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1岁女巨人2.3米(她被称作安徽女巨人)
湖南21岁女巨人2.3米(她被称作安徽女巨人)姚德芬十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是却特别能吃,一餐就可以喝掉一碗粥;到了两三岁,她一个人的饭量甚至是哥哥姐姐的两倍,并且生长速度也快得惊人。在她出生之前,家里已经生有两男一女,父亲姚直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家境贫寒。2012年,姚德芬在医院离世,年仅40岁。姚德芬一生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1972年,姚德芬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出生时就已重达6斤。
文|璋队长
编辑|璋队长
姚德芬,比姚明高10厘米,是中国第一女巨人。
她保持了30年吉尼斯最高身高世界的纪录,但如此高的身高,却没有为她带来名和利,反而造成她多年的烦恼。
2012年,姚德芬在医院离世,年仅40岁。
姚德芬一生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01.村子里的女巨人1972年,姚德芬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出生时就已重达6斤。
在她出生之前,家里已经生有两男一女,父亲姚直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家境贫寒。
姚德芬十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是却特别能吃,一餐就可以喝掉一碗粥;到了两三岁,她一个人的饭量甚至是哥哥姐姐的两倍,并且生长速度也快得惊人。
母亲看这个孩子长得如此之快,便将哥哥姐姐之前穿过的衣服给姚德芬穿。
可姚德芬的身高像是吹了气球一样不停地在生长,六岁的时候,哥哥姐姐的衣服已容不下姚德芬的身躯,母亲只能将自己的衣服给女儿穿。
八岁时,姚德芬已经长到1米6,比妈妈高一个头了,9岁以后,身高更是疯狂地增长,邻居都感到无比地惊讶。父母亲更是开心,姚德芬长得高,力气也大,可说是农地里的得力助手。
10岁那年,有一日,姚德芬砍完柴走下山,路上,弟弟突然跑来对她哭道:
“救命!姐姐!”
原来是几个邻居熊孩子在欺负姚德芬的弟弟,可随后他们见弟弟躲在高大的姚德芬身后,还以为是对方妈妈来了,便吓得鸟兽散。
这么高的身高,让她成了弟弟的保护伞,却也成为她的困扰。
10岁的年纪,正值孩子爱玩的时候,但是村里的孩子都没有人要和她一起玩,常常有人嘲笑她长得像头“牛”;孩子们都不喜欢她,只因为她长得“比较高”,觉得她是一个“怪物”。
姚德芬开始感到自卑,将一切都怪罪在自己的身高上,她使用了一些激烈的手段想阻止自己继续长高:故意不吃饭,却一直干很重的活。
妈妈知道后,就安慰着她,要她别做傻事:
“芬子啊!可别啥事都往心里去啊,我们会一辈子养你,谁也别想欺负你!”
在听到母亲这样一番话之后,姚德芬心里好受许多;挫折使人成长,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知道父母将自己拉拔到大有多么的不容易。
早熟的姚德芬心想,自己唯一能够为家里做的,就是帮贫困的家里,多干一些活。
从13岁开始,姚德芬便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此时她的身高已经到达一米九,体重超过200斤,过去几年母亲熬夜赶制的衣服,隔没多久就会像“缩水”一样短了下去。
15岁时,姚德芬身高正式突破2米,体重将近300斤,脚长37厘米;一顿饭至少要吃5到7大碗,相当于每天就要吃掉家里两三人份的粮食,父亲为了她每年要多买了1000公斤的大米。
不过吃得多,干得活也多。
姚德芬力大无比,两桶满满的水,她不用扁担就可轻松提起,健步如飞;50斤的柴,村子里力气大的小伙扛下山都气喘如牛,姚德芬却轻松自在,感觉毫不费力。
就这样,姚德芬就这么在安徽的山村里生活着。
由于当时信息流通不发达,山中很少与外界往来,所以有如此一位女巨人却鲜为人知,直到15岁这年,因为一件事让她一炮而红……
02.人生之路跌宕起伏15岁之前姚德芬没有生过病,身体一直以来都很硬朗。
但在1987年7月的某一天,她突然连续好几天高烧不退,嗓子哑了,头痛剧烈,村里的医生都治不好她,母亲只好将姚德芬带到三公里外的镇上去看病。
这是姚德芬第一次进城,第一次看见汽车是长啥样,边走边看,她觉得一切都好新鲜,可正当她在欣赏路上风光时,她鹤立鸡群的身高,反而也成为了路人大开眼界的“风景”。
街道两旁围着看热闹的群众,姚德芬好似英雄般被夹道欢迎着,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就跟着她进了医院。
母女俩进了门诊间,姚德芬还不小心“叩”的一声撞上了门框。
经过医生的诊断,她被确诊为“扁桃体发炎”。
接下来的一个月,姚德芬天天打针吃药,但病情却不见好转,于是医生建议前往南港镇卫生院治疗。
母女俩乘着三轮车一路来到南港,下车时一位市集卖菜的老奶奶看见姚德芬如此高大,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吓了一跳,但仔细桥清楚之后才发现:“是真人”,便大喊道:
“来看哪!好高的丫头! ”
市场上的一群民众蜂拥而至,姚德芬和妈妈走到哪一群人就跟到哪。
姚德芬出现在南港镇的事情,引起南港中学的体育老师注意,他写信给舒城县体委告知此事,体委一行人为了确认真伪,就来到了医院。
经过老师们的测量,发现姚德芬的身高已达2米05,比当时正火的篮球女星郑海霞还高1公分,顿时让体委们喜出望外,教练们像是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认为培养姚德芬成为“郑海霞第二”指日可待!
不久之后,一位舒城县广播站的记者前来南港采访了姚德芬,并且经由《合肥晚报》将她报道了出去,紧接着新华社也跟着报道了此事,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从安徽省到全国乃至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少女巨人”的名号,姚德芬顿时成为了知名人士,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上了热搜。
名气火到国外,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来认证她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女巨人”(2米33),该记录保持了30年。
姚德芬成为了名人,待遇同时也提高了许多。
由于扁桃体发炎的病还没好,还在治病的她被安排进了单人病房;安徽省体委会得知了本地出了一个比郑海霞还高的“巨人”,便下达指示,要求在她病好之后,要给她全身仔细的身体检查。
郑海霞
1987年8月,安徽省体校篮球队教练来到医院,和医生一起检查姚德芬,判断她发育一切正常,确定姚德芬没有大碍后,省体委准备过阵子将她接到合肥开始训练。
但是没过多久,八一女篮队领导打来的加急电报,想要特招姚德芬进入八一女篮,顿时让省体委手忙脚乱,在协调之后,还是先让姚德芬进入体校。
顿时间,姚德芬成为了篮坛炙手可热的人才,所有人都对她寄予厚望。
省体校为她定制了2米4的大床,准备了大号球衣和大号运动鞋,并且将她的户口也转到合肥。
姚德芬来到体校,教练开始对她做一系列的测试。
首先是篮球投篮测试,10个球,她可以投进6个,手感还不错;力量测试,她一个人可以扛起100斤的重物,力大无穷,但是,跑步环节,却让姚德芬力不从心。
400公尺的操场,她跑了一圈便已气喘如牛,体力不支。
教练们认为只是单纯的体力训练不足,让姚德芬接着继续练。
姚德芬也明白,自己不能随便放弃,一想到还在田里晒着太阳工作的父母,她咬着牙也要继续练下去。
她每天早上都练习晨跑,训练也格外认真,但1个月下来,却不见她有半点进步,姚德芬自己也感到苦恼,于是就花了更多的体力训练,可没想到,这么一练反而将她的身子给累出病来了。
某一日,姚德芬跑完步后便倒在操场上,教练一看连忙将她送一住院,结果这一住就是将近一个月。
安徽省体委在她住院期间,并没有对她放弃希望,曾多次派人前往探病,鼓励她。
9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安徽省的医学专家对姚德芬展开一系列全身上下的检查,这才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医生确诊姚德芬为:“混合性脑腺瘤病”。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巨人症”,病发原因为脑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的身高异常,若不及时治疗,恐有生命危险。
在无奈之下,安徽省体校待她病稍微好转之后,只能通知姚德芬退学。
姚德芬的高大并非源自于天生,而是源自于疾病,她没有办法成为如郑海霞般在场上叱咤风云的球员,只能回归一般人的生活,篮球梦被狠狠地击碎。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她的爸爸还生了胃病,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她们家没有钱,只能仰赖姚德芬和家中几个孩子出去工作赚钱,改善家计。
但是找工作谈何容易?
姚德芬早已辍学,没有任何文凭,加上身高实在太高,导致她在外面很难找到工作。
在确诊“巨人症”后的五年期间,她换过了许多工作,过着漂泊的人生。
此外,姚德芬还在继续长着,23岁身高来到了二米三,已经比姚明的身高还要高了。
那些日子,不乏有记者前来采访,对记者姚德芬总是笑脸以对,热情地回答所有问题。
随着受访次数增加,曝光度同时增加,机会也随之上门。
1992年4月,安徽省杂技团的安海,看了姚德芬的报道突发奇想,决定邀请她“出山”演出。
当他来到姚德芬家时,看见曾经的女巨人已不能再干重活,这几年她因为巨人症的脑下垂体肿瘤已无钱医治,病情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长越高,生活反而越吃力。
安海马上和老父亲谈论了马戏团的事情,只见老父亲听了后脸色凝重道:
“她除了个高,啥都不会,跟你卖什么艺呢? ”
安海安抚道:
“她不会,我们可以教她,我们看中的就是她个高”
姚德芬一听也觉得是个好机会,便央求父亲答应此事,可此时母亲不乐意了,妈妈觉得这简直是将自己的女儿当作动物一般展示。
姚德芬对母亲说,自己在马戏团能够学到一些表演技术,还可以赚钱,是个难得的机会,工资安海开了250块钱一个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收入还不错,要母亲不要担心。
拗不过女儿的坚持,母亲之后放手让女儿去马戏团工作。
姚德芬和马戏团签订了5年的合同,就此开始了马戏生涯。
她随着马戏团走过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广州等全国超过30个城市巡回演出;姚德芬的表演非常简单,只要往台上一站,变几个魔术,再来请一个“袖珍姑娘”坐在她肩上唱歌,随后便结束表演。
在马戏团这五年,是姚德芬人生中最快乐的五年,因为她终于可以真正靠着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了;到了第四年,老板安海因病退出马戏团,新继任的老板很是大方,将她的薪水调至1000元。
姚德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趁着身体还行,还走得动,就要多赚一些钱。
“也许,当我站不起来时,我就不会再到处漂泊了”——姚德芬。
五年过去,姚德芬从马戏团退役,原本她还想继续干,但身体实在是不允许。
她忙于工作,病情已经持续恶化,只要一运动,手肘、膝关节、脚踝关节就会阵阵刺痛,此外,由于脊椎承受过重的体重,逐渐畸形,让她疼痛难耐,走路只能驼着背,生活中的一切,全部交由母亲打理。
接下来的这几年,她只能在家休养,此时她身上的状况,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
03.余生“活到今天,我别无所求,只希望有人能帮我治好关节疼痛病,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姚德芬长期被身体上的各种疼痛折磨着,远在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知道了情况,于是就联络了她,说明可以提供免费手术。
1999年,姚德芬摘除了脑下垂体的肿瘤,手术成功,恢复良好,但是必须长期吃药观察以免复发。
但是手术后,她却出现了后遗症,有容易晕倒现象。
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生从一档英国探索频道的节目中得知了姚德芬的处境,2006年5月17日专程将她接到上海治疗。
距离上次手术又过了几年,后遗症带来的并发症已让姚德芬行走困难,同时高血压慢性病也已找上了她。
到了上海之后,医生进行了评估,制定了适合的方案,姚德芬即将进行手术,但手术费用将近10万元,她们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治疗。
对此,英国探索频道的工作人员,自发付清了一部分的医药费用,而上海瑞金医院内部也展开了募款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间自有温情,大家都希望能让“女巨人”的病好起来。
终于,凑齐了经费,姚德芬顺利进行手术。
手术完后,姚德芬很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之后她也真的累了,只想回安徽和亲爱的家人一起过日子。
因为家中只剩下老母亲,父亲早在她从马戏团退休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其他兄弟姐妹也都成家立业。
回到家后,母亲不离不弃,继续照顾着她,如同小时候对她说的一样,“要照顾姚德芬一辈子”,母爱令人动容。
姚德芬和母亲的生活非常简单,衣服也穿得朴素,但她们却感到平静而幸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姚德芬穿了快十年的鞋子已经磨坏,这双鞋还是托人远在浙江定制的78码超大尺码鞋子,是一般人的两倍大。
当时社交网络不发达,在手术后,大家渐渐地就淡忘了这位曾经的女巨人,但幸亏英国探索频道的栏目组还有持续追踪和记录,让姚德芬没有鞋穿的事情被远在德国的工厂知道了。
工厂老板马上定制了三双鞋,千里迢迢送给姚德芬。
但是这一切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姚德芬对于外界的关心和帮忙她都心存感激,但心里最不舍的还是一直守候在身旁的老母亲。
她们没有经济来源,收入靠着家里的兄弟姐妹们接济,生活一直以来都不是那么好,常常三餐不继。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妈妈坚持每天帮姚德芬洗衣服、做饭,拖着日渐苍老的身躯,扛下照顾姚德芬的重担。
邻居都劝她,别这么辛苦,可以让其他兄弟姐妹们分担照顾,但母亲依然不愿意放弃姚德芬:
“女儿出嫁前,她永远是我的宝贝”。
的确,姚德芬并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去追寻爱情,结婚嫁人;曾经在15岁的时候,家人安排过一场婚事,但因为要入体校的关系,便无疾而终。
随着她声名大噪,身边追求者也不少,情书也收了不少,
只闻楼梯响,不见其人,往往追求者看到真实的面貌,就被她身高吓得避之唯恐不及。
姚德芬曾经开玩笑地对记者表示:
“我长这么高,谁要娶我?”
对于爱情,在姚德芬生病之后,她便已不敢再奢求。
2012年令人难过的事情发生了,病房内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是姚德芬的妈妈。
术后6年的功夫,姚德芬病情持续恶化,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得年40岁。
04.总结她并没有像郑海霞一样幸运,也没有姚明般的天赋,一生都在漂泊,令人感叹。
如今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明,若还有如此身高的人出现,或许将不会遭受如此对待。
我们佩服她对生命不屈不挠的态度,即便得病仍旧心存感激,积极面对一切。最伟大的是她母亲的不离不弃,“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姚德芬的母亲令人敬佩。
人的一生或许就是如此,经历风风雨雨,仍勇敢前行,才能不负此生!
参考文献赵晓梦:亚洲第一女巨人姚德芬的人生写真(现代妇女杂志,1998)
|往期精彩回顾:伏明霞:退役后嫁大26岁老公,结婚5年生3娃,70岁丈夫想生第四胎
穆铁柱告别式:郑海霞哽咽,姚明表情凝重,八一队几乎全员到场
“独臂排球将军”陈招娣:生前拼命三郎,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哀悼
亚洲第一女中锋郑海霞:嫁给粉丝,11年没生娃,如今他们幸福吗?
“体操女皇”程菲:25岁退役,如今身材走样,父亲只求嫁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