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适在位推崇什么教(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在位推崇什么教(唐德宗李适)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南诏组成了号称二十万的联军进犯蜀地。李适派右神策都将李晟率四千神策军、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领由邠宁、陇右、范阳各镇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与山南东、西道的唐军联合,一同击败蕃诏联军。范阳军追击至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并攻克新城、维州、茂州;李晟率军追击到大度河外,再次大破蕃诏联军。联军饥寒交迫、陨死于崖谷的达到八、九万人。南诏国王异牟寻大为恐惧,迁都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以避唐军。贞元元年(785年)秋,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次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适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适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乱军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后改为汉)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兴元元年(78
唐德宗——李适(kuò)(二)军事削藩之战29、——藩镇职位传子孙,惟岳上表继父位。李适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驻恒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李适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朝命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
30、——正己病死李纳败,惟岳被杀悦顽抗。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与李惟岳密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李适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其子李纳被击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负隅顽抗。
31、——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朱滔等不满。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32、——平叛兵马经长安,没得赏赐兵哗变。同时,淮西(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李适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
33、——李适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乱责任。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乱军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后改为汉)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李适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
34、——武俊李纳见赦令,取消王号表谢罪。李适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从此,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
35、——打败朱泚复京师,李适才得返长安。二月,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李适又不得不再次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避乱。一直到七月,李适才因为李晟在五月打败朱泚、收复京师,李适才得以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
36、——贞元马燧收河中,叛军怀光败自杀。贞元元年(785年)秋,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次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适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适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
安定西陲37、——李晟追击大度河,再次大破蕃诏军。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南诏组成了号称二十万的联军进犯蜀地。李适派右神策都将李晟率四千神策军、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领由邠宁、陇右、范阳各镇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与山南东、西道的唐军联合,一同击败蕃诏联军。范阳军追击至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并攻克新城、维州、茂州;李晟率军追击到大度河外,再次大破蕃诏联军。联军饥寒交迫、陨死于崖谷的达到八、九万人。南诏国王异牟寻大为恐惧,迁都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以避唐军。
38、——击败两万吐蕃军,乘胜逐北摧砂堡。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尚结赞大举入侵。李晟派部将王佖伏兵于汧城,大败吐蕃,几乎生擒尚结赞。同年十月,李晟派猛将野诗良辅、王佖率领步骑五千,攻打吐蕃摧砂堡,途中击败两万吐蕃军,乘胜逐北,攻克摧砂堡,斩吐蕃将领扈屈律悉蒙,在烧毁吐蕃所储物资后回师。河东节度使马燧率军攻吐蕃,降服河曲六胡州。
39、——投崖溺死不胜数,唐军杀死蕃骁将。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金吾将军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吐蕃军阵亡过半。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部将王有道率军大破东蛮、两林蛮及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使,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唐军杀死吐蕃骁将乞藏遮遮。数年后,收复巂州全境。
经济税制改革40、——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建中元年(780年),李适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41、——官僚商人财纳税,增加国家财收入。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外交与吐蕃42、——吐蕃人随伦入朝,殿中少监使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李适诏令鸿胪寺:蕃客(泛指外国商旅)入京,各自穿本国的服装。 八月,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将吐蕃俘虏五百人送还,以示修好之意。 建中元年(780年)五月,李适派韦伦出使吐蕃。同年冬,吐蕃宰相论钦明思等人随韦伦入朝,并进献方物。次年三月,李适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43、——张镒结赞于清水,会盟厘定国边界。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主动派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于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厘定两国边界。
44、——唐蕃会盟伏士兵,唐朝将士多俘获。贞元三年(787年)五月,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卑辞厚礼求和于河东节度使马燧。李适命大将浑瑊为吐蕃清水会盟使,后定盟于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十月,唐蕃会盟,尚结赞埋伏大量士兵,图谋劫获浑瑊。最终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及唐朝将士多人被俘获。
与回鹘45、——李适册命寿可汗,允其改名为回鹘。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李适任命李涵为入回纥吊祭使。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开始再次称臣于唐朝。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唐朝与回纥和亲,以咸安公主(李适第八女)下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李适册命可汗为汨咄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并允许其改族名为“回鹘”。
46、——回鹘梅录将军来,告知前任可汗逝。次年十二月,汨咄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去世。次年,李适命鸿胪卿郭锋持节,册拜其子为爱登里逻汩没蜜施俱录毘伽忠贞可汗(忠贞可汗)。回鹘派达北勒梅录将军前来,告知前任可汗逝世的消息。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回鹘可汗前来朝贺。
与南诏47、——愿同南诏逐吐蕃,相互保卫永为家。自贞元四年(788年)起,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即以书信往返商洽。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诏旧臣段义忠回南诏洽商。次年,韦皋致信南诏异牟寻,愿同南诏驱逐吐蕃于云岭之外,相互保卫,永为一家。异牟寻与清平官、大军将等密谋大计,一心归唐。次年,南诏派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献表,愿归唐朝。李适赐异牟寻诏书,下令韦皋派使者到南诏安抚。
48、——唐与南诏点苍盟,结束两国战争态。贞元十年(794年),唐与南诏于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了两国四十余年的战争状态。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异牟寻前来朝贺。 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异牟寻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正旦(元旦)。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南诏进献《奉圣乐舞曲》,李适在麟德殿前观赏。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南诏派遣使者朝贡。
其它49、——建中元年日本使,东僰乌蛮来朝贡。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八月,东僰、乌蛮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牂柯、室韦、靺鞨都遣使前来朝贡。贞元九年(793年)七月,剑南西山羌的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国君王,亲自前来朝贡。李适授予他们官职俸禄,送其归国。
50、——剑南女王来朝贺,骠国遣使来朝贡。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剑南西山国女国王前来朝贺。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李适任命权知新罗国事金俊邕袭任开府检校太尉、鸡林州都督、新罗国王。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骠国国王派遣使者悉利移来朝贡,并献上骠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日本国派遣使者朝贡。
个人作品中医51、——贞元集要广利方,称广利方书五卷。李适自撰《贞元集要广利方》,又称《广利方》,原书五卷,书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是书为唐德宗年间颁行,但未见传世。宋人高保衡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称作“正元广利”,正元同贞元。后世之《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均有引文,其中《医心方》二十余处引到《广利方》。
诗文52、——李适善文工于诗,学士论诗夜不寐。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 胡震亨评:“德宗诗尚雅正。”全唐诗》录其诗十五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53、——元日退朝观军仗,中和赐臣宴赋韵。李适部分诗文作品《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送徐州张建封还镇》、《麟德殿宴百僚》、《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三日书怀因示百僚》、《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重阳日即事》、《丰年多庆,九日示怀》、《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九日绝句》。
书法54、——机敏翰墨笔可观,批答奏章畅无滞。李适天资干练、机敏,批答群臣奏章时,言辞流畅无滞。《宣和书谱》称:“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还曾收录有他的行书作品《批答赵惠伯表》。 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其“翰墨落笔可观”。
人物评价总评55、——一番改革遭挫折,雄心竟然消失尽。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李适深知安定的可贵,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但是,李适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李适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李适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
历代评价56、——性灵太急不容忍,贼虽奔亡忧未艾。贾隐林:然陛下性灵太急,不能容忍,若旧性未改,贼虽奔亡,臣恐忧未艾也。陆贽: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俭约,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
——天衢尚梗师旅殷,痛心呻吟声未息。臣昨奉使军营,出经行殿,忽睹右廓之下,榜列二库之名,戄然若惊,不识所以。何者?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痛心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
——诸道贡珍私别库,万目所视孰忍情。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情?窃揣军情,或生觖望,或忿形谤讟,或丑肆讴谣,颇含思乱之情,亦有悔忠之意。是知氓俗昏鄙,识昧高卑,不可以尊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57、——不信宰相信他人,奸臣乘间弄威福。崔宁:圣上聪明英迈,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 杜黄裳: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李吉甫:德宗自任圣智,不信宰相而信他人,是使奸臣得乘间弄威福。
58、——初总万机精治道,思政若渴视民伤。刘昫:①德宗皇帝初总万机,励精治道。思政若渴,视民如伤。凝旒延纳于谠言,侧席思求于多士。其始也,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放文单之驯象;减太官之膳,诫服玩之奢;解鹰犬而放伶伦,止榷酤而绝贡奉。百神咸秩,五典克从,御正殿而策贤良,辍廷臣而治畿甸。此皆前王之能事,有国之大猷,率是而行,夫何敢议。
——天才秀茂文雕华,洒翰金銮淮南作。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銮,无愧淮南之作;属辞铅椠,何惭陇坻之书。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于兹。然而王霸迹殊,淳醨代变,揆时而理,斟酌斯难。苟于交丧之秋,轻取鄙夫之论,历观近世,靡不败亡。德宗在籓齿胄之年,曾为统帅;及出震承乾之日,颇负经纶。
——奉天之窘为涕零,罪已之言补何益。故从初罢郭令戎权,非次听杨炎谬计,遂欲混同华裔,束缚奸豪,南行襄汉之诛,北举恒阳之代。出车云扰,命将星繁,罄国用不足以餽军,竭民力未闻于破贼。一旦德音扫地,愁叹连甍,果致五盗僭拟于天王,二朱凭陵于宗社,奉天之窘,可为涕零,罪已之言,补之何益。所赖忠臣戮力,否运再昌。
——聪明文思睿作圣,保奸伤善听断令。虽知非竟逐于杨炎,而受佞不忘于卢杞。用延赏之私怨,夺李晟之兵符;取延龄之奸谋。罢陆贽之相位,知人则哲,其若是乎!贞元之辰,吾道穷矣。②聪明文思,惟睿作圣。保奸伤善,听断不令。御历三九,适逢天幸。赐宴之辰,徒矜篇咏。③德宗黜贤相,位奸臣,致朱泚、怀光之乱,是失其人也,岂尤其时哉!
59、——天未悔祸乱相仍,经费不充额又建。孙何:故德宗之初,首降诏书,追行古制,天下钱谷,皆归文昌,咸谓太平可致。而天未悔祸,叛乱相仍,经费不充,使额又建,于是裴延龄以利诱君,甚于前矣。
60、——朝廷益弱方镇强,至于唐亡患以此。欧阳修: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
61、——至延龄辈宠磐桓,不移如山昏佞济。宋祁:德宗之不亡,顾不幸哉!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吴奎: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闇之主。
62、——拨乱之志识度浅,资性猜愎信非人。司马光:德宗愤积世之弊,悯唐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城之盗先起,于是困辱于兴元,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
63、——元帝德宗是同道,不怪人臣戾不忠。王安石:陛下(宋神宗)能为尧、舜、禹、汤、文、武所为,即髃臣自当同心同德,若与汉元帝、唐德宗同道,即不须怪人臣多乖戾不忠信也。
64、——即位之初好贪功,三叛父子三十年。苏辙:帝即位之初,好名而贪功。河朔三叛,父子相袭三十年矣,帝将以天下之力胜之。田悦惊疑而起,朱滔、王武俊和之。帝使马燧、李抱真、李芃三将往迎其锋,胜负之势未决也。帝急于成功,复使李晟出禁卫之兵,李怀光举朔方之众,五将萃于魏郊。
——泾原变起忙避寇,半年而归帝厌兵。而淮西李希烈乘间而起,兵连祸结,常赋所不能赡。于是为之抽贯算间,假贷商贾,空内以事外,关中已乱,而帝不知也。……帝犹意西师可以必克,忽其言不用。未几而泾原叛卒之变起,仓皇避寇,半年而归,帝亦老而厌兵矣。
——无常之心勇后怯,有常之心勇怯当。于是行一切之政,专以姑息涵养藩镇。凡节度使死,将佐之得士心者,皆就命留后。虽以篡夺请命者亦如之。……由此观之,帝常持无常之心,故前勇而后怯;贽常持有常之心,故勇怯各得其当。
65、——危乱之中不可贽,延龄之谮弃如屣。范祖禹:①德宗于危乱之中,斯须不可无贽,及其用裴延龄之谮,则弃之如脱屣然,于所厚如此,宜其无所不薄也。②德宗好察而不明,是以致乱,而不自知其非。
66、——畏缩摧抑抱虎羞,媚妩不暇苟无事。何去非:陵夷至于大历、贞元之间,两河方镇日以强肆。而当时之君,畏缩摧抑,常若抱虎包羞,含垢媚妩不暇,以苟旦暮之无事。而陵犯益至,虽内设禁军,统以阉尹,然亦不足以待天下之变。故泾师之乱,而神策六军,召之无一至者,从奉天之幸者四百士耳。
67、——君子易退小人难,二者并用小人留。任伯雨:人才固不当分党与,然自古未有君子小人杂然并进可以致治者。盖君子易退,小人难退,二者并用,终于君子尽去,小人独留。唐德宗坐此致播迁之祸,建中乃其纪号,不可以不戒。罗从彦:若唐德宗,则察而不明。
68、——齿胄之年为统帅,励精治道壮大猷。《宣和书谱》:初在宗藩,誉望已著。性识强敏,一经于目,往往不待学而能。其所以自任者,亦复如此。齿胄之年,便为统帅。既总万几,颇励精治道,思前王能事,以壮大猷。故群臣章奏来上,皆即批答,笔无滞思,翰墨落落可观。
69、——自古昏主政不明,轻弃功臣真可叹。洪迈:朱泚据京师,德宗播迁奉天,李怀光继叛,李晟孤军坚壁,竟平大难,而德宗用张延赏之谮,讫罢其兵,且百端疑忌,至於鞅鞅以死。自古昏主不明,轻弃功臣如此,真可叹也!钱时:德宗,猜忌之主也。
70、——畴咨惟勤志意锐,斤斤其明强自遂。孙承恩:畴咨惟勤,志意亦锐。斤斤其明,强幸自遂。忌刻于始,姑息于终。弊源在兹,多言何庸。 王家屏:猜防苛细,即使听断甚精,如汉宣帝、唐德宗,竟何补于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