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改革后的奖项评选实施细则中,提高了项目推广方法、推广措施、推广成效分数占比,旨在促使专家下沉基层,带动市县基层农技人员一起做科研、共同搞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斌民将涉农院校科技力量往基层引据介绍,省推广奖已累计开展26届评审,共评选出2238个获奖项目。2020年,按照“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原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了省推广奖改革。黄斌民指出,对推广奖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主要考量要发挥省推广奖的“指挥棒”作用,将涉农院校科技力量往基层引,把社会科技力量往行业聚,促进对基层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在基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农业技术研究应用氛围,鼓励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省队与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一线的队伍能够深度沟通联合,逐步形成“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

南都讯 12月10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行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以下简称“省推广奖”)评审结果新闻发布会。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斌民表示,本届省推广奖从222个有效申报项目中最终评出了130个获奖项目,相较于2020年实施省推广奖改革之前,获奖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显著提升,基层人员获奖人数占比也明显增加。

“2020年度省推广奖基层人员占比超过73%,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20%以上;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基层单位获奖比例为24%,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17%。”黄斌民称。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1)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悉,目前广东全省“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院地、校地、科企合作农技推广新模式已初步形成,将为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将涉农院校科技力量往基层引

据介绍,省推广奖已累计开展26届评审,共评选出2238个获奖项目。2020年,按照“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原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了省推广奖改革。

黄斌民指出,对推广奖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主要考量要发挥省推广奖的“指挥棒”作用,将涉农院校科技力量往基层引,把社会科技力量往行业聚,促进对基层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在基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农业技术研究应用氛围,鼓励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省队与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一线的队伍能够深度沟通联合,逐步形成“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2)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斌民

改革后的奖项评选实施细则中,提高了项目推广方法、推广措施、推广成效分数占比,旨在促使专家下沉基层,带动市县基层农技人员一起做科研、共同搞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比如,将申报奖项主要完成人中基层人员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单位和人员的范围,将非中央、省财政供给单位和人员,国有农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及其工作人员等纳入基层单位和人员范围,极大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新的《实施细则》要求奖项中主要完成人中的基层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一、二、三等奖各奖励等级中,基层的授奖数量必须占一定比例。在今年21项一等奖当中,来自基层的奖项就占了5项,约占23.8%。

来自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冯顺洪是一等奖项目“优质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普薯32号(西瓜红)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第一完成人。他在发布会上表示,已有63年历史的普宁农科院陆续获得过6项省推广奖,均限于三等奖,此次是首次获得一等奖,与实施细则的重新修订密不可分。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3)

冯顺洪

“普宁市农科所是基层县级研究所,平台比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小。这次推广奖实施细则的修订,获得了基层单位及农技人员的一致好评,让基层的农技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有了更好的助力,有利于基层农技人员的个人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基层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冯顺洪说。

院地、校地、科企合作农技推广新模式初步形成

对于省推广奖的改革理念与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评价称,其关键有二,“一是重基层服务,二是重推广成效”。

他提到,农业科研有几大特点,表现为作业环境、作业对象和作业机具均不一样。“一个成果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才能证明这个成果好不好,特别是对农业科研成果而言,更需要通过推广来检验。”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4)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罗锡文团队研发的水稻直播机项目曾在全国26个省区及海外8个国家推广。2013年,为了在新疆推广水稻直播机,罗锡文先后去了8次。他就发现,在广东做杂交稻直播,一亩地需要约1.5公斤种子就足矣,而在新疆,一亩地则需要15公斤种子。“机具、配套农业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通过通过实践探索,农机和农业人员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他说。

为此,在农机推广过程中,要重视一线推广人员,“基层一线的推广人员最有发言权,知道在这块地使用说明方法最好”,罗锡文说。

“省推广奖向基层大幅度倾斜,引导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广东广阔农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推广应用水平,调动了一线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从今年的评选结果来看,确实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黄斌民透露,目前,广东全省“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院地、校地、科企合作农技推广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将为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出创新举措。

黄斌民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一方面,广东构建了“1 51 100 10000”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即打造了1个省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100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成立了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培育了10000名农村乡土专家。另一方面,整合资源组建了“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以全省农技推广系统为主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营销、新农人“六新”为核心,以主推品种、主推模式、主推技术、试验示范为抓手,以小分队、轻骑兵等为服务单元,重点对接全省100个县级农技推广驿站和1127个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东农业推广奖证书(广东130个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5)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

此外,广东打造了“科技 产业”服务器平台,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3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库等,今年3月还首创了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

据该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介绍,截至12月9日,“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共上线了3000多节课程,总时长超过3.5万分钟,注册学习人数达108万人,平均单个用户学习时长约为214分钟,浏览人数超过2亿人次。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粤农轩

图片:通讯员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