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能吃蚁兽吗(世界穿山甲日吃货)
穿山甲能吃蚁兽吗(世界穿山甲日吃货)在疫情爆发的这段时间内,大众拒绝消费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意志逐渐坚定、各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保护穿山甲,从空洞的口号到切实的行动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期间,多家单位和机构呼吁公众除禁止食用穿山甲外,还应抵制消费任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做守法公民,拒绝食用穿山甲”的公益广告。这则公益广告由WWF穿山甲保护中国推广大使撒贝宁出演。在公益广告中,撒贝宁呼吁公众不要食用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物,以免构成犯罪和危害健康。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对吃非常热爱,不仅将“吃吃吃”当作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而且食量还很大,大到每年能吃掉大约7000万只昆虫。没错,这种“吃货神兽”就是人们并不陌生的穿山甲,又称“食蚁兽”
图源: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摄影:Keith and Colleen Begg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穿山甲日”(每年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为世界穿山甲日),旨在让公众意识到穿山甲所面临的困境,同时呼吁停止世界范围内对穿山甲的捕杀行为,保护穿山甲免于灭绝。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近日,有科研团队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但同时,也有业内专家持不同看法,认为当前收集的证据和资料还不足以推论出穿山甲为中间宿主。就此议题的不同意见,目前科技部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人们对穿山甲的关注度也再次攀升。
保护穿山甲,从空洞的口号到切实的行动
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期间,多家单位和机构呼吁公众除禁止食用穿山甲外,还应抵制消费任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做守法公民,拒绝食用穿山甲”的公益广告。这则公益广告由WWF穿山甲保护中国推广大使撒贝宁出演。在公益广告中,撒贝宁呼吁公众不要食用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物,以免构成犯罪和危害健康。
在疫情爆发的这段时间内,大众拒绝消费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意志逐渐坚定、各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WWF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倡导生态文明,对消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说‘不’。我们愿为野生动物贸易市场监测和应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提供技术支持,与执法部门合作并提供能力建设,以协助取缔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告诉记者。
尽管在这场打击盗猎和消费野生动物的战役中,队伍越来越庞大,但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WWF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于2018年对我国内地主要实体市场和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穿山甲制品的调研发现,近几年,实体市场和网络社交平台上销售的穿山甲制品类型主要为甲片加工品、甲片雕刻品,以及用穿山甲爪子制作的配饰等;在一些传统医药批发市场及中药/中成药零售店存在非法销售穿山甲甲片的情况;在个别位于深圳等南方城市的餐馆还存在穿山甲食品的供应。因此,在当前阶段,如何进一步打击野生动物盗猎和贩卖将成为社会各界的“众矢之的”。
穿山甲:我的“铠甲”只是保护色,并不能护体
有一种说法,“穿山甲”源于马来语中的“pengguling”,意为“卷起来的东西”,用来形容穿山甲十分贴切。因为这些可爱的“食蚁兽”们一旦受到攻击,就会把自己蜷缩成球状以抵御天敌。
但实际上,穿山甲的鳞片由角蛋白构成、重叠覆盖全身,只能保护自己免受食肉动物攻击。鳞片的成分跟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指甲的成分相同,并无特殊之处。看起来“刀枪不入”的铠甲对穿山甲而言,只是一种脆弱的保护,在抗盗猎团伙的不断升级的盗猎设备面前,根本毫无抵御能力。
本周,野生动植物正义委员会(Wildlife Justice Commission,简称“WJC”)发布报告《日益扩大:穿山甲鳞片非法交易的产业化迅速发展(2016年至2019年)》。报告强调,大规模的非法交易正在推动穿山甲这一物种濒临灭绝,必须要作为跨国有组织犯罪来加以对待,我们也必须利用先进的调查技术,来对这种犯罪予以有效打击。
这份报告对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查获数据进行了分析。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的52次案件查获中,总共没收了206.4公吨被走私的穿山甲鳞片。关于查获数据的分析表明,非法交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水平增长:重量近2/3的被查获鳞片(132.1公吨)都是在近两年(2018年—2019年)没收的。2019年,单次运送穿山甲鳞片的平均重量为6.2公吨,而3年前仅为2.2公吨。
WJC情报总监莎拉-斯托纳(Sarah Stoner)表示:“我们认为,查获总量只是非法交易总量的一小部分,极有可能还很大一部分的走私并没有被发现。我们的调查方式在量化鳞片非法交易量上面增添了另一个维度,也就是来自于我们关于仅仅在越南储存的穿山甲鳞片(三年里超过16公吨)的情报,以及我们对被发现和查获的鳞片的分析,所以潜在的数字将难以预估。”
尽管根本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穿山甲鳞片具有任何的药用价值,但是穿山甲鳞片还是被视为一种中药成分。报告将分析重点放在非法交易上,以便发现穿山甲鳞片“产量”很高的国家(包括涉足非法交易程度大到不成比例的尼日利亚和越南)、走私路线、运送方法、穿山甲鳞片的黑市价格。分析表明,在有组织犯罪网络的“促进”下,非法交易量出现了显著和快速的增长。
斯托纳说:“野生动植物领域的有组织犯罪并不针对特定的物种,这完全涉及高价值商品和利润率。如果利润率不错,那么犯罪网络将会转向不同的物种。为了予以有效打击,有组织的野生动植物犯罪必须从刑事犯罪的角度以及国际维度予以对待,而不是单单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关注。”
2016年,在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缔约方会议上,8种穿山甲均被列入附录I,所有穿山甲的活体、死体及制品的国际商业性贸易均被禁止 。4年过去了,目前全世界8种穿山甲中,仍有3种属于极度濒危,分别为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马来穿山甲 (M. javanica) 和 菲律宾穿山甲(Manis culionensis)。
穿山甲,本该和大熊猫一般悠闲惬意,无事时,卷起长长的尾巴,偶尔爬爬树,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琢磨着下顿可以吃多少害虫,保护庄稼土地的单纯的“吃货”。可如今,一身的“铠甲”保护不了它们,还一度让它们濒“麟”困境,不断引来盗猎团伙的关注。总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不断打破人与动物的界限,但我们始终相信,也总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打击非法盗猎的队伍中,让盗猎团伙终为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盛宴“埋单”。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