小竹枝叫筡。笤帚方言叫笤筡,笤筡就是用细小竹枝或细小的短竹皮条绑扎而成清除灰尘垃圾的清洁用具,以后多以去掉籽粒的䄻秫穗绑扎笤筡,不再用细小竹枝绑扎笤筡。所以,方言把笤筡叫䄻秫䉲笤筡。
绑扎笤筡,渭南战国魏长城以东的方言叫缚(fuó)笤筡,渭南西部的方言叫缩(suó)笤筡。缚,fuò 《说文》:束也,《广韵》:系也,把散乱的物捆绑在一起就是缚。缚笤篨就是把十几个䄻秫䉲(mí),捆束成笤篨的过程。缩,suō,捆束,《尔雅》:绳之谓之缩之。《注》:缩者,约束之。所以,缩笤篨也是把䄻秫䉲捆束成笤篨的过程。缚与缩是同义,表明渭南东西两地方言的差异。笤筡又分为扫地笤筡,扫炕(床)笤筡和扫案笤筡。扫炕(床)笤筡,扫案笤筡又叫小笤筡,而现在笤筡的质料也多样化。
䈰筡,也叫筲筡。䈰 shāo 方言音sāo,《说文》:䈰,陈留人谓饭帚曰䈰 陈留人把饭帚叫䈰筡,而我们叫扫案笤筡。我们所说的䈰筡,则是用细长竹绑扎成的比笤筡大得多的扫除用具,也就是扫帚。笤筡多扫室内地面,䈰筡多扫室外地面,而且,䈰筡也是农具,人们常说的杈杷䈰筡 指的就是平常扫室外地面的䈰筡。碾打收获了的农作物,最后要用䈰筡清扫干净颗粒。
民间把慧星又叫䈰筡星,这是因为慧星后边曳的尾巴确实象䈰筡。迷信的人认为,䈰筡星的出现,是不吉利的兆头。因此认为䈰筡星是灾星,而又把䈰筡星与妇女连系起来,家门不幸,就骂媳妇是䈰筡星,真是荒谬至极。
笤筡,䈰筡,我们中国人使用了四千多年打扫卫生的用具,还会继续用下去。
殗殜病
方言把慢性病叫殗殜病。
殗殜,yān yè,方言转音为yuān niè。《扬子·方言》:殗殜,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自函谷关往西,秦晋之间,凡是有病却不太严重的叫殗殜病。郭璞解释说:殗殜,病半卧半起也。病人没有完全卧床不起,方言把这种病人得的病叫殗殜病。我们说的慢性病,就是这样的病,像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方言所说的殗殜病,既没有卧床不起,又是半病病,恢复不了健康。得了殗殜病就得终生吃药,与疾病抗争。
殗殜病往往难以治好,它不断耗损人的健康,使人身体出现并发症,百病缠身,体质虚弱。这样的病人,方言叫脓殗殜人。
脓殗殜,方言音nèng niè niè,脓,nòng 方言nèng 《集韵》:病也。殗殜 yè yè 方言音niè niè,《集韵》:病也。身体多病叫脓殗殜,身体多病的人叫脓殗殜人:我看起桓桓的,实际是脓殗殜。人老了,成脓殗殜人了,给娃帮不上一点忙。
殗,又音yàn,《集韵》:殁也,殁就是死了。方言把人死了叫殗㱦。㱦,qī,《说文》:弃也。俗语谓 死曰大㱦。如:黑牛爷天没明就殗㱦了。殗㱦也可以说㱦殗。如:等人㱦殗了再穿老衣。人死了叫殗㱦,而不叫咽气。
一个殗字,三种音,三种意思,方言也不那么土吧。
片胾 周胾 腆碗胾
渭南人的红白喜事,往往是大酺筵宴地过,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成百桌。
大酺筵宴 ,是渭南方言。酺,pù 《说文》:王德布,大饮酒也,古代国有喜庆,天子诸侯特许臣民聚会饮酒,酺,泛指聚饮。《史记》:“天下大酺。”《注》:天下欢乐,大饮酒也。方言大酺筵宴指主人有婚丧大事,大规模摆设酒席,让众多亲友赴宴喝酒:孙二狗得孙子了,这回要大酺筵宴给孙子过二十天。于是从大酺筵宴中又衍生出一个方言——酺摆:给孙子过个满月,有些太酺摆。酺摆,也是大摆酒席而聚饮,但表达了不应该的意思,有不满情绪:你过个生日,来了几百人,也太酺摆了!打发女子,少去几家客,不要酺摆亲家。
在渭南,红白喜事都得设筵席,不管设席多少,传统的酒席文化就是吃九碗。九碗也叫九大碗,是渭南传统宴席特色菜肴之一,而其中必有两碗猪肉片胾,两碗猪肉周胾。
片胾,猪五花肉切成的肉片。胾,zì,《正字通》:切肉曰胾,切成的肉叫胾。《仪礼·士虞礼》:胾四豆。《注》:胾,切肉也。把猪五花肉整理成四方块,然后再切成长方形簿片,这就是片胾;把猪五花肉整理成正方形,切成九块大小相同而周正的肉块,就是周胾。一碗片胾是八片肉,一席有两碗片胾;一碗周胾是九块肉,一席有两碗周胾。把八片片胾或九块周胾分别放进碗里,这就叫碗胾。
碗胾所用的碗,必须是甂碗。甂,fiàn 《玉篇》:小盆也,大口而卑下,指一种小碗,大口浅腹,渭南人过事专门用来做碗胾的碗。片胾或周胾在甂碗摆放整齐后,还需要在肉上面精心地加些零散肉、油炸豆腐片,使碗胾现得厚实些,方言把这叫腆碗胾。腆,tiǎn,《尔雅》:厚也,增厚。《尚书》:自洗腆,致用酒。《注》:所以致其厚,腆,以致其厚,腆就是增厚。碗胾腆厚了,倒在其他菜碗上,才能凸起而成弧状,即美观又厚实。传统酒席吃九大碗,必然有这样的两碗片胾和两碗周胾。
腆好碗胾后,就要把碗胾放进有铁甑笾<也叫箅子>的铁锅里蒸,方言叫焋蒸锅。焋 zhuàng,《集韵》:实米于甑也,甑,zèng,方言转音为dìng,铁甑笾或铁箅子,上面有孔。把米放进有甑的铁锅,叫焋,有甑的铁锅叫蒸锅,蒸锅不仅能装米蒸甑糕,还能装碗胾蒸碗碗肉。碗胾焋进蒸锅后,烧三四个小时后停火,碗胾就算蒸好了。酒席开始后就把碗胾反倒在其他菜碗上,和其它菜肴配成九大碗端上桌子,客人们享用美餐。
片胾,周胾,腆碗胾,这是渭南传统酒席文化的方言名词。随着酒席文化的不断变异,这些有关的名词也会逐渐的消逝。
作者简介:吴清西,渭南临渭区人,乡村教书四十年,嗜爱方言,退休十几年来,徜徉于典籍之中,痴心钩沉渭南方言,惊叹方言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发表几篇有关渭南方言的小文章。
原文来源:蝶语兰心
原文作者:吴清西
整理编辑:蝶语兰心、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