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主人公是燕王哙,他是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还有一个主角就是子之。子之是燕国的国相,子之治理燕国深得燕王哙的信任。当然这里有苏代的功劳,唐玄宗这句话是问高力士,也就是剧中的郭力仕,但高力士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古制不可以这样,权力是给天子,而不是给别人的。但是唐玄宗听完就黑脸了,将高力士弄的十分狼狈。有人说唐玄宗这样太牛,居然主动交权,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唐玄宗提出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受《道德经》中无为思想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无为之治,因为李唐江山,老子的学说影响力很大,还可以开科取士。但这种想法并非唐玄宗首创,在历史上真正切切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大的背景那就是圣人想交权给林九郎。《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主线就是围绕交权与反交权的争斗。这里有太子,何监,林九郎的幕后交手,当然明面上自然有雷佳音演的张小敬和易烊千玺演的靖安司司丞李必与龙波,狼卫等人的交手。

在剧中林九郎描绘出圣人交权后的美好景象。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这个历史上还真的发生过。圣人自然就是唐玄宗,林九郎就是那个唐朝奸相李林甫了。唐玄宗想让权给李林甫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还真的发生过。

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一》

唐玄宗这句话是问高力士,也就是剧中的郭力仕,但高力士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古制不可以这样,权力是给天子,而不是给别人的。但是唐玄宗听完就黑脸了,将高力士弄的十分狼狈。

有人说唐玄宗这样太牛,居然主动交权,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唐玄宗提出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受《道德经》中无为思想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无为之治,因为李唐江山,老子的学说影响力很大,还可以开科取士。但这种想法并非唐玄宗首创,在历史上真正切切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

主人公是燕王哙,他是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还有一个主角就是子之。子之是燕国的国相,子之治理燕国深得燕王哙的信任。当然这里有苏代的功劳,

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史记·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

苏代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族弟。为什么要帮子之,因为苏秦与子之是亲家关系。纵横家考虑的自然是各种关系的整合,所以苏代之计让燕王哙很重用子之。子之的能力的确也很强,治理燕国治理的很好。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鹿毛寿的跟燕王说,不如我们将国君之权让给子之,燕王哙同意了。

难道燕王哙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了,因为鹿毛寿给他分析让权给子之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

第一:可以获得美名,当年尧想将天下让给许由,结果许由不要,天下人都说尧很贤明,你现在让位给子之,子之肯定不会要的,你同样也会获得美名。

第二:子之真的能夺走燕国吗?当然不可能了,因为官吏还是太子的臣子。你看看当年大禹虽然举荐了益,将天下让给益。结果还不是让启轻松夺回去了吗?

燕王哙觉得好像也是,我将权力给子之,不但可以收回美名,而且还可以随时收回权力。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就这样子之就行使起国君的权力。

但是这样太子不干了,燕王哙觉得这权力随时可以收回,太子觉得这权力应该是我的,现在变成子之,未来还是我的吗?

三年后,燕国乱了,太子与将军市一起攻打子之,结果失败了,最后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死。

知常容一直很奇怪,高力士在劝谏唐玄宗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燕王哙这个例子。是他读的史书少,还是不敢这样说,或是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如果举了燕王哙的例子,相信以唐玄宗的智慧肯定有所警觉。

当时太子李亨自然不愿意李林甫行使君权,因为这个本来就在未来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力。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自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这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燕王哙这种理念最终会失败,而唐玄宗这种想法最终也造成安史之乱,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想法,为什么二次都失败。

古代名家对此也有论述。

韩非子的观点:

燕哙贤子之,非正士也——《韩非子·难四》

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中对燕王哙的结论是:

燕哙好让而有子之之乱。礼让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盐铁论·卷十》

这件事情,还被苏东坡用来讽刺王安石专权,直接出在进士考试的试题中

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恒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宋史·列传·卷九十七》

最后王安石是暴怒,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如大文豪苏轼都认为相权过大是不稳定的因素。

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是好人吗(长安十二时辰圣人交权林九郎创举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为什么唐玄宗和燕王哙最终都以失败结束,最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基础和认同。任何变动都需要认同和基础。虽然儒家很提倡和宣扬禅让制度,但真的搞起事来,反对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比如苏轼连王安石的权力过大都要嘲讽,苏轼已经是宋朝了。

第二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古代都是世袭制度,父死子承或弟承是大家认可的制度,这是经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大家都已经认同了。如果中间将权力交出去,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自然是利益受损方,太子,以及围绕太子身边的一系列利益团体。所以为什么袁世凯准备称帝,他的长子袁克定会如此积极,道理也在这里,他每日伪造顺天日报送呈袁世凯,只收录赞成帝制的文章,组织筹安会让袁世凯认为天下人都支持的假象。

燕王哙失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理顺太子的利益。如果太子也同意,那么或许二千多年前燕国的改制或许真的会成功。燕王哙的失败将其责任归结于子之的不贤是不公平的。

唐玄宗的让权在太子没有答应的情况自然也是以失败告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