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的居民幸福指数(用法治力量提升百姓)
不同身份的居民幸福指数(用法治力量提升百姓)“太方便啦!想不到跑了一趟就拿到证了。”日前,在姑苏区行政审批中心办事大厅,苏州拙政邻居酒店有限公司法人廖云燕指着崭新的《卫生许可证》,对现在的办事效率由衷点赞。减证便民,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着力百姓“急难愁盼”,姑苏区司法局梳理出11项“问题清单”,涵盖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通过设置群众问题、解决途径、政策速览等不同内容,赋能法治政府建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环节。”姑苏区观前社区党委书记翁明浩介绍,电梯运行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区外来租户较多,搬家、装修全靠电梯进进出出,装载大型物件等损害轿厢配件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姑苏区平江街道司法所联合律师事务所走进小区,与居民代表座谈,商定乘梯公约。“运行期间禁跳挤,电梯厢内禁吸烟。易燃易爆勿进梯,保持清洁勿乱丢。门开门关防夹手,儿童乘梯家长陪。超载铃响要退出,电梯爱护靠大家。”平
推行告知承诺制、保障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助力行政执法刚柔相济……近日,苏州姑苏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姑苏区司法局印发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通知,围绕民生所需,进一步巩固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成果,为姑苏区打造“高质量核心功能区、高标准全域旅游城区、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法治先行,为百姓幸福生活“加梯”
立秋后,江南依然暑气未消。傍晚时分,家住粤海广场小区的刘阿姨,作为姑苏区首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受益者,她像往常一样,早早吃过晚饭手摇蒲扇乘着电梯下楼遛弯了。“我家住在4楼,过去没电梯在楼上怕下来,下来又怕上去。现在每天都要下来和老伙伴们走路锻炼,真的蛮开心的。”
上下楼是出行的第一步,看似小事,却是百姓幸福感的真切体现。姑苏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姑苏区司法局局长黄慧介绍,作为老城区,姑苏区有着明显的区域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旧小区多等现实问题,制约着辖区百姓幸福感的提升。“法治是民生最有力的保障,只有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才能让一项项民生实事顺利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
着力百姓“急难愁盼”,姑苏区司法局梳理出11项“问题清单”,涵盖普法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通过设置群众问题、解决途径、政策速览等不同内容,赋能法治政府建设。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环节。”姑苏区观前社区党委书记翁明浩介绍,电梯运行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区外来租户较多,搬家、装修全靠电梯进进出出,装载大型物件等损害轿厢配件的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姑苏区平江街道司法所联合律师事务所走进小区,与居民代表座谈,商定乘梯公约。“运行期间禁跳挤,电梯厢内禁吸烟。易燃易爆勿进梯,保持清洁勿乱丢。门开门关防夹手,儿童乘梯家长陪。超载铃响要退出,电梯爱护靠大家。”平江街道司法所所长李刚说,通过几轮修订,一份朗朗上口的乘梯公约出台。同时,律师还向居民普及其中涉及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即将出台的《苏州市电梯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并告知一旦违反将会承担相应的后果。
减证便民,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
“太方便啦!想不到跑了一趟就拿到证了。”日前,在姑苏区行政审批中心办事大厅,苏州拙政邻居酒店有限公司法人廖云燕指着崭新的《卫生许可证》,对现在的办事效率由衷点赞。
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在拿证之前要填写一份承诺书。根据姑苏区推行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廖云燕对《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书》,进行逐条阅读,并郑重地署上姓名,前后不到10分钟。
“这相当于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申请人用承诺替代证明,快速办事。”姑苏区行政审批局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丁雄伟介绍,今年以来,姑苏区集中在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司法行政等领域,全力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在申请办理行政事项时,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并依据书面承诺办理相关行政事项,让“减证便民”落在实处。
思想品德鉴定、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公共卫生许可……打开《姑苏区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涉及23个证明事项和7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现在办理相关行政事项,无须出具书面证明,只要填写承诺书。承诺并非一诺了事,必要的监管审核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承诺核查制度、核查协作机制、事前信用评估机制,分类编制核查事项清单,综合运用现场检查、在线核查、协助核查、公示核查等方式,核查比对承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对申请人在承诺前进行信用评估。
姑苏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黄雪峰说,未来还将对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并持续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地见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刚柔并济,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感谢执法人员的悉心讲解,我将尽快办理营业执照,合法经营。”日前,姑苏区拙政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小微执法队在白塔东路沿线巡查时,发现路边有一摊点非法售卖螃蟹,执法人员告知摊主擅自摆摊无照经营违反了相关规定,对摊主进行了处罚。同时,驻队律师耐心释法教育,赢得摊主的认可。
聘请律师驻队参与执法,是姑苏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现执法与服务并举的有力实践。姑苏区城管委法制处处长刘锋介绍,姑苏区景区多、人口密度大,乱停车辆、乱设摊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轻微违法行为占比较高。
“我们在开展‘微执法’的同时,推行‘微服务’理念,打造‘城市管理服务队’,同步做好轻微违法行为查处、指路问询、市民群众应急需求帮扶等工作,切实转变工作方法,提升队伍形象和管理实效。”
“将‘微执法’和‘微服务’有机结合,有利于文明城市建设。”江苏名仁律师事务所律师戴颖作为驻队律师,参与了多次巡查。“我们现场为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当事人了解如何依法办理证照、合法经营。不仅能为执法队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且可以第一时间为违法当事人释法宣法,让当事人更能理解为何被处罚,促进小微执法发挥更好的效果。”
“民有所需,我们有所应。”姑苏区司法局副局长杨宏明表示,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柔性服务化解,只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度高的利民惠民实事,才能真正提升法治政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