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在维新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变法主张终于引起了光绪帝的重视。1898年6月11日,皇帝颁布诏书,宣布维新变法正式开始。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布的新政命令多达百件,而这些振聋发聩的政令,多出自梁启超等维新派之手。此次运动虽未能将守旧势力连根拔起,爱国救亡的启蒙之风却因之抽芽生长、开花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康梁二人痛心不已,鼓动、联合各省举人上书朝廷,要求皇帝“拒和、迁都、变法”。此次公车上书虽未成功 但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成为爱国运动的火种、维新变法的先声。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梁启超年少时有“神童”之名,11岁便考中了秀才,达到了他祖父的功名,实现了他父亲一生都未能实现的愿望。17岁时,梁启超在会试中落第,转投于康有为门下,受业于万木草堂。此前,他的眼中唯有训诂词章、应试八股,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呜呼!我中国其国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梁任公的此番豪言壮语犹响耳侧,与雄狮论、复兴论相比,少年论更让吾等青年热血沸腾、深感肩上责任之重。

梁启超自命为“少年中国之少年”,以过人之姿担起了救国之责 他热烈澎湃的一生亦是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回响。世事纷纭而时运难测,是什么让他忧思难遏?又是什么让他求变若渴?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1)

梁启超其人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梁启超年少时有“神童”之名,11岁便考中了秀才,达到了他祖父的功名,实现了他父亲一生都未能实现的愿望。

17岁时,梁启超在会试中落第,转投于康有为门下,受业于万木草堂。此前,他的眼中唯有训诂词章、应试八股,在康有为的悉心教导下,他广览经典、吸纳西学,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

同时,南海先生爱国与变法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梁启超,使他成长为矢志报国的维新人才。张元济有句“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勾画出了师徒二人力斡时势的飒飒英姿。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康梁二人痛心不已,鼓动、联合各省举人上书朝廷,要求皇帝“拒和、迁都、变法”。此次公车上书虽未成功 但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回响 成为爱国运动的火种、维新变法的先声。

在维新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变法主张终于引起了光绪帝的重视。1898年6月11日,皇帝颁布诏书,宣布维新变法正式开始。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布的新政命令多达百件,而这些振聋发聩的政令,多出自梁启超等维新派之手。此次运动虽未能将守旧势力连根拔起,爱国救亡的启蒙之风却因之抽芽生长、开花结果。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梁启超办报结社、译外撰文、论辩讲演,大开变法之风,是近代当之无愧的笔锋战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的热血人生,观其新智识、新思想,感其爱国情、救亡心。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2)

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

梁启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饮冰室,且自称饮冰室主人。“饮冰”二字源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朝受诏而夕饮冰,只因诚惶诚恐、为国心焦。饮冰二字,昭明的是梁启超的满怀忧虑与满腔热血。

生于多事之秋,梁启超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之思、救国之图,积极参与家事国事天下事,桩桩关心、次次出力。戊戌变法后期,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大肆逮捕改良派成员,梁启超受谭嗣同嘱托,赶往日本使馆寻求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帮助。但他只请求日方予光绪帝及康有为二人以救助,对于自身,他则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我也被捕,最迟在三天内也将被杀。我的生命早就准备献给祖国,毫无可惜。”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3)

侥幸逃亡日本后,他也从未放弃救亡图存的念想,仍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扣。他主编《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一以抨击“逆后贼臣”、拥护“明君圣主”,二则以西方学说开民智、激民议,大笔如椽,指点江山。

他的文笔奔放明快,说理透彻晓畅,极大地提振了国内知识分子的精神,被赞“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虽处江湖之远,不忘庙堂之忧,以匹夫之躯担兴亡之责,若非有饮冰难消之热血,又何能如此?

梁启超政治思想“流质善变”,并非一以贯之,昨日之思与今日之虑常于其胸中交战,到后期他甚至与恩师康有为决裂,也因此招来许多非议。但他的“善变”也是变相的“持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生的思想是爱国,我一贯的主张是救国。”变的是方法路径,不变的是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4)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

11岁时,梁启超登凌云塔游玩远眺,并以此为题,作了一首《登凌云塔诗》,诗中有句:“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他的祖父看到这首诗后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对天、对孔子的大不敬。但也正是此种“大不敬”的勇气,使他敢为人先,以变求存,重塑老朽帝国之肌骨,探索少年中国之出路。

梁启超认为自己一生学问之得力,全在于万木草堂。受业于康有为期间,梁启超打破了老旧的铜墙,推倒了闭塞的铁壁,以广阔的世界眼光接受并学习了丰富的西学知识。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更是犹如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使他从旧梦中幡然醒悟,深觉国家之危急存亡全系于维新一变。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5)

在脍炙人口的《变法通议》中,梁启超写到:“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人之为也。”昼夜变更、寒暑相迭,时变时迁,以成节候;爬虫走兽、飞鸟游鱼,彼生此灭,适者生存。

梁启超深谙变方通而固惟滞之理,面临新新世界,老大之中国若不洗常革故,就只能将僵残之局交至贼手,永无翻身之日。

梁启超的变法思想有其独到之处,在他看来,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素质的低下,变法要着眼于“育人才”“开民智”,因而必须废科举、兴学校、培养人才。因而他办报撰文以启蒙国民,大力支持学术教育的发展,梦想着造就一代“新民”,真正实现中国的腾飞。

胡适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之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梁启超在维新之路上朝着心中真理飞奔,执笔求变、焕新思想,忧国忧民不改,雄心壮志不熄。

梁启超满腔热血(梁启超十年饮冰)(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