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5岁家规家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

15岁家规家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孟子要论的君子之道。文中的“不能淫”、“不能移”和“不能屈”,说的就是君子宁死不屈的韧性和对正道的坚守!在课文中,孟子引用了这种“妾妇之道”,并不等于说孟子就认可甚至赞成这种“妾妇之道”,相反,孟子对这种“妾妇之道”是很不以为然的,是极看不起的。那时候的妻道犹如臣道,当大臣的要顺从君主,当老婆的要顺从丈夫,但正义的大臣敢于进谏,而不是一味地顺从;正义的妻子也应当只顺从丈夫正确的一面,应该进谏时还是应当进谏。不论丈夫对错,只管一味顺从,怎么能是好人?孟子引述这种可笑的“妾妇之道”,就是为了批驳反面靶子,从而进一步提出自己对“君子之道”的正面论述——通过对比论证,鲜明地提出自己对“君子之道”的主张!我完全认可这位爸爸的本意,他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才发表这一言论的;我完全不赞同这位爸爸发表的这一观点,因为

近日,偶然间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张截图,有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录内容如下:

看到女儿初二的语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26,肺都要气炸了。“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注释和课后的练习题也没有引导学生反思,没有讨论这段话的问题。这是打算把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引导?这是打算如何荼毒少年?......

15岁家规家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1)

微博中的一处明显表述错误,其中所说的人教版,实际应为统编版。因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政治三种课本都由教育部组织人马统一编写,简称统编版。

这位初二女生的爸爸对女儿是何等的关爱,其爱女之心切,令人感动。但他因为爱女儿而对女儿正在使用的语文课文进行了否定,对课本的编审进行了谩骂和攻击,往轻里说,这位爸爸太不理智,往重里说,这叫粗鲁,叫无知!

我完全认可这位爸爸的本意,他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才发表这一言论的;我完全不赞同这位爸爸发表的这一观点,因为他仅仅是扫了一眼“无违夫子”“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这几处敏感的表述,然后望文生义,自以为是,根本就没有搞懂孟子这么说的真正用意和所指!简单地说就是,这位爸爸完全误解了课文中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简单鲁莽的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让这位爸爸惹了笑话

15岁家规家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2)

我们在树立或提出正面主张之前,往往有必要对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这是议论说理类文章中常用的手法。要批判和否定错误言论,就有必要先引用这些言论。如果读者有浮躁粗鲁的毛病,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关注当时的语言环境,不能认准作者的真正意图,而是只盯着个别词语或句子,把作者本来引用的错误言论当成了作者本人的言论,这就极容易犯下“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的错误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大意是,不要违背你的丈夫,而要顺从,这才是为妇之道。这里强调的是妇人对丈夫的顺从。古时妇人有妻妾之分,妻的地位高于妾。妾即小老婆。妾低下卑微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对待丈夫的态度上有奴颜婢膝的成分,惹恼了丈夫的话,后果很严重。“无违夫子”“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指的正是传统意义上妾对丈夫的态度和做法,即:做老婆的妇人不要违背丈夫,而是顺从丈夫,这才是妾妇之道。

15岁家规家训(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3)

在课文中,孟子引用了这种“妾妇之道”,并不等于说孟子就认可甚至赞成这种“妾妇之道”,相反,孟子对这种“妾妇之道”是很不以为然的,是极看不起的。那时候的妻道犹如臣道,当大臣的要顺从君主,当老婆的要顺从丈夫,但正义的大臣敢于进谏,而不是一味地顺从;正义的妻子也应当只顺从丈夫正确的一面,应该进谏时还是应当进谏。不论丈夫对错,只管一味顺从,怎么能是好人孟子引述这种可笑的“妾妇之道”,就是为了批驳反面靶子,从而进一步提出自己对“君子之道”的正面论述——通过对比论证,鲜明地提出自己对“君子之道”的主张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孟子要论的君子之道。文中的“不能淫”、“不能移”和“不能屈”,说的就是君子宁死不屈的韧性和对正道的坚守!

退一步讲,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一味主张“顺从”,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做个“顺民”,这怎么能是“亚圣”孟子的主张呢?古代的圣人,自有其伟大超人之处。

这是个浮躁的世界,能静下心来把某篇文章读完的人已经很了不起了,能静下心来把某部书完整读完的人更了不起!因为一叶障目,而指鹿为马,见骆驼就说是马肿背,这样的笑话还少吗?断章取义,不但得不到文章的真谛,反而极容易误入歧途,闹出不必要的笑话!质疑和挑战权威当然是每位读者的权利,但质疑和挑战前,最好还是先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研究了全文,是不是有理有据!

#这才是国风#

#教育微头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