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2013版把这首诗后移到第四单元,我认为这样更合适。自上世纪初发轫,新诗创导者秉承着文化革命“我手写我心”的宗旨,一度导致新诗诗意丧失,文本粗浅。到达三十年代,一大批优秀诗人蜂涌而出。何其芳这首《秋天》就反映出新诗“由口语向古典回探”这一迹象。同选在这本诗集里的《秋天》,在形式上具有同样的特点,就不意外了。至于“音乐的美”,很多赏析文章都从节奏划分的角度作了相当精细的分析,如《教学参考书》“练习说明”三“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诗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的解说中,就把每一句的节奏都划分得一清二楚。

不想再为语文学习而发愁

就赶快关注我们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1)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2)

刘英平:河南息县三中高级教师,省级骨干,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网名“老英”,主持诗先锋“现场诗歌俱乐部”论坛、“大息地”论坛,管理“新教师成长网”网站。

能读就会写:感受新诗的韵律之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2013版把这首诗后移到第四单元,我认为这样更合适。

自上世纪初发轫,新诗创导者秉承着文化革命“我手写我心”的宗旨,一度导致新诗诗意丧失,文本粗浅。到达三十年代,一大批优秀诗人蜂涌而出。何其芳这首《秋天》就反映出新诗“由口语向古典回探”这一迹象。

同选在这本诗集里的《秋天》,在形式上具有同样的特点,就不意外了。至于“音乐的美”,很多赏析文章都从节奏划分的角度作了相当精细的分析,如《教学参考书》“练习说明”三“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诗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的解说中,就把每一句的节奏都划分得一清二楚。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3)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需要提示学生的是,诗歌的节奏划分不固定、不唯一,但也不能随心所欲。

诗歌之美,首先体现在音韵上。一首诗好与不好,读一遍就有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何其芳的这首诗是成功的。要成功地做到这样,除了闻一多先生所提倡的“三美”之外,诗人还采用了另外的技巧。

一方面是叠词的使用,如“丁丁”的伐木声,“轻轻”的摇桨;另一方面是相同句式的并举,如第一、二两节都采用省略了主语的动宾结构句:“震落了……”,“放下……”,“收起……”,然后再在动词前附加一定的修辞语:“用背篓来装……”,“向江面的冷雾撒下……”;最后,就是第三节前三句都使用“了”字句。

这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产生了真正的韵律。尽管每节都五行,每节最后一行句式相同,却因诗人把长短句相间安排,读后丝毫没有机械重复之感。尤其是最后一节,前三句都是“了字句”,第四句突然就插入一个问句,这样整节诗都活跃起来。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4)

艾兹拉·庞德说:写得好,就是控制得好。

然后,就是全诗的完成时语调。可以想象,如果把这首诗译成英语,一定有很多“完成时态”:秋天的“声”与“香”完成了,就“栖息”在农家小院里;秋天的“色”与“触”完成了,就“游戏”在渔船上;秋天的一切都完成了,远去了,就虚化了、高远了、也明净了,幻化在“牧羊女的眼里”。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反复读一读,再稍加示范,一定能感受到新诗的韵律之美。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理解诗意,感知诗歌的意蕴之美,才合乎认知的规律。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5)

附何其芳《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自己写诗该怎么写(写诗感觉很难不)(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