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其时,上海市科委决定发展超高真空技术,在微弱电流检测方面有着出色成绩的孙企达被委以重任,将研究方向转到超高真空测量,具体负责超高真空计与成套真空计的研发任务,并得到一大笔经费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孙企达带领团队于1966年推出了两项成果:晶体化超高真空计和高真空计,不仅测量精度不输国外同类产品,而且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经全国鉴定后推广生产。作为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四大基础技术(真空、低温、超高压、超高温)之一,真空技术对于发展现代科学及工业不可或缺。在当时,我国的超高真空测量一直采用国外公司的设备,一台进口超高真空计就要8000美元,对我国进口造成很大负担。1956年,孙企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超高真空测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却于2001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兼职教授,从事真空冷却气调保鲜和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方面的研究与推广,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1)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坚守安全底线。众所周知,真空技术的应用领域不胜枚举,其中就包括真空冷却保鲜和真空冷冻干燥,它们为食品安全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笔者采访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农业部农产品保鲜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孙企达先生,深入了解了他将真空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保鲜等方面的科研之路。

孙教授在中国真空界可谓久负盛名:他是中国真空行业的开拓者之一,1979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真空学会并连任5届中国真空学会理事;1985年参与成立上海市真空学会,连任上海市真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与高级会员,后又担任上海真空学会冷冻干燥与保鲜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为名誉主任;2009 年获得中国真空学会30周年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上海市真空学会30周年杰出贡献奖。


一见面,孙企达教授就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他正在从事的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项目。自2013年起,同济生物就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今年初,该公司更是聘请他担任研发中心首席技术顾问,这与他在该领域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所奠定的学术地位密不可分。

1956年,孙企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超高真空测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却于2001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兼职教授,从事真空冷却气调保鲜和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方面的研究与推广,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看似与本科专业不甚相关,但回首往事,能够走上这条路又是情理之中之事。

超高真空测量获得国内外权威认可

大学毕业后,孙企达先后调入机电部上海试验站、机械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和机械部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任职,从事亚热带特殊电气试验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超高绝缘测量与超高电阻计的研究,其科研成果超过了同时期国外的水平,并在部队和多家工厂投入应用。1965年,孙企达荣获上海市“四新”科技成果奖。

同一年,孙企达的研究方向转到真空领域。“机会来了!”他如是说道。

作为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四大基础技术(真空、低温、超高压、超高温)之一,真空技术对于发展现代科学及工业不可或缺。在当时,我国的超高真空测量一直采用国外公司的设备,一台进口超高真空计就要8000美元,对我国进口造成很大负担。

其时,上海市科委决定发展超高真空技术,在微弱电流检测方面有着出色成绩的孙企达被委以重任,将研究方向转到超高真空测量,具体负责超高真空计与成套真空计的研发任务,并得到一大笔经费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孙企达带领团队于1966年推出了两项成果:晶体化超高真空计和高真空计,不仅测量精度不输国外同类产品,而且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经全国鉴定后推广生产。

孙企达团队与上海灯泡厂、上海真空泵二厂合作,在三年内又研发并生产了包含极高真空晶体化真空计在内的7个品种的真空计系列。此外,他还主导研发出了600mm口径弹道钛离子泵(用于空间模拟试验)和振膜式电容真空计(用于低压风动试验)。他也因此荣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状。

此后,孙企达继续在真空测量方面深入钻研,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与上海灯泡厂高级工程师陈建中合作,首创研发出轴向式超高真空规系列;他为航天检测研发的轴向式极高真空计,经鉴定后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为海军研发的大气离子测量仪获上海市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得到批量生产;电阻式低真空继电器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得到批量生产;液氮冷阱电离真空检漏仪获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投入实际应用。同一年,他还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以及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期间,孙企达还参与了我国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亦即“人造太阳”。1986年,他被选中负责该项目中抗干扰超高真空计的研制。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就带领团队研制成功。1989年,他携带该套检测装置前往位于合肥西郊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上进行安装测试。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亲眼看到这一大型装置上插着五星红旗,孙企达感到十分自豪。

若干年后,我国“小太阳”经过长期运行,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也跻身在瑞士运行的多国合作的磁压缩热核聚变俱乐部,为实现热核聚变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大目标贡献力量。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2)

在国际上:

1990-2002年,孙企达受邀担任德国莱宝公司高级顾问,帮助莱宝设计和推广了一系列重要产品。1992年,为表彰他为德国真空行业做出的贡献,德国政府授予他统一银牌国家二等奖。

除此之外,他还曾于1983-1998年先后出席在西班牙、美国、德国、荷兰、日本与英国召开的国际真空会议,并发表论文,这些文章均在美国JVST、日本《真空》与英国Vacuum等知名期刊发表。孙企达及其科研成果也受到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并入选Active Member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Senior Member of IEEE、Marquis Who's Who(马奎斯世界名人录)、美国真空学会会员。

退而不休成为真空冷却保鲜行业领军人物

可以说,直到1996年退休前,孙企达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真空测量方面。但事实上,他也是我国最早创新研发并规模化生产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科研人员之一。

早在1965年,为了给新疆核试验与航天发射解放军官兵提供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冻干蔬菜,以取代原先的高温脱水食品,孙企达就参与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日产0.5吨蘑菇最大真空冷冻干燥机组生产线”,后来,该生产线的产品在上海工业展览馆内长期展出。而且,他还是国内第一个从事食品真空冷却理论计算的专家,为相关设备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91-1996年,孙企达应邀赴日本神户大学与大阪市立大学任客座教授,与之合作极高真空规的研究,应用于日本的IT技术、航天工程和能源等领域。孙企达主导建立起了相关的实验室,并培养了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现已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期间,他还于1993年获得神户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3)

回国前,日本的一位部长与多位日本国会参众两院顾问团教授建议他之后重点研究真空保鲜。原因在于,日本约有70%的农产品依赖进口,此前主要从台湾和东南亚购买,不过品种有限。而中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当时的保鲜水平较低,影响了产品品质,价格也偏低。因此,做好农产品的真空保鲜,于两国而言无疑都是有利的。

经过认真思考,孙企达觉得他们言之有理。除此之外,孙企达还认为:首先,真空科技对尖端领域虽然重要,但在广大民众关注的食品安全、保鲜、保健食品等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其次,真空冻干果蔬健康休闲食品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成分保存完好,食用更健康,并可在常温下长期(1-2年)储存、运输与销售。真空保鲜食品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因此,他便欣然转变研发方向,因为食品与药品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回国后,孙企达很快就在1994年下半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VAC-3移动式真空冷却气调保鲜车。经1995年北京市科委与1999年上海市科委组织鉴定后,该成果获得国家重点新品奖,引起广泛关注,并迅速促使一个新行业的诞生。时至今日,我国生产食品真空冷却机的厂家已经有数十个,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孙企达担任独立董事的上海锦立保鲜科技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真空冷却机出口企业,产品种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位。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4)

此后,在真空保鲜领域,孙企达接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成果:

·2008年,发明真空保鲜米缸,实现批量生产,可为居民每年节约粮食10%-20%,使粮食不蛀不霉。

·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担任食品安全专项负责人。

·2014年,在真空保鲜米缸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真空气调安全无鼠害粮仓,采用真空低氧气调手段,实现粮仓无鼠害储存,再结合低温低湿控制粮食虫蛀、霉变,取代了此前惯用的磷化氢化学熏蒸法,确保了粮食安全。该成果已在杭州、余杭等地的国家粮库中应用。此项专利亦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孙企达还为保障我国远洋舰官兵与商业船员的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由于远洋舰出海的特殊性,果蔬的长时间保鲜问题亟待解决。在该领域,孙企达名声在外。2009年3月,他受邀考察解放军总装备部江阴基地中国航空航天海上监控中心远望号测量船。了解需求后,孙企达当即就决定到部队现场与他们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他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研发的真空全程冷链保鲜技术,很快就建立起供给基地与舰船上的保障设备条件,使船舰上的主要蔬菜保鲜时长达到3个月以上,切实保障了远洋航行中官兵的蔬果保鲜供给。

该项目中,孙企达在国际上首次选用了电子计算机解偏微分方程,求解了远洋蔬果保鲜特性与最佳工作条件,并将其图表化,使海军对蔬果保鲜操作实用化,大大节省了时间。据了解,相关论文发表于《真空》等期刊上。而国防科工委也指示包骞、兰秀凯、卢金言等人和孙企达共同编著了《远洋船舶蔬果保鲜实用技术指南》一书,并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5)

随后,孙企达又与海军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合作,解决了南海舰队赴索马里护航官兵蔬菜供给的保鲜问题。另外,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上,也采用了他创新研发生产的保鲜科技设备,来保障蔬菜的保鲜供给。

创新开拓真空冻干超细粉体技术

而关于他研究的另一个领域——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孙企达解释说,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基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超细粉体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6)

·1990年,孙企达就已经从事相关的创新研发工作,国际上第一张人参冻干超细粉体进入亚微米级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即是由他发表。

·1996年后,他进一步开拓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技术,将其应用于中药现代化、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制品等领域。

·2001年,参与研制我国第一台YRD150 10BC真空冷冻干燥机,获得国家重点新品奖。

·2014年后,研发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天麻与杜仲,获得二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9年,天麻冻干超细粉体的研发成果荣获上海真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已生产上市。

“从药品与食品真空冷冻干燥,到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是一大飞跃。”他说道,“该技术最早是德国人研发用以制作无机材料粉体。”但他在生物医药、农产品、食品、中药现代化与新型高效保健食品等领域中的创新开拓,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而这些领域的冻干超细粉体,可以保持产品的生物活性、促进人体吸收、降低服用量,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

著作颇丰奠定行业地位

从事真空科技及应用研究的40余年中,孙企达成果众多。据统计,他一共取得了8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28项分获国家及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以及国家重点新产品奖。而他在国内带出的研究生,如今都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扛鼎者。

真空镀膜技术免费咨询(深度专访孙企达)(7)

此外,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国内外学术的众长、普及相关知识,他还在工作实践之外坚持写作,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出版8部专著,为他赢得了各种荣誉,进一步奠定了行业地位。其中:

·1981年,在机械工业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孙企达与陈建中合著全国第一本真空测量方面的专著《真空测量与仪表》,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有9章,孙企达负责其中8章内容的撰写。1982年,该书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科技图书奖。

·2004年出版《真空冷却气调保鲜技术及应用》,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以及食品、果蔬、切花等的真空冷却气调保鲜等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阐述。该书甫一出版就获得巨大反响,温家宝总理也将其转批农业部,时任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来函对孙企达进行表彰,并邀请他担任农业部农产品保鲜专家,为农业部开展的“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中的“农产品保鲜”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孙企达也因此得到了为更广大地区农民提供保鲜服务的机会。

·2006年,孙企达出版《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技术及应用》,作为他对母校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献礼。这是国际上出版的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受到了国际真空冷冻干燥权威、德国科隆大学教授Peter Haseley的支持与赞扬,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同行前来合作研发冻干超细粉体制剂。如今,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技术已经在生物医学、农产品与食品,以及中药现代化等领域广泛应用。该书获得2007年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2018年1月,由工信部下达由他主笔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真空冷却机》机械工业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执行。这也是对他作为食品真空冷却与应用行业领军人物的进一步肯定。

结语

采访过程中,孙企达教授多次提到“高科技要为民用服务”。回顾这数十年来的科研经历,他正是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这句话。现如今,我国已经在真空保鲜方面与国外并驾齐驱;而在冷冻干燥超细粉体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这其中,孙企达功不可没。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孙企达教授依然在很多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积极奔走于国内外,解决保鲜难题、开拓冻干超细粉体种类,以及提升农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一技之长,为广大民众的健康出力,为我国扶贫帮困事业贡献力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