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引气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混凝土含气是先消后引好还是先引后消好)
混凝土引气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混凝土含气是先消后引好还是先引后消好)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找我之前一个关于清水混凝土的回答,清水混凝土嘛,对外观气泡要求很高,我就是按照上面总结的这套经验,在很多项目上做到不错的外观的。 第三,混凝土先消后引好还是先引后消好。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让大家看清提干,是混凝土!还有,回答什么先消后引好的有种理由是消掉有害的大气泡,引入小气泡,对混凝土好,这是一个我很尊敬的老教授给我提的这个观点,嗯……我不做反对,但不能完全赞同,不反对是因为其实我们第二点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调节气泡的引入性能,稳定性能,粒径分布等性能,和这位老教授观点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我给出自己观点,我更多的偏向于先引后消。首先,我们提出的引气,消泡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中的事实!不管引气还是消泡,两个过程都是动态的,千万不要静态来看,引气是混凝土搅拌的时候才能引进去气,就像洗衣粉溶水里,不会有泡沫,需要搅一搅才有泡沫产生,不是化学上的加了引气剂就会自己产生气泡,
第一,外加剂,关于先加消泡剂还是引气剂,这个顺序其实真心无所谓,说什么先加消泡剂再加引气剂就是先消泡再引气;或者先加引气剂,再加消泡剂就是先引气后消泡。这种理论我不想反驳,只想呵呵。简单的说复配就是个物理混合过程,凭什么一个物理混合过程就能改变一个体系的稳定状态呢?按这个理论是不是我在白水里先加糖,再加盐我尝的味道就是先尝到甜,在尝到咸?所以我的结论是和顺序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咱们再说第二点。
第二,关于混凝土,说到混凝土的先消后引或者先引后消,这个还得说回咱们外加剂,当然咱们第一点已经否认了和顺序有关,那和什么有关,和引气剂,消泡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引气剂种类很多了,什么皂苷类啊,磺酸类啊,等吧,种类很多,翻书或文献都能找到,但我从我们用的几种引气剂从表现状态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气泡粒径很连续,就是溶解一点引气剂,然后摇晃一下,气泡表现出有大有小(问这个问题或者到时候有人看这个问题的都是搞混凝土的,我用连续级配这个词来表达可能各位能明白这种气泡分布)第二种气泡粒径小而致密,我用单一级配这个词来表达。第三种,气泡较大,且易破。三种引气剂从引气性能,气泡稳定性能,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性能,各有优劣,有兴趣咱们可以后面来讨论。消泡剂种类也有很多,什么醚类的,有机硅类的,等等。从个人观点可以把消泡剂分为两种性质的消泡机理,一种是抑泡,一种是排泡。解释一下,抑泡就是抑制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产生气泡,排泡就是混凝土入模后,振倒的时候混凝土更容易排出气泡。有兴趣咱们后面可以讨论。打个小总结,混凝土先消后引或者先引后消都是通过调节引气剂和消泡剂种类和用量来做到的,咱们发散一下思维,跳出我们混凝土这个格局,看看外面的行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啤酒的泡沫致密而缓慢的破掉,而雪碧等汽水的泡沫就较啤酒的大且更易破裂。为什么星巴克咖啡的奶沫能如此稳定而致密,我们买的便宜点咖啡奶沫一会就破掉了。为什么火锅店的火锅没有油沫,在家自己做的底料煮一会油沫子多的要死(是不是暴露了我是个吃货四川人)。其实这些都是消泡剂,引气剂种类和用量比例的调整的结果。
第三,混凝土先消后引好还是先引后消好。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让大家看清提干,是混凝土!还有,回答什么先消后引好的有种理由是消掉有害的大气泡,引入小气泡,对混凝土好,这是一个我很尊敬的老教授给我提的这个观点,嗯……我不做反对,但不能完全赞同,不反对是因为其实我们第二点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调节气泡的引入性能,稳定性能,粒径分布等性能,和这位老教授观点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我给出自己观点,我更多的偏向于先引后消。首先,我们提出的引气,消泡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事实中的事实!不管引气还是消泡,两个过程都是动态的,千万不要静态来看,引气是混凝土搅拌的时候才能引进去气,就像洗衣粉溶水里,不会有泡沫,需要搅一搅才有泡沫产生,不是化学上的加了引气剂就会自己产生气泡,那叫发泡剂;消泡剂也是,抑泡种类的消泡剂是抑制搅拌的时候引入气泡,排泡种类的是混凝土浇筑后,通过一些设备的振捣作用,气泡大量的被排出来,消泡剂不是说我加进去,就把混凝土的气泡吸收掉。说清楚这个事实之后,大家就可以判断混凝土是先引气好还是消泡好了,首先肯定是引气好啊,混凝土拌合之后有一定含气量,这样的话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都会比含气量很低的混凝土好,这个应该不用多做解释吧。然后就是浇筑入模,入模之后稍微一振捣,气泡快速被排出来,拆了模的外观肯定比气泡没有被排出来的外观好不少,并且密实度也较气泡没被的好,强度也比气泡没被排出的高。
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找我之前一个关于清水混凝土的回答,清水混凝土嘛,对外观气泡要求很高,我就是按照上面总结的这套经验,在很多项目上做到不错的外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