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你绝对不知道的细节(如果万里归途没有炸到你)
万里归途你绝对不知道的细节(如果万里归途没有炸到你)而不管张译、张子贤,两人从细枝末节展现出来的外交官需要的情商、智商,沟通技巧、人缘人脉、斡旋策略,相当真切。爆破、枪战、与武装分子对峙戏码,一场接一场地让人紧张。冷不丁就给你炸一下。刚缓过神来,就死人。就怕你觉得枯燥。
《万里归途》公映几个小时就上了热搜。
才一个晚上,票房已经破亿。
这部影片,因为优质主创的加持,备受关注:影帝张译、成泰燊,新生代优秀导演饶晓志,《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监制,客串的张子贤举手投足都是戏,最佳男配明年肯定有一席。
观影中,我最佩服本片节奏。
冷不丁就给你炸一下。
刚缓过神来,就死人。
就怕你觉得枯燥。
爆破、枪战、与武装分子对峙戏码,一场接一场地让人紧张。
而不管张译、张子贤,两人从细枝末节展现出来的外交官需要的情商、智商,沟通技巧、人缘人脉、斡旋策略,相当真切。
在异国他乡做事,很多人情世事和关窍需要把控。
主创做了很多功课,参阅了很多中国外交史上有名的撤侨事件。
但我必须要说,真实永远比电影更震撼。
这是我看完《万里归途》翻阅到的一些故事。
知道这些,你发现,《万里归途》呈现之震撼,不过是激烈撤侨之冰山一角。
012011年2月21日,利比亚发生骚乱。
2月22日,国家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架民航包机将于23日出发,执行撤侨任务。
这次也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事力量撤侨。
《万里归途》设置的国家怒米亚,位于阿拉伯地区,周边有沙漠,境内有石油,国家发生内战,很像当年的利比亚。
而殷桃率领的中国公司,被困在交战区,也跟2011年一家真实的中国企业境遇相同。
2011年,利比亚一个建筑工地上的近千中国员工,与国内失去通讯联系。
在工地上,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拿着刀甚至枪,抢劫财物。
油桶被推倒,撒向工地对着的木料,到处是火海……
联系不到亲人,国内公司和使馆也找不到他们。
他们决定自救,准备穿越沙漠,走到加西港口。
936名员工,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其中还有一名刚出生15天的婴儿。
人们背着包、拉着行李,到了沙漠,拉不动的东西,就扔了。
走了10多公里,一群人步履艰难。
此时,当地一个农庄表示可以收留中国人,但项目负责人倪永曹不想轻信,不敢接受对方的帮助。
后来,对方几番劝说,倪永曹感觉他们确实对中国人没有恶意,另一方面,整个队伍也的确走不动了。
人性的善良在此时跨越国界和种族。
好心的当地人杀了整头牛,捐了钱,送了小孩衣服,一群人终于有地方落脚。
不过,利比亚家境也不好,落难的中国人,一个人只分了一顿半个面包,两个人一瓶水。
在农庄待到第三天,他们终于接到一个国内电话。
那时候利比亚电话线已经断了。
是队伍中一名员工的亲人,始终未放弃地拨打,才联系到他们。
倪永曹得知了国家正在想办法撤侨,大家群情激奋。
他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感觉到:一个人那么需要国家。
农庄的人也给力,他们想尽办法,为倪永曹找来20辆大卡车,一路来到班加西港口。
他们要在这坐船到马耳他,再乘坐包机回国。
而祖国这边,第一次执行撤侨任务的中国空军,也遇到很多难题。
毕竟,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赴海外接护侨民的行动。
他们要撤离大约5000名中国公民。
他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研究航线、汇报上级疏通关卡。
用了一夜,临时加班,在运输机上紧急加装座位和简易厕所。
好不容易接到侨民,起飞时又碰到雷雨。
如果是平时,可以等待恶劣天气过去,但此时,局势刻不容缓,飞行员要利用气流的缝隙紧急启航。
飞行过程中大起大落的颠簸,也是让所有的人揪了心。
跟寻常客机不同,军用运输机噪音高,容易让人晕机。
有人上飞机前已经生病,上吐下泻,如果脱水,极容易休克,飞机上没有现成的补液盐,医护人员就用静脉点滴的盐水 糖水 氯化钾,掺在一起让病员服下,情况得到很大缓解。
而为了让侨民早日归家,运输机通过少装油、卸掉不必要的食物等方式,每架设法多拉了25个人。
2011年2月28日,中国空军四天四夜飞越5个国家,3万公里,创造了最远的跨国飞行纪录。
022015年3月,本就动荡的也门局势持续恶化,炮火连天。
这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执行撤侨。
各个组织队伍细化撤离方案,办理军舰入港许可,制定人员集结和乘车安排,使馆工作人员穿防弹衣、戴防弹盔开车穿过战火硝烟,多次赴港口协调。
驻亚丁总领馆领事马冀忠在和国内电话,沟通撤离工作时,一枚炸弹在距离总领馆十几米处爆炸,震掉了手中的手机。
他很镇定,捡起手机,继续进行未完的沟通。
当时,有个在也门索科特拉岛的旅游团滞留,驻也门大使田琦亲自给侨民张阿美打电话。
他话中还安慰张阿美:我刚上任,就发生了这种事,都还没来得及到岛上考察,你们可以趁此再深度游下。
因为要撤离的港口条件不明,舰队要应对各种琐碎的突发情况。比如安检问题,比如全副武装的港口军队等等。
当时,临沂舰在港口,遇到亚丁港老城突发激战。距军舰舰艏仅20米远的一辆吊车,遭到坦克机车扫射,被数枚流弹击中。
情况之危急,命悬一线。
归程途中,为了让侨民吃好睡好,军舰上的官兵打地铺、吃咸菜。
那次行动,12天,安全撤离629名中国公民及279名来自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德国等15个国家的公民。
这样的惊心动魄太多了。
其中不乏人员伤亡,有医生就在异国不幸中弹逝去。
《万里归途》片尾写着:十八大以来,外交部实施紧急撤离海外公民行动19次。
还记得2015年4月25日,尼迫尔发生8.1级地震。
26日,加德满都机场就飞出了第一班国际航班,是中国的川航3U8720。
还记得,曾经的海湾战争,协助5000同胞撤离沙漠,冲出战火的时候,多少小国人民,艳羡地看着我们的车队有序撤离:
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和东南亚国家无组织的个体劳务大军,只能三五成群,携家带口,结伴而行。
有些破旧的汽车拥挤着全家五六口人,不少车的后备箱敞开着,里边挤坐着两三个小孩,车顶上捆绑着冰箱、电视机、床垫和行李箱,汽车紧靠着路边艰难地爬行……
他们个个以羡慕的眼光目送井井有条的中国劳务车队。
——《紧急护侨:中国外交官领事保护纪实》
再远追溯到建国初,印尼诸多地区强迫华侨搬迁,还有暴力殴打华侨。中国政府多次交涉,除要求印尼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力和利益外,提出准备把流离失所或者不愿继续居留印尼的华侨接回国。
中国当时还没有远洋轮,自1960年1月20日起,中国政府不得不先后租用十多艘外国客轮到印尼各港口接运难侨回国,拉开了大撤侨的序幕。
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国外汇储备只有0.46亿美元。由于撤侨规模庞大,租赁外国轮船,不仅需要支付高昂外汇费用,还缺乏航行途中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安全保障措施。
很快,中国政府花费26.5万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90万元)通过一家捷克公司从希腊轮船公司买进了一艘名为“斯拉贝”号的希腊轮船,这艘船正是“光华轮”的前身。
当时船上的航海仪器、通讯设备已老旧不堪,客房、船室、甲板多处漏水,船壳铆钉松动,锚链严重磨损,通风筒有的地方已锈蚀得只剩下一层漆皮,两台主机的底座曲拐轴支架有十几道裂纹,汽缸盖裂开漏水,电缆绝缘性差,容易漏电短路起火。回程期间“斯拉贝”号还在地中海发生了烟囱着火事故。
“斯拉贝”号只能在外汇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被安排到香港修理。
(源《新中国护侨第一轮——“光华”轮的前世今生》 孔祥昊文,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网站)
经过10个月,在节约外汇开支的前提下,“斯拉贝”号被修到符合安全标准、远洋客运要求,达到取得国际证书的标准。
更名后的“光华轮”经过6天航行于5月3日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
然而,抵达雅加达之后,局势异常紧张复杂,雅加达港口中部署着荷枪实弹的印尼军警,码头两侧的树林中还隐藏着大量武器……
……
太多与苦难并行的日子,并没有被逐一记录和详尽讲述。
太多共同协作、排除万难挽救同胞的故事,没有被人知道。
中国政府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位流落海外的落难侨民。
在动容于外交官的舍身忘己,我们也同样感慨:此生入华夏,无憾。
祖国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