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美食电影排行榜(这就是吃货们的A片)
日本最新美食电影排行榜(这就是吃货们的A片)片名就完全点题——最近,Netflix倒像是摸透了我们失望的心情,及时地推出了一档美食纪录片。这还是我们半夜流着口水刷的《舌尖上的中国》吗?《舌尖1》平民化的美食如果走向假大空,那就完全丧失了它的意义。
对于扑街的《舌尖3》,吃货们只能无限惋惜。
精致化的菜品、高级讲究的摆盘、干净的现代厨房、大厨的炫技表演,样子好看,但是食欲全无。
《舌尖3》
别说食欲了, 简直能看得人性冷淡。
这还是我们半夜流着口水刷的《舌尖上的中国》吗?
《舌尖1》
平民化的美食如果走向假大空,那就完全丧失了它的意义。
最近,Netflix倒像是摸透了我们失望的心情,及时地推出了一档美食纪录片。
片名就完全点题——
美食不美
Ugly Delicious
《美食不美》一共八集。
每集聚焦一款最平民化、大众化、日常化的食物,简言之就是最接地气的食物。
比如,披萨、饺子、炒饭、烤肉……
这些食物完全不高级,卖相也一般,简直又土又糙。
但谁都吃得起,家家都吃过,也许你懒得做饭的时候就会随手点这些外卖。这种不中看的美食,却是最中吃的!
当然,节目中的话题从这些最普通的美食,做法,流派,也延展到文化、社会、家庭等。
美食片,重要的永远不仅是美食,还有吃东西的人,和做美食的人。
这次,Netflix用最简单的食材,烹制出了一盘好味道。
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带领我们进入美食世界的,是美国著名的韩裔美籍厨师,张锡镐。
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厨师,善于将各种美食融会贯通,重新组成一道全新的佳肴。
他也是非常成功的餐饮企业家,创立了风靡纽约的餐饮连锁品牌Momofuku,还登上了《New York》杂志的封面。
本片率先出场的是美国人最喜爱的食物,披萨。
披萨源自意大利,后传到美国,经过多年改良,演变出了上百种口味。
业内一直有个争论,现在的披萨,到底更像意大利菜,还是美国菜。
为此,张锡镐去到了美国两家历史悠久的披萨店,托托诺和皮皮。
托托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披萨店,有92年的历史。
现在的经营者骄傲地展示着照片,说是自己的祖父把披萨带到了美国。
他们一直采用最原始的配方,认为这种原始的口味,不需要修缮。
皮皮披萨店则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按照他们的说法,意大利人创造了披萨,而意大利裔美国人完善了披萨。
面对两种互相冲撞的观念,张抛出了一个疑问:
坚持正宗,是否就失去创新;提出改变,是否是在抗衡传统?
有趣的是,善于改良的日本人,创作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好吃的披萨。
食物在演化,而每一次演化都有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就如纪录片介绍的另一道美食,炸鸡。
这款因为《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一句「下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而爆红中国网络的快餐店招牌,不止韩国人爱吃,美国人更爱吃。
炸鸡的风味五花八门,几乎每种都让人垂涎三尺。
但你可能不知道,炸鸡竟和种族歧视有关。
黑人被白人奴役时期,不准养猪养牛,鸡肉是他们唯一能够吃到的肉类。
炸鸡在美国被认为是低等人才吃的,成了一种「种族歧视符号」。
因此,千万别跟黑人说,“下雪天,炸鸡和啤酒更配哦”。
本片不止展现美食,还追溯美食的发展、变化、创新、融合,活生生一部“美食移民史”。
一共八集的长度,还花了不少篇幅来展现中华美食。
但是片中探讨的角度十分有趣,美式中餐。
我们当然知道,美式中餐与中华美食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在外国人眼中,中餐就是左宗棠鸡、春卷、炒饭、炒面。
同样是外国菜,意大利菜在美国盛行,人们甚至能说出不同意面的名字。
而中餐,始终给美国人不高档的印象。
一份朴素的炒饭,永远不可能卖到一千块,除非你给它加上鱼子酱和松露。
还有就是,亚洲餐馆的服务非常简单粗暴。
高效率,但不亲切。
你越粗鲁,就越能得到好服务。
究其原因,美式中餐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那时刚有中国人移民,只是做普通劳力,农业、矿业、铁路、工厂等各个方面,社会地位不太高。
问题是,这些工作也是美国人想要的,因此产生了暴力的抵制行为。
于是,中国人就涌入了两个行业,洗衣和餐饮。
因为传统意义上认为这是女人做的行业,所以美国男性对这两个行业不感兴趣。
但是后来《排华法案》颁布后,正宗的中国厨师无法进入美国。
所以那一百年的时间,都是在那里的中国人依靠想象,做出故乡的食物。
他们并非有经验的厨师,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中餐不值得认真对待。
说来可笑,19世纪末,《纽约时报》还发过一篇文章,严肃探讨“中国人吃不吃老鼠”。
这些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原因,给中餐贴上了廉价、低端的标签。
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撕掉。
还有就是,很多美国人一提到中国菜,就想到味精。
有人说吃了含味精的中餐会有头痛的感觉,会口干,有可怕的紧束感,在脑袋里面收缩,下巴也会麻木……
张锡镐看不惯,马上反驳,人们在意面上撒帕尔马芝士屑,其实就跟在菜里放味精一样。
而你们经常吃的薯片等许多垃圾食品里都有味精。
并且,味精是美国使用最多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大部分不是用在中餐厅,而是食品加工行业。
食物历史学家伊恩说,这不是个体的种族主义,而是大范围的种族偏见。
最有意思的一集,是张锡镐和某意大利名厨的一场辩论赛。
辩题是,意大利脐饺VS 亚洲饺子。
毫无疑问,饺子是中国人先发明的。
还有馄饨,四川人叫抄手,广东人叫云吞。
不过在西方人眼中,饺子和馄饨没有区别,只有「有馅儿的面食」这一笼统的概念,统一叫做「dumpling」。
为了赢得这个辩题,张锡镐特地去了意大利,拜访了一位米其林三星厨师,看看脐饺是如何做成的。
但其实,意大利脐饺跟我们的馄饨没啥两样。
他吐槽, 这就是中国的迷你小饺子啊。
他又来到世界各地,寻访各式各样的饺子。
张锡镐到了中国河北的一个农村,参与了一个老奶奶包饺子的全过程。
老奶奶一边制作,一边念叨。
切菜时候说,切尖儿,别切根。
和面的时候念叨,现在停水了。
张锡镐看着这一切特别感动,他说,这跟意大利老奶奶在做他们的意大利脐饺没有区别,因为都是用心制作的传统家庭美食。
里面包着的,都是爱啊。
当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蒸汽的时候,还有更好的地方提供更棒的美食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寻找美食的时候,张锡镐的身边还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中越混血女司机,脱口秀演员Ali Wong。
没错,就是那个挺着七个半月的大肚子,还坚持做脱口秀,笑爆美国的黄阿丽。
他们一起品尝了中国的小笼包。
嗯……经过黄阿丽的解说,鱼叔怕是再也无法直视小笼包了。
咬开时,汤汁会在口中流出
包子的精液
传统来说,高档餐饮就是白桌布、白餐巾、鲜花、燕尾服、多年以来那就是顶级美食的标配。
但是,张锡镐就想去掉这些有的没的,回到食物本身。
对于不少人来说,家庭美食永远是这世上最美味的。
那种味道,是你这辈子怎么都忘不掉的。
家常菜,也被张称为“丑陋而美味”的食物。
张锡镐想在自己的餐厅里推出这样的家常菜,就算摆盘不精美,卖相不好看。
他想尊重这些文化,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不破坏任何部分。
就像埃舍尔的画,你不知道哪里是上,哪里是下。
或者是巴赫的音乐,不知道哪里开始哪里结束。
味道会触发人的记忆,而他想做的就是触发食客内心的食物。
与完美相比,诚意更重要。
怀着爱意做的食物。
那是一顿美餐和一顿大餐的区别。
到底什么样的食物,才能称之为美食。
每个人心里都有定论。
纪录片中聚焦了几种最常见的食物,以美食带出美食背后的人,窥视其中的文化。
以小见大,从一种平凡的日常食物,你就可以看见世界,看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
这是美食片的真谛。
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中的食,肯定不是《舌尖3》中的食。
也许它们都是“不中看的美食”,丑陋并强势地霸占着我们的胃,让我们朝思暮想,永不能忘。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