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阿q身份地位(阿Q正传阿Q)
阿q正传阿q身份地位(阿Q正传阿Q)阿Q是集愚昧和智慧于一身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阿Q的精神实质,及其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阿Q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远大的理想,常常满足于生活的现状;他骨子里的本分和老实,让他的性格里有懦弱又有顽强的一面;他没有文化,却崇敬和尊重有知识有想法的人,想向他们学习,却为此送命。 看似阿Q愚蠢、无知,其实他是最精明之人,他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保护自己;懂得如何困境求生,寻求更好的生活;懂得如何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思想。
第一次读《阿Q正传》还是上中学,读起来似懂非懂,只是听老师的讲解“国民性”,“劣根性”,“精神胜利法”,便遇着此类语文题便往上靠答案。
多年之后再读《阿Q正传》,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社会阅历加深,方真正读懂这本书,读懂阿Q精神。
阿Q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远大的理想,常常满足于生活的现状;他骨子里的本分和老实,让他的性格里有懦弱又有顽强的一面;他没有文化,却崇敬和尊重有知识有想法的人,想向他们学习,却为此送命。
看似阿Q愚蠢、无知,其实他是最精明之人,他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保护自己;懂得如何困境求生,寻求更好的生活;懂得如何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思想。
阿Q是集愚昧和智慧于一身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阿Q的精神实质,及其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01 精神胜利法—看似自欺欺人,精神实质是在趋利避害,保护自己
说到阿Q,就得说到他的“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物质或身体上受到伤害,通过精神上自我疗愈安慰自己,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满足。
比如阿Q被闲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得胜地走了。
比如人们都知道阿Q有一种精神胜利法,便变本加厉地欺负他,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提前说,“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阿Q竟也顺着说出“我是虫”,当被打了之后,阿Q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什么东西呢”。
再比如阿Q挨了赵太爷一个耳光,从此之后,人们仿佛格外尊敬他,在阿Q看来是他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打,但人们觉得有些是真的,所以才尊敬他。
看似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明明挨打了还在精神上咒骂别人,安慰自己,甚而自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人,实际上他在人性中趋利避害的心理,将自己更好地保护起来,免受精神上的伤害。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是个案,它同样隐含在每个人身上。
比如在工作中受到委屈,有人横冲直撞,非得争得所以然来,从而将矛盾进一步激化;大多人数是忍让,寻找各种理由在精神上安慰自己,使自己抗打击能力变强,这也是“精神胜利法”的体现。
比如在生活中处理夫妻关系,当发现对方有明显的缺点时,有人看到并且嫌恶对方的缺点,从而导致矛盾频生,夫妻关系紧张,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而夫妻关系处理好的人会自我调整,每个人都有缺点,对方的缺点正好用自己的优点来弥补,让家庭变得更和谐。
其实这也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针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免受更大的伤害,即所谓趋利避害,保护自己。
02 看似阿Q愚昧无知,实际上他是最精明之人
阿Q的精明在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并灵活应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将自己融合于人群之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阿Q看似愚昧无知的精明之处,主要表现在生计和生活方面。
阿Q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打短工,他不做长工,也不去另谋更好的出路,满足于打短工的现状。打一天短工赚了钱就去酗酒、赌博,将钱花光,然后回到土谷祠倒头就睡。
阿Q因为在钱太爷家跟吴妈说要跟她“困觉”的事情,村里人都不找他做短工了,甚至出现小D替代了他的位置,土谷祠的老头子也把他撵了出来。
不做短工,阿Q就没有生活来源,又没有住处,此时他想到去城里讨生活。因为城里没有人认识他,于是便有了阿Q真正洋洋得意的一段旅程。
从阿Q从农村出去进城这一环节来看,阿Q是精明的人,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阿Q能够在生活遇到困境时适时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期让自己活得更好。
古人云“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阿Q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从城里回来,令人们对他令人想看。
除此之外表现阿Q精明之处,就是他参加“革命”。我们看到的是他并未真正参加革命,只是在胡乱地站阵营,其实他并不理解革命是什么意思。
从阿Q参加革命的目的来说,他是想融合知识分子的圈子,也想在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人们看到他是有帮派,有追求的人。
可是,事与愿违的是由于阿Q目不识丁没有文化,他不懂得革命的目的和道理,只是凭着自己的精明劲以蛮力硬将自己糅合在里面,最后命丧黄泉而不自知原因何在。
所以说,看似阿Q愚昧无知,其实他是精明之人,他精明在如何生活得更惬意,如何在困境时找寻生存下去的出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占位置,只可惜阿Q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即使他想向上“攀爬”,却不懂其中的道理而不得要领,最后竟也因此莫名其妙被杀头了。
03 阿Q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从阿Q的身上看到他愚蠢的一面,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他精明的一面。看似表面上的愚昧无知,常常自我安慰的人,其实是他在精明地保护自己,寻求生存。
阿Q是一个普通人,但却与普通人不同,他具备清末民初时期的普通老百姓性格特质于一身。
阿Q生活在社会夹缝中,一面满足现状,一面又怅然若失。
满足现状:
在生活上容易满足,没有远大的志向。阿Q习惯打短工,吃完花完即可,在进城寻找生活出路之后,手里有点钱就变得恣意妄为,比如他从中兴回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在精神上沾沾自喜,常常自负。阿Q经常得意于自己之前的阔绰,又觉得以后有儿子会更阔多了。自从他进过城之后,更是瞧不起未庄的人,讥笑他们是乡下人。
在大堂上,长衫人物说阿Q“站着说,不要跪”,但阿Q总觉得站不住,跪了下去,长衫人物鄙夷的说了一句“奴隶性”。
这些都表现为阿Q“奴隶性”的封建残余本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如果能一辈子打短工就打一辈子短工,满足于生活现状,不思进取。
怅然若失:
阿Q讥笑未庄人的同时,又逼仄城里人,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不用葱叶用葱丝是错的,是可笑的。阿Q有了点钱之后,自认为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里人,他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人。
其实他是过不回农村人,因为自从跟吴妈闹过那一回后,在未庄他几乎变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他也进不去城里,虽然去过几次,打过短工,但他仍不是城里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让他成为不了城里人所以也看不上城里人。
在阿Q心里,读书人是他要模仿和崇拜的对象。“假洋鬼子”和“赵秀才”都看不起阿Q,但阿Q觉得他们是革命者,阿Q也想成为革命者。
他与一般农民不同,他是农民但靠打短工为生,他有参加革命的懵懂意识但成为不了像“假洋鬼子”和“赵秀才”一样的读书人。
阿Q知道“秀才盘辩”的大新闻很是羡慕,便自己有样学样地用一支竹筷将辫子盘在脑顶上,迟疑多时,才勇敢地走在街上。
后来阿Q觉得要革命,光盘辫子不行,投降也不行,需要结识革命的人才行,于是阿Q就去和“假洋鬼子”商量参与革命的事。结果被假洋鬼子从家里轰了出来,他参加革命的事落空。
阿Q虽是农民出身,没有文化,不懂得革命是什么,但他想要参加革命,有这个意识没有这个觉悟,所以最后因其无知而莫名被杀头。
阿Q的尴尬境地还在于他画押是画的一个圈,这是他第一次拿笔写字,画圈没有画圆,却成为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这个不成其圆的圈,将阿Q困在人生的尽头,没有了归途。
生活在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代表阿Q,其自身一面有“奴隶劣根性”的特点,一面又有时代觉醒意识,但因其知识水平、社会环境的限制,使其没有最终被唤醒,只是在懵懵懂懂中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从这一点出发,阿Q是生活在社会夹缝中的普通人:他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城里人,他既不是读书人,也不是革命党人,他在这些人物角色边缘徘徊不定,怅然若失。每一个阶层他似乎都能融入,但都被排除在外,他身上缺少的东西,正是清末民初时期百姓身上缺少的东西。
所以,阿Q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100多年前的一个普通百姓,也是现在的几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