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秦朝古代行政区划是郡县制度,”乡亭里“是地方基层制度,两者相互补充。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有亭长,负责防御,捕劾盗贼,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这是前两篇文章所讲到的,下面说一下兰亭的由来:1、先了解一下:“亭” 的由来,这和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有关: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王羲之《兰亭集序》后面有哪些我们忽略了的文化符号?兰亭是什么地方?大家印象中“兰亭”就是某个地方的比较漂亮的亭子,或许周围有暗香盈袖的兰草。实际上呢?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岁月神偷后面,隐藏的历史故事,古人的欢声笑语和浪漫情怀。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1)

山间溪流

《兰亭集序》是在三月初三上巳节创作的,在古时候上巳节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要进行的重要活动是“修禊(xì)”,以及举行曲水流觞仪式,用来祈福消灾。

实际上,上巳节还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日子。兰草也象征着爱情,这一天,尚未婚配的男男女女都会手拿兰草,祭拜神仙,自由恋爱,求取姻缘。

这是前两篇文章所讲到的,下面说一下兰亭的由来:

1、先了解一下:“亭” 的由来,这和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有关: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秦朝古代行政区划是郡县制度,”乡亭里“是地方基层制度,两者相互补充。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有亭长,负责防御,捕劾盗贼,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2)

兰亭

《宋书·百官志下》:“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魁主之。”

十里长亭,后来也演变为亲友送别的重要场所,在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中,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的场面描写。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3)

古道长亭

2、说清楚“亭”的来源,接下来了解一下勾践种兰:据有关文献记载,越王勾践种兰于渚山。

《越绝书》中记载:越王“勾践种兰渚山”。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州,渚也”。

尤其是二水汇合处的渚,为传统祭水的理想场所。山因渚名,渚以兰名。兰渚山下的溪水被称为“兰溪”。

明代《绍兴府志》也记载:“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兰渚之水出焉。”

徐渭在《兰谷歌》中写道:“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4)

兰草

勾践之后,渚山被称为兰渚山。

3、兰亭的由来和变迁: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 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

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的区别(王羲之兰亭集序)(5)

兰草

从这则记载可知,兰溪水上或附近的亭子,被称作“兰亭”。兰亭在晋朝已数次迁移。可见,兰亭也不是固定的地方,在历史上几经迁址。晋时在兰渚山附近的兰溪水,宋时移至天章寺前。现在的兰亭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重建。1980年重修。

熟悉《兰亭集序》背后的习俗和故事,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上巳节、兰草、兰亭实际上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在古代的时候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来品味一下古人在上巳节的浪漫:

在美好的春日里,在重要的节日,大家一起去游玩儿,沐浴更衣,向神明祈祷,祈求平安,多子多福。尚未婚配的姑娘和小伙儿,手持兰草和芍药,自由恋爱,你依我恋。文人墨客在欢快的小溪旁,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在优雅的十里长亭下,挥毫泼墨,谈笑风生。一切的美好都在春天里。这是多么愉悦的时刻啊!王羲之《兰亭集序》背后逐渐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上):上巳节

王羲之《兰亭集序》背后逐渐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兰草的寓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