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简介概况(说说琉球群岛的前世今生)
琉球群岛简介概况(说说琉球群岛的前世今生)明太祖听说琉球“三山分立”,纷争不息,便下诏书说:“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听说中山王已经领诏,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赶紧争先恐后地派使臣远渡中原,向明太祖称臣入贡。明太祖的诏书是这样说的:“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明太祖的诏书,对于琉球三国上上下下的所有民众来说,不啻于天外纶音!琉球国中山王察度率先领诏,并派遣王弟泰期跟随杨载入朝称臣。
遥远的东方有一片美丽的群岛,该群岛包括有大小岛屿55个,陆地总面积高达3 090平方公里,最西端的岛屿在晴天可以望得见台湾,最南端的岛屿所处纬度比台北还南。
这个群岛一开始没有自己的名字,岛上只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这是一片无名群岛,群岛上渺无人烟,后来,有一对夫妇远航漂流而来,到岛上定居。他们搭棚垒屋、开荒种地,繁衍后代。“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也不知过了多少春夏秋冬,岛上的人口渐渐多了起来。为了统一管理,人们选举出了第一位领袖“天帝子”。天帝子传国二十五世,有叛臣利勇作乱,义臣尊敦起兵平乱,取代了国君的位置,称舜天王。舜天王又传国若干年,于某某年分裂为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的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这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岛上的三国终于与外面的世界接轨了——中原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了碧波万里的东海之上有这样的三个蕞尔小国,大感兴趣,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三国,诏书中统称三国为琉球。
琉球,从此成为了这片群岛的正式名称。
这一年,是大明王朝洪武五年,按西元纪年算,是1372年。
明太祖的诏书是这样说的:“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明太祖的诏书,对于琉球三国上上下下的所有民众来说,不啻于天外纶音!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率先领诏,并派遣王弟泰期跟随杨载入朝称臣。
听说中山王已经领诏,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赶紧争先恐后地派使臣远渡中原,向明太祖称臣入贡。
明太祖听说琉球“三山分立”,纷争不息,便下诏书说:“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
三王领诏,震震惶惶,从此罢战息兵,共尊明室。
琉球因此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属国,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
实际上,在明太祖颁发诏书之前,琉球早已与中国的民间有交往了。
琉球国在大明王朝的引领和教化下,开始学习中原文化、礼仪、生产。并于 1650年用汉语自撰成了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该书称:“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也就是说,琉球人认为,琉球的名字最初应该是“琉虬”,由隋朝人朱宽所命名。而在中国史书《隋书》上,也真记载有与琉球交往的条文,不过,该条文上文字所记却是:“流求”。
后来的另一部史书《元史》则写作为“琉求”。
民间的文献又称“留仇”。
由“琉虬”至“流求”,由“流求”至“琉求”,最后至“琉球”,则琉球的名字正式固定下来了。
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成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上也实事求是地说:“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
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始,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以使自己的王位名正言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向琉球人民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灭了其他两国,建立起统一的琉球王国,然后向中国汇报,请求继续朝贡。
于是,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
从此以后,琉球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进贡,谨守臣节。即使明朝灭亡,琉球王仍尊中国为正朔,继续与清朝保持藩属关系。
但是,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垂涎于琉球王国的富庶,派萨摩藩率军攻打琉球,俘虏了琉球国王尚宁,强逼其写下誓文,每年向萨摩藩输粮8000石。
日本将这每年勒索来的8000石粮食说成是琉球的主动“上贡”,从而咬定琉球“自古”就日本的“藩属”。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再满足于琉球的“藩属”状态,开始寻找吞并琉球的借口。
1871年11月27日,66名前往中国进行朝贡和贸易的琉球人在回国途中忽遇飓风,船只漂荡到了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高山族有不良居民谋财害命,杀了54人。另外12人逃出,被清政府护送回国。
“牡丹社事件”原本与日本八竿子都打不着。
但日本人蓄谋已久,强行插手此事,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声称“杀害琉球人就是杀日本人”,责问清政府,要为被杀琉球人讨公道。
清同治朝总理衙门的大臣毛昶熙和董恂为人颟顸,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就推说“杀人者属‘生番’,系化外之民”。
日本人等的就是这句话——好,你既然说杀人者是“化外之民”,那么台湾就是“化外之地”喽,即台湾和中国政府没什么关系,台湾不归中国治理,台湾也不是中国的领土。你们管不着了,该我们来管了。
1872年,日本人声称“代表”琉球出兵台湾讨回公道,遣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大藏卿大隈重信悍然率兵进攻台湾。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把调停战争的希望寄托在英国人、美国人身上。
1874年9月1日,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和美国驻华公使忻敏的干涉下,清政府支付日本抚恤银10万两,在台建筑费40万两,并于10月31日签订了《北京专条》三条。
《北京专条》的签订,等于是承认了日本为被杀的琉球人出兵的合理性,无形中也就隐性承认了琉球是属于日本的。由此,1875年,日本“理直气壮”地派兵进驻琉球,勒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号,不再向清政府入贡。
琉球国赶紧派遣大臣尚德宏到中国向宗主国清政府求助。
清政府有心无力,只是命令驻日公使何如璋着力调查此事,仅此而已。
清政府的无能表现,让日本人再无顾忌,于1878年8月30日废琉球为郡县。
身在中国的琉球使臣尚德宏表示“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厉鬼”,恳请清政府“威惠于天下”,救琉球国于水火。另一个琉球陈情通事林世功甚至在北京自杀,以死请求中国出兵。
可是,国弱力微的清政府竟坐不能救,只能眼睁睁地坐看琉球灭亡。
1879年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进行疯狂的销毁和隐匿。他们还将琉球王室强行迁移到东京,对琉球人民实行同化和殖民统治。
清朝政府就琉球问题要求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清廷方面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靠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岛作为日本领土;而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
日本方面建议则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
按照日本人的提议,则包括宫古、石垣、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属于中国。
清朝政府表示不能接受。
清朝政府之所以拒不接受,是李鸿章称:“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唯有以延宕一法,最为相宜。”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鸿章的“延宕一法”实在是下下之策。
要知道,“拖”既不能改变日本吞并整个琉球群岛的事实,也使中方在琉球问题上丧失了本来同以轻易得到的琉球群岛南半部的宫古岛、八重山等诸岛,从而失去了中国由东海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清政府不肯接受,日本方面也不愿再谈。
由此,琉球国灭亡之后,领土纠纷一直拖延至今。
1925年,诗人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在“台湾”一节中写到了琉球: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日本发动东太平洋战争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公开提出要光复琉球。他说:“日本自明治以来,早就有一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们的台湾和琉球,日俄战后吞并了朝鲜,侵夺我们旅顺和大连,就已完成了他大陆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湾为南进的根据地,想从此侵略我们华南和华东;而以朝鲜和旅大为他北进的根据地,由此进攻我们的满蒙和华北。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必须针对着日本之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
然而,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同盟国首脑在商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善后事宜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两次向蒋介石表示想将琉球群岛交给中国,蒋介石竟然没有接受。
其中的第一次,是在11月23日晚。
当晚,蒋介石携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罗斯福提到了琉球群岛,对蒋介石说:“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斯福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蒋介石有些懵。
也许是心理毫无准备,又也许是幸福来得太快,蒋介石竟然手足无措,双唇蠕动而口不知言。
罗斯福大为诧异,好奇地盯着蒋介石看。
许久,蒋介石才回过神来,声如蚊蚋地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对于蒋介石的回答,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
第二次,是11月25日。
这日,罗斯福再次与蒋介石会谈,又一次谈到了琉球。罗斯福说:“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们收复了台湾,如果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会有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介石没料到罗斯福会又一次提到这个问题,沉吟不语。
罗斯福不耐烦了,催问:“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
蒋介石神色忸怩,最后吱吱唔唔地说:“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至此,罗斯福确认蒋介石是无心要回琉球,就没有继续往下讨论,而且,罗斯福及美方的其他人员在蒋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
就因为蒋介石拒绝不要琉球,所以《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事后,王宠惠曾对蒋介石说:“琉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从军事的角度讲,我们应该要。”
蒋介石担心地说:“那日本将来要与我们扯皮怎么办?”
王宠惠说:“我认为,从某种角度讲,琉球历史上是我们的附属国,交给我们比较合情理,日本扯皮没有道理。”
蒋介石想了想,觉得是这么回事,顿足捶胸地说:“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
王宠惠讪讪地说:“我见罗斯福第一次提到要把琉球交给我们时,你说要中美共占共管,我作为委员长的部下,自然要与委员长保持一致。”
蒋介石呆呆出神,最后,千叮咛万嘱咐王宠惠,说:“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向外说了。如果有人问及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杂志、图书每提到琉球问题时,都说因为没有根据,所以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没有提到琉球群岛问题。
可是,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拒绝接收琉球群岛的事最后还是被捅了出来。
一时间,天下哗然。
不管怎么说,自日本作为战败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起,按照历来的国际规则,战败国以往用武力强占的他国领土,都应当在无条件退还之列。
《开罗宣言》宣布:“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夺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此后,中、美、英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
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全面占领了琉球群岛。
1945年日本投降,无条件地接受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根据这两个权威性文件,日本只能保有其原来的固有领土,其他武力吞并的领土都必须放弃。战后琉球群岛和钓鱼列岛被美军占领,尽管美国宣布“不承认二群岛主权归属日本”,但也没有交还给中国。
1947年4月,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将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列岛正式交与美国托管。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改变了对待中日两国的态度,开始扶植日本为其亚洲战略服务。
1951年,美日两国在排斥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私下签订《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群岛连同钓鱼岛群岛的“施政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1962年3月,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完全主权。
由此,台湾联合报记者司马桑敦发表了一篇文章,指责国民党政府没在开罗会议上明确要求收回琉球,致使本该归还中国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
该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广泛注意,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面辩解,他说:“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国的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认为琉球是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丝毫不敢透露罗斯福曾经两送琉球的事。
1972年,美国公然背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单方面宣布将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日本,并且将我们的钓鱼岛也包括在内。
这样,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原本已经将自己侵占得来的土地全部吐出,而在美国的帮助下,又重新吞噬了琉球,并以琉球为脚根跟我们争东海大陆架,甚至开始霸占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