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优缺点(正确评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抗渗性能)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优缺点(正确评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抗渗性能)异常渗水对于满足相关要求的基准试件而言,理想的渗水现象应是背水面水迹均匀且随机出现:当背水面出现明水、擦干明水后渗水位置仍有明水渗出且试件劈裂后可明显观察到渗水路径,此时可基本确定抗渗压力。试件密封抗渗试件密封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影响水的渗透路径(水的唯一渗透路径必须是由迎水面至背水面),这样才能保证抗渗仪各阶段水压在迎水面的有效性。CCCW抗渗试验的目的是测试CCCW遇水后堵塞渗水通道的效果和程度,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抗渗等级试验,因此不得人为更改水的渗透方向,这一点尤为关键。正常渗水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下简称CCCW)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水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其防水效果也得到了专家和业主们的肯定。但是,一方面,概念炒作、贩卖假货、谋取高利等行为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研发和检测技术方面的不足,导致客观测评此类材料的防水性能仍存在一些问题。
抗渗性能是CCCW性能检测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一般来说,CCCW抗渗试验过程主要包括涂层制备、试件密封、抗渗试验、抗渗压力评价几个步骤(基准试件制备在标准中有具体的方法,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每个步骤的操作都可能会影响抗渗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非常关键。
涂层制备
要尽可能确保不同基准试块上CCCW涂层用量的一致性和涂刷均匀性,而且去除涂层试件制备的难度远高于带涂层试件。制备的CCCW涂层外观图应如下。
试件密封
抗渗试件密封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影响水的渗透路径(水的唯一渗透路径必须是由迎水面至背水面),这样才能保证抗渗仪各阶段水压在迎水面的有效性。CCCW抗渗试验的目的是测试CCCW遇水后堵塞渗水通道的效果和程度,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抗渗等级试验,因此不得人为更改水的渗透方向,这一点尤为关键。
正常渗水
对于满足相关要求的基准试件而言,理想的渗水现象应是背水面水迹均匀且随机出现:当背水面出现明水、擦干明水后渗水位置仍有明水渗出且试件劈裂后可明显观察到渗水路径,此时可基本确定抗渗压力。
异常渗水
通常异常渗水现象具备下述特征:
1)出现渗水时的水压明显低于/高于其他试件;
2)渗水位置偏于迎水面四周;
3)试件脱模后在涂层位置出现横断;
4)劈裂试件后渗水路径无连续性。
二次抗渗
CCCW具有渗水位置自动修复的功能,但修复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首次抗渗试验结束至二次抗渗试验开始的短时间内修复不可能全部完成,相对其他未透水区域,短暂修复后的透水位置仍属于薄弱区域。因此,在进行二次抗渗试验时,背水面渗水区基本仍位于首次渗水区附近,出现新渗水区的可能性很小。
优筑嘉源母料索样电话 17319118505 (微信同号)
结果探讨
1)大量试验表明:对于没有防水涂层的基准试件来说,由于水化反应持续进行,其二次抗渗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升,虽然这不是检测的必要项目,但是在以研发为目的的测试中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CCCW的二次抗渗能力,应与基准试件进行同龄期的对比试验,或者增加去除涂层的二次抗渗压力试验项目。
2)研究发现:对于货真价实的CCCW,当涂层完全去除后,抗渗压力比仍保在266%~333%范围内;继续去除迎水面至深度约2.5 mm时,抗渗压力略高于基准试件;当去除迎水面至深度3.0 mm以上时,抗渗压力与基准试件完全相同。
这些试验结果与部分企业宣传的短期内渗透结晶深度达1 cm以上、具有迅速止水的功效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炒作概念夸大宣传;二是完全没有理解GB 18445—2012关于抗渗压力的检测特点,标准规定的抗渗压力试验是在一个水压匀速升高的动态过程下进行,不可与静水状态下的涂刷防水效果混为一谈(这样做实际上绕开了CCCW永久性防水的关键特点)。CCCW是具备永久防水能力的功能性材料,不能包治百病,其防水效果的发挥需要时间作为基础。CCCW存在的价值是渗透并结晶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一味地讲究阶段性的渗透结晶深度而忽略同龄期材料自身防水能力的真实变化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