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是什么时候进行垃圾分类的(你知道上海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吗)

上海是什么时候进行垃圾分类的(你知道上海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吗)半个世纪前,笔者小时候自觉地将干湿垃圾分类的情景,至今还停留在脑中。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应该提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半个世纪前的一些垃圾分类的好做法,不妨也可学习借鉴一下,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同当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年人们思想中的垃圾分类,还只是简单的干湿垃圾分类,垃圾的品种和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分起来也相对地简单。当年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废品回收站门店,这对垃圾分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虽然一斤废纸或废报纸才五分线,一只废牙膏壳才一分钱,但市民都会把这些垃圾积攒起来,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别小看这几分钱,当时笔者坐档档电车,五站路才三分钱,废垃圾在当时还是很“值钱”的。家里大人每次看到家中竹篮里废纸满了,总会跟笔者说,快拿去卖了,卖了的钱就给你当零花钱。所以,每次看到竹篮里垃圾满了,心里一阵

上海是什么时候进行垃圾分类的(你知道上海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吗)(1)

7月1日,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了。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上海市民就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还很拮据,许多商品实行凭票制供应,生活垃圾品种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国家也没有专门制定相关的垃圾分类法规,但市民们普遍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委会在各个弄堂和小区设有湿垃圾及剩饭剩菜倾倒的瓷缸,市民有湿垃圾会自觉地倒在瓷缸里;同时,相关部门也设有专门的废品回收站,废报纸、废纸、牙膏壳、玻璃瓶等废旧生活用品,市民会积少成多,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而垃圾箱里基本没有“值钱”的垃圾。当然,这同当时人们生活还比较穷,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当时人们头脑中对垃圾分类还是比较有意识的。

当年笔者住在虹口区著名的三角地菜场附近的余杭路上,家里的后门是条四通八达的弄堂。记得小时候,就在笔者家后门弄堂的拐角处就放有一个专门供市民倒湿垃圾的瓷缸。瓷缸虽然不大,但在拐角处还是显得很显眼。市民有湿垃圾(如烂菜皮等)或剩余馊了的饭菜都倒在瓷缸里,虽然每次走过,都会闻到一股馊味,但没有人会移走瓷缸。平时,每天有专门的人员来收运瓷缸里的湿垃圾,每周四弄堂里开展义务清洁里弄活动时,市民们会自觉地从家里端出一脸盆水,冲刷瓷缸周边的地面,将其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笔者不小心将吃剩的几块隔夜的冬瓜往水斗里一倒,洗碗时用水将冬瓜冲下水池,姑婆见了很是生气,指责笔者不该将冬瓜冲下水池,而是应该倒在外面的柑脚瓷缸里。为了让笔者牢记湿垃圾该倒在柑脚瓷缸,姑婆让笔者用铁钩把已经冲入水池下的冬瓜钩出来,倒在柑脚瓷缸里,并罚笔者每天洗碗,连洗一周。其实当时笔者只是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连洗一周碗,还是觉得很“委屈”。

当年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废品回收站门店,这对垃圾分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虽然一斤废纸或废报纸才五分线,一只废牙膏壳才一分钱,但市民都会把这些垃圾积攒起来,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别小看这几分钱,当时笔者坐档档电车,五站路才三分钱,废垃圾在当时还是很“值钱”的。家里大人每次看到家中竹篮里废纸满了,总会跟笔者说,快拿去卖了,卖了的钱就给你当零花钱。所以,每次看到竹篮里垃圾满了,心里一阵高兴,心想这回又有零花钱可用了。

小时候,笔者和姑婆住在一起,姑婆喜欢抽飞马牌香烟,香烟盒子从不当垃圾扔掉,而是放在专放废纸的竹篮子里,当废纸卖,可以说这香烟盒子可是当时笔者家的“重要”回收物。由于姑婆每天要抽一包香烟,一个星期也有七只香烟盒子可回收卖钱。虽然,笔者从小不喜欢闻香烟味,但看到有香烟盒子可回收卖钱,也只得忍受家中的烟味,实在忍受不了,就躲得远远的,生怕闻到烟味。

当时距离家最近的废品回收站是在汉阳路桥下拐角处。这是一家有着两个门面的店,记得我人小,每次去卖废品都要站上两个台阶,才能将废纸什么的放在柜台上,收货员是两位戴着口罩的中年人,因为当年废品回收站是国营单位,每天早上八点营业到下午五点。收货员见有人来卖废品,就会按不同的品种分别称分量,并将其堆放在不同的品种里,店面非常整齐。由于去的次数多了,收货员远远地看到笔者,就会招呼:小朋友,侬又来了。有时笔者竹篮提不上柜台,收货员就会扒着身子在柜台上,俯着帮笔者把竹篮拎进柜台里……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同当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年人们思想中的垃圾分类,还只是简单的干湿垃圾分类,垃圾的品种和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分起来也相对地简单。

半个世纪前,笔者小时候自觉地将干湿垃圾分类的情景,至今还停留在脑中。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应该提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半个世纪前的一些垃圾分类的好做法,不妨也可学习借鉴一下,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插画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