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阳楼和醉翁亭的10字对联(每日鉴赏解读岳阳楼的一副长联)
关于岳阳楼和醉翁亭的10字对联(每日鉴赏解读岳阳楼的一副长联)吕纯阳:吕洞宾,传说他三醉岳阳楼。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二字。【作者】窦垿(1804—1865),字子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末云南罗平人。道光进士,官至贵州知府。【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西城门楼上。相传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即建楼。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由天章阁待制谪岳州,约请其同年、文学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
来源:中国楹联学会
作者:刘太品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 窦垿为岳阳楼撰写的长联
【作者】窦垿(1804—1865),字子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末云南罗平人。道光进士,官至贵州知府。
【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西城门楼上。相传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即建楼。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由天章阁待制谪岳州,约请其同年、文学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二字。
吕纯阳:吕洞宾,传说他三醉岳阳楼。
潴(zhū):水积聚的地方。
- 岳阳楼
【内容简析】 上联以设问引出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位历史名人及传说人物,最后抒发感慨。下联描述岳阳楼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联语用排比、铺陈和当句自对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反映出有关岳阳楼的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之所以著名和雄伟的原因。上联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给人一种悲怆悠远之感;下联末句设问含无穷意蕴,耐人寻味。联文的照应关系贯穿始终:杜少陵为诗,范希文为儒,滕子京为吏,吕纯阳为仙;洞庭湖为潴,扬子江为流,巴陵山为峙,岳州城为镇。联中重复用了四个虚字“耶”和“者”,对于调整对联的结构、增强对联的气势、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奇”,形容词,“看”,动词,前人常有用形容词对动词并视为工;中间部分自对,以人文历史对山川景色,是一般长联中自对常用手法,在这里杜少陵、范希文、滕子京、吕纯阳系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个或历史或传说名人,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州城是与岳阳有关的一些景色,“五言绝唱”“两字关情”“百废俱兴”“三过必醉”系同一类“数词 名词 副词 名词”结构,下联“南极潇湘”“北通巫峡”“西来爽气”“东道岩疆”都是“方位词 动词 名词”结构,可见自对部分对仗还是很精工的。后面“诗耶”“儒耶”“吏耶”“仙耶”正是对前面的四位历史人物的定位,下联的“潴者”“流者”“峙者”“镇者”也是对前面所述的风光的一种说明。这里依然可以看作自对。“前不见古人”与“此中有真意”,分别为陈子昂与陶渊明原句,且“见”与“有”同为动词,“古人”与“真意”均为偏正结构;末后一句“怆然”对“领会”也是形容词对动词,可以视为宽对。
这联有十一个分句,一气呵成,不完全拘于格律,首句“楼”与“君”,“奇”与“看”皆为平声字,但全联节奏铿锵,气韵流转,自成格调。另外,专有名词的格律可以放宽,如此联中节奏点处的“陵”与“湖”,“文”与“江”,“京”与“山”,“阳”与“城”都是平声,但均为专有名词,无法替换,故可以不计平仄。整体而言,此联对仗汪洋恣肆,几近绝伦,读来大气磅礴,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