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其美必承其重(信而好古玉成其美) 小君 2023-06-14 18:52:17 797 玉成其美必承其重(信而好古玉成其美) 『让阅读留在你身边』点击上方蓝字即可订阅 在中国艺术这里,平凡之物可成其绚烂,平常之地可现出神圣之光。信而好古,玉成其美文 | 斯索以 所有的艺术史,最初都曾(甚至至今仍然)生长在一件件真实的艺术品上。而收藏这一行为,让艺术得以高雅地呈现在后人面前,让我们看到“平凡之物”的绚烂,“平常之地”的神光。福开森,一位旅华美国人,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接之际接触到中国的艺术世界,并在收藏中不可自拔,沉浸与玩味里多有个人洞见,《中国艺术讲演录》里便可见出这样的一种身影。在对中国艺术全景式的梳理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位“洋人”的趣味,这本书倒是很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读物。从艺术精神内核到青铜,从玉器、石刻到陶瓷,再到艺术精神上具有同源性质的书法与绘画,均有较为全面的论述,这些艺术门类的发展既有前后更迭的时间性,又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横向发展形态,像一幅层次鲜明丰富、脉络古远悠长的艺术卷轴,透露着独特的属于中国的历史味和诗意。书中所提及的各门类艺术品,在世界上往往是绝无仅有的,无一不粘附着极强的民族文化特质,这正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强势与融合的结果。除了全景式呈现中国艺术的主要领域,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对中国的艺术精神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解读,分析了艺术品背后的民族文化特征、艺术家的创作与传承准则,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内容与民族心理机制,十分清晰地还原了中国艺术之所以为为中国艺术的独特气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深刻影响着艺术精神的后续发展,并最终成为一条延续不断的历史长河。所以福开森也惊叹这种艺术精神源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认为“固守并延续一种艺术生命,将之系于其最初的民族传统,中国是唯一的活例”。并且,中国人对艺术精神传承的看重,远远高于艺术品本身,在福开森看来,这无疑是“中国人的一种天赋”,因为这种天赋,以至于“商州时期盛行的那些艺术主题,也同样激动着明清时期各类艺术家的心”。他指出,中西方艺术难以用同一个术语体系来阐释,中国是独特,中国艺术上有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在将中国艺术与古希腊罗马艺术进行比较时,他更清晰地发现了中国艺术所具有的鲜明本土性质,强调“它只可能起源于扎根中国土壤的文化,而不可能起源于别处的文化”,而那些与其他地域、民族的艺术所具有的相似之处,则是由各民族艺术所共有的一般性质使然,属于艺术的共通属性。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让中国本土文化得以确立自身地位且实现不断更新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强大的融合、消化能力。这在艺术领域尤其如此。开福森分析,“这些早期的艺术和传统,在中国和其周边开始有交流之前,就已经牢固建立起来了,这使得它们不仅能够在交流中存活下来,而且能够掌控、支配外来的影响”,“中国艺术频繁受外来影响,但从来没有背离其独有风格。相反,它总是吸收这些影响,使之为己所用。它借用了外来的装饰形式,甚至可能借用了外来的技法,却将之置于自己的原则和规范之下”——在这里,他再次看到了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主张“把中国作为一个艺术实体来研究”,因为现今支配着中国艺术评论和创作的,正是来自这个民族生命最初的那些原理和规则。艺术连接着生活、人生,还有一代一代人的认知。在中国,一件艺术品诞生之后往往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性的成果了,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生活、审美、认知等种种元素的混合体——是的,这些可能并不在同一个层面的元素,共同将一个物品推到了艺术的展台,接受着历史这盏聚光灯的烛照。也就是说,中国的艺术,往往是诸种元素共同雕琢的结果,因此,它才呈现出多元的价值视角。中国艺术中对艺术性的看重,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艺术及其精神所延伸到的那个领域,即日常的生活,甚至情感因素在艺术里都深深地固着着,成为我们去认识一件艺术的大门。例如从“玉”与中国文化、生活的关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门艺术所蕴含的巨大文化、情感、生活的能量,它让一种特定类型的石头焕发出温润又耀眼的气质。福开森敏锐地觉察出,玉作为一种艺术和媒介,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并且“玉,还有另一种更微妙的魅力,即它诉诸灵敏的触觉。正如绘画诉诸视觉,音乐诉诸听觉,玉器则给爱玉之人纯粹的艺术性的触觉愉悦”,而“这样一种对敏感触觉的艺术性欣赏,是中国人的特权”。相信,这也正是他在收藏过程中日渐形成的自己对于玉的真实认知和感受,因此特别指出,“上乘的玉器之美,特别是古玉之美,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去触摸。这种双重的艺术诉求非常特别。”如前文所述,在中国,玉是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品存在的,人们历来所看重的并非它的物质属性,而是附着其上的道德情怀。《说文解字》从字源的角度,极为简明地指出了“玉”的文字学源头及其作为一种艺术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怯,洁之方也。”可见玉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充分融入中国文化的深层,在中国文化的源头就以一种高度象征的形象出现了。君子之德,常以“温润如玉”形容,若是成人之美,则叫“玉成”;又用“玉颜”、“颜如玉”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玉中所裹挟的美好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除此之外,似乎还从没有第二种艺术能够跨性别地将美德等品质融合得如此完美。即使在现代社会,玉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似乎有着天然的情感来维系着,张晓风在其散文《玉想》中就写道,“原来玉也只是石,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爱玉这件事几乎可以单纯到不知不识而只是一团简简单单的欢喜。像婴儿喜欢清风拂面的感觉,是不必先研究气流风向的”。这正体现了一个现代人在内心深处与玉在情感上的贴近。因此,中国人对玉有着独特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这种感情多是道德层面的,但正是借助这种倾向于道德层面的阐释,让玉在中国文化生活里找到了不可取代的位置,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各个阶层的人均有权利接受这份美德的润泽。某种层度上,它还打破了阶层身份的界限,恐怕这与附着其上的道德属性有着莫大的关系。青铜、玉器、陶瓷、书法,这些艺术门类几乎成了中国与世界对话的艺术符号,读懂了这些艺术符号,便意味着可以从深层把握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福开森正是透过这些艺术品,发现了一个更为神奇、远远超越了艺术本身的世界。一件艺术品,正是在“人”的眼里衍生出某种价值,很难游离于人的审美和人所处的文化土壤而存在。对于玉器、书法、绘画这样特色鲜明的传统艺术而言,如果离开了孕育它们的那片精神故乡,那它们也仅仅只是物质与工艺结合下的产品。我们所说的“信而好古”,其具体指向正可以理解为艺术背后的那片精神故乡,倘若如此,这里的“古”便有了深意!2015年2月2日于北京•既往居*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艺术讲演录》(精装)。本书被如下书单推荐《经济观察报》书评-2015新书过眼录《晶报》深港书评-书评推荐(2015-03-29)郑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光明日报》2015年3月光明书榜书香上海-今日荐书(2014-12-15~12-19)2015年1月 中国好书榜·艺术类香港《文汇报》(2015-01-19)《新京报》书评周刊:1月好书之书评编辑们的私人推荐/朱桂英《中华读书报》-书评推荐(2015年1月28日)《东方早报》(2015-01-14)《大公报》社论宋哲元 抗战名将凤凰好书榜(2015年第2周)《北京晨报》-人文悦读(2015-01-25)齐鲁网读书频道-阅界新书(2014-12-24)《解放日报》周末-读书(2015年2月27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阅读周刊书评推荐(2015年4月03日)深圳旧天堂书店-本周新书推荐(2015-01-31)《杭州日报》-新书过眼(2015-01-01)目耕缘读书网-荐书台(2015-01)内容推荐在中国艺术这里,平凡之物可成其绚烂,平常之地可现出神圣之光。艺术品收藏大家福开森,在华逾半个世纪,汇近百件故宫与私人藏品,全景讲述中国艺术之源流。 此系列讲演,语涉青铜和玉器,陶瓷书画,涵盖中国视觉艺术全门类,又能结合故宫藏品,新的考古发现,以及自己的鉴藏经验,内容翔 实生动,非一般浮泛之论可比,特别适合作为中国艺术的入门书。“书评赏析”栏目广而告之小编每周将为大家分享一篇书评,希望大家在周末闲暇之余,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安静地读一本书,尽情领略阅读的美好,享受心灵的富足。同时,我们的“书评赏析”栏目也正式向广大读者征文,如果你有好的书评,可以直接发邮件至wangwei@pup.cn 。文章一经采用,我们将赠送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好书一本,期待你的参与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信息哦! 论语为何叫述而不作(论语解读述而不作) 顾家西西里沙发9601搭配(米克诺斯蓝的男人世界) 网站首页 返回栏目 猜您喜欢: 论语为何叫述而不作(论语解读述而不作)2023-06-14如何快速查看已经连上的wifi密码(原来这个命令就可以轻松查看所有的wifi密码)2023-06-14鸡眼会长在脚后跟吗(跑步会磨出来鸡眼吗)2023-06-14鸡眼的形成原因及其处理办法(鸡眼是怎么形成的)2023-06-14we高光和低谷哪个厉害(WE爆冷输外卡)2023-11-07杜高犬冬天应该怎么办(杜高犬还有人在养)2023-11-07杜高犬单挑山上的野猪(杜高与一黄狗不断撕咬土狗)2023-11-07农村土狗遇到大黄狗(男子鄙视农村土狗)2023-11-07 相关文章 淘特拍货地址查询(淘特拍了拍你并说了三句话) 淘特5.2.0版本(真诚才是必杀技) iphone14的5g基带评测(高通X65基带立功还是iOS16给力) 苹果最值得买的机型5g(5GiPhone选购指南)