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人间行路难(辛弃疾历经千帆)
辛弃疾人间行路难(辛弃疾历经千帆)他抗击金人的夙愿只能一再被搁浅。直到暮年,垂垂老矣,仍然没有实现。却奈何,英雄生不逢时,庙堂之上,奸人当道。他有"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诙谐,也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慈爱。他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信,也有"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的惆怅。他的祖父为他取名"弃疾",希望他能同汉代名将霍去病一样一生无病无灾,立下"封狼居胥"的战功伟业。
要说古代有哪些男子,生下来就是为了成全这世间女子英雄梦的。我想南宋男神辛弃疾必然在其中之列。
他红颊青眼,壮健如牛,肤硕体胖。更是在二十二岁那一年"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一战成名,被当朝皇帝称为"少年英雄"。
少年当如此,英姿勃发,器宇轩昂,风度翩翩却还能满腹诗论。
他有"沙场秋点兵"的豪迈,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柔。
他有"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诙谐,也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慈爱。
他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信,也有"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的惆怅。
他的祖父为他取名"弃疾",希望他能同汉代名将霍去病一样一生无病无灾,立下"封狼居胥"的战功伟业。
却奈何,英雄生不逢时,庙堂之上,奸人当道。
他抗击金人的夙愿只能一再被搁浅。直到暮年,垂垂老矣,仍然没有实现。
他卧榻寻常巷陌,斜阳残照容颜,遥想当年金戈铁马,万般命数皆有天定,只得叹息一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01.生逢乱世
公元1140年,岳飞连败金军,战火烧到了金国边境,却收到赵构十二道金牌"措置班师"的诏令。不得不"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北伐所收复的河南诸地再次被金人占领。
那一年,战火纷飞,民怨载道,辛弃疾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历城四风闸出生了。
他出生时,故土已被金人占领,他的祖父辛赞迫于生计,忍辱负重,出仕金国。
同那些那些麻木的百姓不同的是,辛赞虽情势所迫,不得不屈从于金国,但私下里却一直为南宋搜集情报。他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沙场上,让这群金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年少的辛弃疾在祖父的教导下,博览群书,文采斐然,并熟通兵法谋略,武艺超群。
生在在金人的统治之下,他见多了那些被欺压的百姓是如果生存的。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少年睥睨天下,有倚天而仗剑的豪情,更有家国天下的胸怀。
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统一山河,便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年少的梦,总是流淌着热血,充满了激情。未经世事的他不曾想过,这个夙愿会成了他一生的牵绊。
02.人生抉择
少年时期的辛弃疾和党怀英一起师从蔡松年,学习诗词。
年龄渐长,他却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誓言。
他十五岁就以科考的名义,去到燕山,考察敌情,暗中观察金国动向,为日后抗金做准备。
只是,人和人终有不同,通往梦想的路上,辛弃疾注定是孤独的。
好友党怀英因国破家亡的境遇,觉得山河破碎,复苏无望,已非区区几人之力可以扭转。他选择了安于现状,终身在金国奉职。
连年的战火,残暴的欺压,有的人跪久了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这个世上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不同的际遇将不同的人带上各自的轨道,缘聚缘散,尽心就好,其他的都交给天意。
辛弃疾和党怀英分道扬镳了。
真正坚强的人,必然有誓死要守护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他也要赌上自己的一生保家卫国。
03.初露锋芒
公元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想要吞并江南,一统江山,称霸中原。
被逼迫到墙角的南宋人民奋起反抗,他们要为自己寻一线生机。
辛弃疾那时正值二十一岁,他满腔热血,揭竿而起,聚集了浩浩荡荡的两千人参加了耿京的起义队伍。因为文采过人,又善谋略,被委任掌书记一职,执掌帅印。
公元1162年,完颜亮因为金国内部政权破裂,死于谋逆,身首异处。
新上任的金国皇帝完颜雍,调整了战略方针,他并没有像完颜亮那样穷兵黩武,而是调集精兵,准备一举歼灭南宋起义军。
一群没有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起义兵,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溃不成军。
起义军高层,正在商讨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此时,辛弃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效仿苏秦连横之策,南下联合南宋朝廷。
路途遥远,凶险难料,辛弃疾自告奋勇出征。
有勇有谋的他率领50名轻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谁知,在归途中听闻耿京被军中一个叫张安国的人所杀,而这个张安国居然与金人暗中勾结!
"这个天煞的叛徒!"辛弃疾大喝一声,遂率领五十兵马夜闯敌军5万金兵的济州官府,生生活擒了张安国,当场手刃了他的首级,并将之押送至千里之外的建康。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这样的绝世风采,我们后人只能从古书的记载中一探当年辛弃疾之神勇。
这般风采恐怕也只有汉武帝时期的天之骄子霍去病可与之相抗衡。辛弃疾自此一战成名。
04.壮志难酬
二十五岁那年,南宋朝廷把这个少年英才招揽麾下,任命江阴签判。
辛弃疾一心只想上阵杀敌,他屡屡上书皇帝主张抗金,并写下《美芹十论》从策略上步步为营,加以分析,论述当时的战势。
他的一腔热血却如同石沉大海。这个刚刚南下的少年不知道,朝廷早都已经千疮百孔,那些达官贵人都指望着活过一日算一日。
就这样,主战派的辛弃疾在短短二十余年的仕途生涯里,被朝廷频繁调任竟多达四十余次。
所任之职,皆无实权。所奉之事,也都是治安,治荒,和上阵杀敌沾不上一点边。
公元1172年,辛弃疾上任滁州。滁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端,自古有"金陵锁阴,江淮保障"之称,就是这样一个军事要地,却因为连年的战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虽然朝廷只是为了让辛弃疾脱离政治核心,把他下放于此,但他却是真心真意的想为百姓谋实事。
他改革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放宽了政策,较少了赋税,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他把生产和战事相结合,屯兵,不战时是民,战时是兵。省军费不说,人员数量还庞大,可以成为抗金重要力量。
他组织百姓重建家园,并为当地招商引资。经他治理,竟不到半年,当地经济复苏,很快成为了两淮地区商品集散地。
江西的盗匪猖獗,当地官府甚是头疼,却久无良策,辛弃疾上任之后,短短数月便将之一举拿下。
被调到湖南,他更是创建了"飞虎军"。"飞虎军"是南宋发挥最大战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地方军队。威震一方,连金人听了都胆寒。
文韬武略,内外兼修。上马能杀敌,提笔能诗词。为官一方,可以造福百姓,辛弃疾可以算是一个治世能人了。
时光如梭,当年意气风发的英武少年就这样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岁月的沉淀,让他变成了一个威名远播的实干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公元1181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免。这一次,他给自己取名稼轩居士,将所有的壮志豪情都寄情于山水之间。
却哪知终是骗不过自己的内心,在梦里他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埋没了这个忠君为国的帅才,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抗金信念,直到临死之际,嘴里还大喊着"杀贼!杀贼!"
他不惧金人铁骑,却在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之下终身不得志。
他的一生真是应了冯唐那首诗:"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