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这一问题,自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他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至于到底该怎么做,则需要认真思考。不过,由于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就会出现一些让人为难的情况,比如:这样一来,有些高级干部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一线士兵,也就不太了解一线战士们在想什么。所以在做决策时,往往很难事事都考虑周全。警卫员不知道的是:这位47岁的开国上将,最近正在酝酿一件大事。为此,他必须做出一些改变。这一切,都跟毛主席的一项命令有关。1955年,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毫无疑问,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军衔制的实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958年9月,济南军区。

近十来天,警卫员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司令员杨得志,最近不知为何突然“戒掉”了午睡的习惯。

自前几年从朝鲜战场下来后,杨得志很快就被调到了济南,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军区事务繁多,杨得志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为了维持精力,他中午都得抽空眯上一小会儿。这个习惯,保持了好几年。

为何突然改习惯?

警卫员不知道的是:这位47岁的开国上将,最近正在酝酿一件大事。为此,他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这一切,都跟毛主席的一项命令有关。

一:毛主席一声令下,将军们纷纷响应

1955年,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毫无疑问,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军衔制的实行,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不过,由于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就会出现一些让人为难的情况,比如:这样一来,有些高级干部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一线士兵,也就不太了解一线战士们在想什么。所以在做决策时,往往很难事事都考虑周全。

这一问题,自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他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至于到底该怎么做,则需要认真思考。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1)

直到1958年2月份,解放军驻云南某部传出了一个令人颇为惊奇的消息:

时任该部师政委的何云峰大校,以及副师长张化民中校,居然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下连队当兵去了!

何云峰大校是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出生,是烽火年代成长起来的我军高级干部。副师长张化民也一样,都是我军名将。

为了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他们穿着普通军服,背着行李徒步来到“红军团”第八连。一进连部,他们就给连长张福才行了军礼,并表示自己将成为这个连的普通一兵。

此后,何、张二人在八连待了两个月,期间和大伙儿同吃、同住、同训练。在此期间,他们对部队基层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为整个团带去了一股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情况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马上有了主意。于是,1958年8月21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开会时,特意指出:

“我们的军官,都像云南的一个师长一样,当一个月兵,我看这是个好办法……这样,我们军队就是永远打不散的军队。”

毛主席的话,对将军们来说,就是命令。一时间,各大军区干部们纷纷响应。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1958年8月到1962年年底,全军下连队当兵的各级干部,共计77万多人次,其中将军达到了250人之多。

将军下连队,这在任何时候都很“新鲜”。期间,曾发生过各种让将军们自己都没料到的事,在这里笔者举两个很有名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开国中将成均的“露馅”。

开国中将成均,1911年出生,湖北籍将军。他原是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华野的一员猛将,曾率部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多个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成均进入空军部队工作。

1958年10月,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的成均中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默默地下到某雷达连当了个普通士兵。为了防止被特殊照顾,当时47岁的他化名为成本兴。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2)

一开始,一切都进行地很顺利,成均和战友们同吃同睡,没人发现“老成同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突然有一天,他的身份却被当众“戳穿”了:

原来,那天成均正在值班室,跟几个战友一起工作。突然,福州部队空军副司令刘鹏少将来连里视察。刘鹏走进值班室,发现成均中将在场,一下子就“懵了”,还以为领导也和自己一样到连里视察。

于是,当着众人的面,刘鹏少将赶紧走上前,朝着成均端端正正敬了个军礼说:“首长,您怎么也在这?”

结果,在场雷达连的战士们个个惊讶不已。至此,成均的身份也就“露馅”了。事后,得知事情原委的刘鹏还一直跟老领导道歉。好在,被发现时成均已和连队战友们打成了一片,他下连队的计划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第二个典型例子是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将军当时在南京军区任司令员,因为名气太大,一眼就会被认出来,他想改名下连队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他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背着行礼,找到麾下一名连长说:“连长同志,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请分配工作!”

结果,排长、班长们个个都来抢,生怕错过和这位传奇名将做战友的机会。最后,许世友被分配到六连二排六班。自这一天开始,六班的战士就都在讨论:司令员是少林出身,据说“武力值”在军中数一数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结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还真就见识到了:

下海练泅渡,许世友一个猛子就扎进水里,出水时不带大喘气的;

攀岩训练,许世友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绳,一手蹬着岩石,身子往上一蹿,在下面观看的战士们无不惊叹;

闲下来时,战友们让许世友露两手,他拎起板凳上来就是十几招,左挡右挥,进退如风。

要知道,这一年,许世友已经是52岁了。后来他离开连队时,战士们都说:“真神了!服气!”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3)

二:杨得志的巨大“压力”

不夸张地说:这200多名将军下连队的事,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段传奇。而在这所有将军里,杨得志上将下连队的事,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开国上将杨得志戎马近30年,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毛主席极为信赖的一员代忠勇之将:

1935年,千钧一发之际,杨得志指挥红1团强渡大渡河。事后,毛主席说:“红1团是立了大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周总理更曾盛赞: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

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领导的“杨罗耿”兵团,更是在解放华北中屡立战功。1951年2月,作为第三批参战部队,杨得志率第19兵团奔赴朝鲜,打出了国威。

打过鬼子,打过反动派,打过美国人,按理来说,下连队对见惯大场面的杨得志来说,肯定不算什么大事。但事实上,这件事给他的压力其实并不小,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杨得志是上将里下连队的第一人,比许世友上将还要早一些。

当时,毛主席的命令一传到各军区,杨得志就率先表态:我愿意带个头。而就在几个月前,1958年6月,毛主席还特意到济南军区来过一趟。当着杨得志的面,毛主席风趣地说:“光荣传统可不能丢啊!”顿时,杨得志就觉得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其次,杨得志是成长得特别迅速的一名上将。

他1928年参军,当时才17岁,第二年5月就因战功转为干部,此后一直在指挥岗位上。这样细算下来,杨得志已经有近30年没做过普通士兵了。

因此,在下连队前,杨得志做了很多准备:

他领来普通战士的服装,每天深夜忙完工作,就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走齐步;

他“戒掉”午睡的习惯,实在困得不行了,他就跑到暴晒的太阳底下去练走步。

警卫员们得知他的计划后,心疼得不行,杨得志撂下狠话:战争年代我都没掉过链子,还别说现在!

一切准备就绪后,1958年9月20日,杨得志带着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干部部部长陈美藻少将等一行人,背着包,来到了徐州某部6连。

为了不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杨得志化名为:杨绍起。这个名字,是他参加红军前在老家用的,几乎没什么人知道。

被分到四班后,杨得志很快就被班长挑出了一个“问题”。原来,杨得志一进连队,就被要求打个背包。杨得志觉得:这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他三下五除二就打好背包,交到班长手上。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4)

班长也是老红军了,仔细一看:不得了,这是当年红军打游击时的背包打法。背包打成4个“十”字,鞋子插在上面,方便行军。这种打法,以前非常实用,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班长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但也没有多想,便对这位“老杨同志”说:“现在的打法都是6个十字,我示范给你看!”杨得志在一旁认真看了一下,马上就学会了。

虽然这第一关过了,但在此后的枪械使用中,杨得志还是差点儿“露馅”了。

那天,是新战士们首次摸枪的日子,大伙儿个个都兴奋得不行。当着众人的面,一支自动步枪,被摆在了杨得志面前。

杨得志毕竟摸了那么多年枪,也没多想,就习惯性地按照过去使用旧式步枪的动作,想把枪梭拔出来。结果,让他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枪梭没反应。

原来,这是一把才引进没多久的新式步枪,杨得志以前没接触过。站在一旁的战友们见状,赶紧过来教他,杨得志则在一旁看着。

结果,战友们只教了一回,杨得志便学会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杨得志端起枪,轻轻松松就拆下、组上。

等他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抬起头来时,才发现:站在一旁的新兵、老兵,都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班长走过来说:“刚才枪梭都拔不出,怎么才看一遍,就会了!”

顿时,班长就觉得这个老兵不太简单。这种对新式武器的适应性,没有多年摸枪的经验,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他观察着“老杨”的双手,虎口处的老茧、左手腕有子弹打过的痕迹,这人不太对劲!于是,班长便用试探性的语气问了一句:

“像你这么大年纪,参军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见多识广,还需要再当兵锻炼吗?”

杨得志知道自己被怀疑了,赶紧找了个理由,称自己早年确实当过兵,就给应付过去了。

事实上,提到枪械,杨得志早年还真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往事。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5)

那是1928年的事了。

当时,杨得志刚刚满17岁,跟着哥哥一起参加了朱德和陈毅元帅领导的湘南起义。年轻战士一到军营,自然兴奋得很,见到啥都想问一下。

不过,有一件事却让杨得志颇为不高兴:因为他是通讯员,部队枪不够,他只分到一支梭镖作防身武器。看着有些战友们背着“汉阳造”,走在队伍里别提多神气了,杨得志眼馋得不行。

老通讯员告诉杨得志:“你好好干,等调到别的作战部队,说不定也能背上汉阳造!”于是,杨得志便事事争先,努力表现。结果,很快他就被调出了通讯班,转入师属特务连。接到调令时,杨得志别提多高兴了。

然而,一进特务连,班长又拿了一支新梭镖给他。这下,杨得志的犟脾气上来了,他觉得自己被欺负了,扭头就要走!

班长对这种事早有经验,一眼就看出了杨得志的心事。于是,他命令全班列队,都亮出自己的武器。结果,当所有武器摆在杨得志面前时,他才发现:老兵们也都一样,不是大刀就是梭镖,能有枪的太少了!

当时,班长就告诉年轻的杨得志:“想要汉阳造,好呀!自己从白匪手里夺吧!”听着班长的话,杨得志内疚极了,他暗自下决定心:一定要想办法从敌人手上弄几把好枪,才能在战友面前抬起头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机会终于来了。杨得志和队友们与一股反动派狭路相逢,并很快展开了白刃战。

反动派见打不过,纷纷逃进山里。杨得志初出茅庐,也顾不上危险,逮着一个拖着步枪的敌军士兵狂追。他们一连跑了好几个山头,对方觉得很奇怪:这个红军小兵为何死咬着我不放。直到他交出步枪投降,杨得志才押着他满意而归。

这件事,当时在部队里也成了一段佳话。大伙儿都说:朱老总手下,有个能用梭镖缴步枪的新兵。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杨得志对手里的武器格外看重。当上军区司令员后,他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再研究枪械,但这些真本事他可是一样都没忘。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6)

三:几名战士大胆推测:他该不会是杨得志上将吧?

经历摸枪差点露馅后,杨得志和战友们打成了一片。但是,相处时间越长,他的身份就越引起战友们的怀疑。至于怀疑的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他的射击成绩太好了。团里组织考核全能枪手时,他两次都是优秀,还拿了奖。

其二,团里组织土工作业,大伙儿都挖掩体,老杨挖得又快、又好。最重要的是,他还能一口气列出数种挖掩体的方式,讲出各种掩体的作用。

总之,他能实战、懂理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新兵。因为这些情况,连里和他走得比较近的几个小战士,便私下议论起来。甚至,有战士大胆推测他的身份:他该不会就是杨得志上将吧?

一位战士发表观点:报纸上登过近期司令员要下连队当兵的消息,就是不知道会下到哪个连队!不会这么巧,就是咱们六连吧?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这几名战士还特意找来一张杨得志开会时,跟干部们的合影。不过,因为合影不是近期的,所以还是他们还是没办法确认。他们拿着照片看了又看,觉得高矮能对上,但胖瘦却有些不像……

这些议论,最终还是传到了杨得志耳朵里。他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再藏着身份也没必要了。于是,便在一次全营大会上向大伙儿“摊牌”了。

在那次大会上,杨得志带着那几位和他一起下连队的干部,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谦虚地说:“谢谢同志们欢迎我们这几个老兵!”

直到这时,那几个怀疑过他的战友们才知道:原来,“藏”在他们身边的不止杨司令员一个人,还有好几个开国少将。他们纷纷表示:这保密工作也做得也太好了。

的连队的兵:58年 几名战士大胆推测 连里刚来的新兵(7)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杨得志等人要离开连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临行时,六连的士兵们自是万般不舍。

杨得志见他们这样,当场提了个请求:把我们的名字也列入六连花名册,我愿永远是六连的一名列兵。此后,杨得志不论去哪里任职,都一直跟六连的那些战友们保持着书信联系。

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将军虽已逝,但他跟六连的往事已成为济南军区的一段佳话。

尾声:

1958年,毛主席一声令下,200多位将军下连队。岁月匆匆,带走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但笔者相信,在他们足迹所到之处,仍有属于新中国将军的传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