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和降准的区别(降准好还是不好)
降准和降准的区别(降准好还是不好)100万占1000万元的比例是10%,这个10%就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100万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举个例子,假如央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比如一个工行网点在一天内吸收到居民存款1000万元,这个工行网点必须缴存100万元给央行。央行出现以后,各国开始注意到准备金率对于调节商业银行的作用。于是开始调节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行为。由央行制定准备金率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该标准,将准备金存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账户。这种由央行制定并控制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央行规定的准备金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图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喜欢看新闻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降准”。那么什么是降准,降准是好还是不好?看了此文,你会有个全面的了解。
图片来自网络
商业银行的利润来自于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息差。一般来说,银行吸收到存款后会尽可能多地贷出去。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敢这样干,因为他要留下一部分现金,以应付客户随时可能的取款要求。
留下的部分称之为“准备金”。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称为“准备金率”。
央行出现以后,各国开始注意到准备金率对于调节商业银行的作用。于是开始调节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行为。由央行制定准备金率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该标准,将准备金存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账户。
这种由央行制定并控制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央行规定的准备金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举个例子,假如央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比如一个工行网点在一天内吸收到居民存款1000万元,这个工行网点必须缴存100万元给央行。
100万占1000万元的比例是10%,这个10%就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100万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假如工行网点一天内收到1000万的存款,现在只需要缴存50万给央行了,那么此时法定存款准备金为50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比之前的10%降低了。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简称“降准”。
通过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会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0%降为5%时,同样吸收1000万元存款,原来银行手里只有900万可以用于贷款,现在银行手里有950万的资金可以用于贷款。
所以降准会导致市场流通的现金增加。也就是通常说的“放水”。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降准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银行手里钱多了之后可以贷款出去收更多的利息。
第二,这些钱流入企业会增加投资,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有利于就业。
第三,老百姓就业有了收入,会增加消费。生产商品的企业利润也会增加。
第四,企业、老百姓贷款会更容易。
因此,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银行体系特殊时点流动性的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以此扩大信用规模,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反之,如果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市场流通的资金会减少,将会增加社会融资成本。以此收紧信用规模,从而制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
降准一般分为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
全面降准可以理解成央行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而定向降准可以理解为央行针对某特定金融领域或金融行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这两种方法如果同时实施,我们往往把它称为“组合拳”,用来形容央行释放流动性,多给钱的信号。
图片来自网络
央行强制银行缴存准备金的原因在于,银行存在“挤兑”而导致的信用风险。“挤兑”可以理解为大家集中去银行取钱。挤兑使得银行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应对居民的取钱,使银行有倒闭的可能性。所以必须进行备用资金存储来应对风险。
但是,也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假如商业银行手里吸收了1000万存款,向央行缴存了100万存款准备金,最终却只放贷了800万出去,银行帐户上还剩100万,这100万怎么办?
可以再拿一部分放在央行那里,这个叫“超额存款准备金”。
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要给央行的钱。
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手里有一些闲钱,自愿存到央行的。
不论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还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央行都会给商业银行利息。只不过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要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低很多。这也说明了央行并不想把资金留在账户里,而是鼓励市场流通,这也是降准的初衷。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关于“降准”,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